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秀評
胸壁軟組織損傷一般來說可以分成閉合傷和開放傷兩種。開放傷大多需要到醫院急診進行清創縫合的處理。本文主要講閉合傷,這種損傷多出現在人們運動或競賽、外傷等過程中,屬于骨傷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醫學上軟組織包含人體皮膚、皮下組織、肌肉、肌腱、筋膜、韌帶、骨膜、血管、關節囊、神經等,這些人體組織平時受到外力撞擊或者牽拉、扭轉、壓迫時便會發生損傷。勞累過度,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原因,也會致使胸壁軟組織的損傷。比如有的人胸部區域受到較重的外物擠壓,便會引發胸壁軟組織損傷,這種一般都是新傷。與此同時,還有慢性胸壁軟組織損傷,即新傷出現后由于患者沒有及時治療,或者治療延誤、治療不到位、治療不徹底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傷逐漸轉變為慢性胸壁軟組織損傷,也稱為慢性勞損、胸壁軟組織損傷等。而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要完全康復,必須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項,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遠離胸壁軟組織損傷對自身機體健康的侵擾。
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傷處疼痛、腫脹,會有明顯的機體功能受限等。絕大多數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典型癥狀便是疼痛,且疼痛現象自損傷開始會持續到最終恢復,這個過程中早期損傷主要是因為其胸壁軟組織區域存在血腫壓迫神經、血管或炎性刺激等現象,后期疼痛則與損傷后軟組織恢復所出現的瘢痕壓迫神經密切相關;與此同時患者的疼痛程度則主要取決于胸壁軟組織損傷的輕重。除此之外胸壁軟組織損傷的腫脹癥狀,多與損傷致使血管破裂所引發的皮下血腫有關,通常患者傷處外觀會表現為明顯的青紫色腫脹。
結合實際來看,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傷處多處于腫脹狀態。比較小的腫脹可在日后恢復期間自行被機體吸收內化,如果是較大的腫脹,尤其靠近關節腔時多半會被關節腔吸收,所以醫生必須根據患者的傷情實況及時抽出或者切開關節腔使其排出患者體外,否則極易形成纖維化,嚴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同時除了常見的血管破裂導致腫脹外,損傷區域神經組織反射性引發的血管壁滲透組織液腫脹,若沒有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排散,也會造成患者肌肉、肌腱、關節粘連的狀況,患者自身的活動范圍和生活質量也會因此而全面下降。部分比較嚴重的胸壁軟組織損傷還會出現功能障礙,這種功能障礙癥狀是疼痛和腫脹共同作用的結果;若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患者發生全身多處病變的風險也會持續上升。
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要想徹底康復,及時、正確、徹底的治療是關鍵,在此基礎上平日生活中明確自身所需要注意的各種事項也是十分必要的。胸壁軟組織損傷往往恢復期漫長,需要明確的是,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在生活中并不是什么運動都不可以做,除了劇烈運動外,像適度的瑜伽、散步等輕微運動都十分有利于患者自身病情的恢復,完全的靜態休養反而會延長康復期。但與此同時,做任何運動前患者都要酌情做好適當的準備工作,比如游泳前活動一下四肢關節,伸展肌肉、適應水溫,保持身心放松的狀態入水,且全程必須有陪護人員;瑜伽、散步等同樣要合理控制運動時間,這些方式都可以提高患者自身的機體免疫力促進康復的進度。
患者要謹遵醫囑并根據自身病情實況,了解損傷原因和相關運動禁忌。生活中適度利用冷敷、熱敷等處理方式護理傷處,經醫生允許后可服用活血化瘀止痛藥物緩解病情癥狀;治療后的1~3個月,患者必須實時調整飲食結構,按照清淡、少食多餐的原則搭配飲食,建立健康且營養均衡的食譜,食物選擇上多以高蛋白、新鮮果蔬為主;傷處感到不適時患者可采取理療按摩的方法促進血液循環,并注重防寒保暖、定期復查,可有效治愈胸壁軟組織損傷。
根據相關醫學文獻研究表明,很多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出現病情反復、久治不愈的狀況,即使有的患者謹遵醫囑的服藥、制定適度的運動計劃。但傷處恢復進度依然達不到預期,細究原因多半與患者在生活中的飲食以及衛生習慣有關。所以胸壁軟組織損傷患者在生活中必須格外注意飲食和生活衛生。胸壁軟組織損傷后患者必須戒煙戒酒,少吃或者不吃甜食,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也要禁止,濃咖啡、濃茶、碳酸飲料也會影響傷情的恢復進度,能不喝就不喝。在生活衛生上,患者必須要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保持皮膚干燥,汗腺通暢,謹防機體出現化膿性感染的情況發生;創造良好的空間環境,杜絕蚊蟲叮咬、割傷、水火燙傷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都會阻礙胸壁軟組織損傷病情的恢復進程;部分患者皮膚瘙癢切忌抓撓,更不能隨意擠壓排膿,會引發炎癥擴散,必須盡快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