顧帆
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是新時代背景下人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其中,垃圾分類是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措施,教師要針對幼兒開展垃圾分類教育,培養幼兒基本的垃圾分類能力,從小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良好意識。本文通過相關案例談談如何通過趣味游戲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能力,希望能夠為幼兒教師帶來幫助。
傳統幼兒教育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法教授幼兒相關知識,即教師單向傳授幼兒知識,而幼兒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但幼兒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若教師采用這一方法進行教學,會導致幼兒學習效率低下。基于這一背景,我以構建趣味游戲的方式對幼兒開展垃圾分類的教育活動。
(一)“灌籃高手”游戲
“灌籃高手”游戲的內容為教師分別制作四個小垃圾桶,在垃圾桶上標注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四大類,并在這些垃圾桶上掛一個小籃筐。而擺在學生面前的有四個籃球,每個籃球上均貼有一張照片,分別為玻璃、西瓜皮、報紙、廢舊電池等。教師要求幼兒隨機選擇其中的兩個籃球,將對應籃球灌入對應的籃筐當中。
這一游戲不僅可以有效培養幼兒的垃圾分類能力,同時還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這個游戲活動激發了我班幼兒踴躍參與的積極性。在我講解相關知識時,幼兒的注意力變得高度集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游戲中,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幼兒在“灌籃”環節,是否存在錯誤灌籃的情況,即沒有將籃球扔進對應的垃圾桶中。若幼兒選擇了錯誤的籃筐,教師應及時叫停游戲,并告知幼兒:“剛剛這個垃圾桶告訴老師,你的籃球好像不屬于他,不過呢,垃圾桶愿意再給你一次機會,我們再來投一次好不好?”通過教師的及時有效干預以及班級中其他孩子的提醒,幼兒在第二次投籃中將籃球“灌入”對應的籃筐中。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學習并掌握了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提升了整體學習效果。
(二)“垃圾分類”跳棋活動
“垃圾分類”跳棋,即教師在戶外搭建跳棋棋盤,并將棋盤上列出各類垃圾,讓幼兒每前進一次,就回答出對應垃圾的分類。若回答正確,幼兒便可以留在對應區域,若回答錯誤,幼兒就要退到上一次擲骰子的位置,最先到達終點的幼兒即為成功。這一游戲活動能拓展幼兒的知識面,并讓幼兒了解更多的垃圾分類知識。
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垃圾分類”跳棋游戲時,教師要注意維持班級幼兒紀律,可以在“親子日”舉辦這類活動,由家長共同帶領幼兒進行游戲,體現家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也可以讓家長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一)游戲設計需要具有可行性
實際上,教師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游戲的可行性,以一節課40分鐘為例,教師需要將游戲的時間控制在25~30分鐘之間,需要讓全班幼兒都參與游戲,體現活動的意義。另外,教師需要給自己預留10~15分鐘用于歸納總結該節課論述的知識點,提升幼兒垃圾分類的能力。
(二)游戲設計需要具備一定的難度
若游戲設計過于簡單,幼兒在掌握了游戲玩法之后便會喪失對游戲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游戲的難度,讓幼兒在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花費一定時間進行思考,從而有效激發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趣味游戲整體效果最大化。
總而言之,垃圾分類是一項保護環境的重要措施,而趣味游戲是幼兒有效學習垃圾分類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從小教育幼兒,具備垃圾分類的良好意識。這不僅需要幼兒園進行日常教育,同時也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