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書
夏季天氣非常炎熱,人們很容易出現中暑的癥狀,尤其是在戶外和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們。一般來說,地處熱帶的華南地區居民比其他地區的居民更容易發生中暑。除此之外,老年人和嬰幼兒由于身體素質不如青壯年人,所以發生中暑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那么,一旦在夏天中暑的癥狀,應該怎樣緩解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些緩解中暑癥狀的常見措施。希望能夠為讀者們提供幫助。
中暑是指人們在天氣炎熱的季節或者身處高溫的環境下,體內的體溫調節中樞及汗腺發生功能紊亂,水電解質過度流失等,造成以中樞神經障礙或心腦血管功能障礙為中心的一系列急性癥狀。
中暑分為先兆、輕癥和重癥中暑三類。重癥中暑又可具體分為熱痙攣、熱衰竭與熱射病三種。其中,熱射病是中暑當中最嚴重的一種。
1.體內產熱過度。比如,身處三伏天的戶外或高溫環境下,身邊又沒有完善的防暑降溫措施,就會造成體內產熱過度,從而導致中暑。
2.體內熱量散發不足。由于周圍環境的溫度與濕度較高,通風性不足,汗腺分泌汗液的功能產生障礙,造成體內的熱量散發不足,從而導致中暑。
3.身體對炎熱環境的適應性不足。年齡較大、身體較弱、患有器質性疾病的群體由于其身體的熱適應性相對于常人來說較低,所以在炎熱的環境下更容易發生中暑現象。
1.先兆中暑的癥狀。如頭暈及頭痛、口渴而汗多、四肢酸軟乏力、注意力無法集中、身體動作失調等?;颊叩捏w溫多數正常,少數患者體溫會略微上升。
2.輕癥中暑的癥狀。在先兆中暑癥狀的基礎上,患者體溫通常會高于38℃,同時會出現臉部潮紅、不斷冒汗、皮膚灼熱等癥狀,也有的患者會有四肢冰涼、臉色蒼白、血壓低于正常值、心跳加快等癥狀。
3.重癥中暑的癥狀。①熱痙攣的癥狀:在身體活動中或身體活動之后產生的肌肉痙攣疼痛,一般是在下肢背面的肌群,如腓腸肌、跟腱等或是在腹部產生。通常與體內嚴重的鈉流失或過度通氣相關。②熱衰竭的癥狀:因體內流汗過度造成體液和鹽分大量流失所引發。一般會有劇烈出汗、嚴重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嘔吐和體溫上升等癥狀,患者還會有明顯的脫水癥狀如心跳加快、血壓下降、休克等。③熱射病的癥狀:熱射病分勞力性、非勞力性兩種。其中,前者一般在重體力勞動或運動時產生,會出現高熱、抽搐、休克、多汗或無汗、心率加快等癥狀。而后者則是在高溫環境下的靜止狀態時產生,會有高熱、皮膚干燥、意識模糊、驚厥、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還會有生命危險。
一旦身邊的人發生中暑,不要驚慌,馬上采取下列措施。
1.護理人員要將患者轉移至通風和陰涼處,像樹蔭下或者有空調的地方。尤其是在患者出現先兆中暑時就要馬上采取措施,以免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另外,迅速幫患者解開領子、腰帶等以促進身體更好散熱。
2.護理人員要多給患者飲水以補充體內水分,尤其是可以給患者喝一點淡鹽水來補充鹽分。另外,還可以給患者服用一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藥物。
3.在患者的額頭或者太陽穴涂抹清涼油或風油精,或將冷毛巾、冰袋等放在患者的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經過的部位。
4.若患者一直處于休克狀態,護理人員要用力掐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有助于患者的蘇醒。
5.若患者出現血壓下降甚至虛脫癥狀,應讓其馬上處于平臥位,然后立刻去醫院靜滴生理鹽水。如果患者屬重癥中暑,則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馬上送往醫院急救。如果無法立刻送往醫院,則應先將患者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患者并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若患者出現發抖的癥狀,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注意: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導致低體溫)。當體溫降至38℃以下,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颊呷粢褵o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蘇醒。若患者呼吸停止,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