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瓊

麻醉是使用藥物或其他方式讓患者部分或整體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減輕患者手術過程中的痛苦甚至無痛的效果。我國歷史上的麻醉藥可追溯到華佗發明的“麻沸散”,而西方國家是十九世紀中葉從使用乙醚開始才逐漸步入現代麻醉。目前國內外醫學界普遍以舒適化醫療為發展方向,而麻醉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一)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也是部位麻醉,把局部麻醉的藥物注射在患者身體的局部,使患者機體的某一部位感覺神經傳導功能被暫時性地阻斷,運動神經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滯的狀態。局麻與全身麻醉相比,其優點在于簡便安全,阻滯狀態可逆,患者處于清醒狀態且不會產生任何組織傷害,在一定程度上局麻還能起到術后鎮痛的作用。
局部麻醉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表面麻醉。把滲透力較強的麻醉藥用于接觸部位黏膜,局麻藥透過黏膜后阻滯表層神經末梢從而起到無痛作用。②局部浸潤麻醉。使用局麻藥沿著手術切口線,進行分層注射,使組織中的神經末梢受到阻滯。③區域阻滯。以手術區為范圍,在其附近和底部注射麻醉藥,用來阻滯手術區域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干。④靜脈局部麻醉。利用止血帶縛扎肢體后,在止血帶遠端肢體的靜脈內注入局麻藥,用來阻滯止血帶以下肢體,患有嚴重肢體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⑤神經及神經叢阻滯。包括頸神經叢阻滯、臂神經叢阻滯、上肢神經阻滯和下肢神經阻滯等等。
(二)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簡稱為全麻,麻醉藥通過靜脈、肌肉注射或者呼吸道吸入等方式作用于患者,使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得到暫時抑制,主要表現為全身痛感消失、遺忘、神志消失和反射抑制等。麻醉藥物的濃度影響著對神經系統的抑制程度,這種神經抑制是可逆的,患者的各種反射和神志會在麻醉藥物被代謝后逐漸恢復。
全麻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吸入麻醉。是指麻醉氣體和揮發性強的麻醉藥物通過麻醉機由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從而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方法。吸入麻醉是最早的現代麻醉方法,乙醚就是眾所周知的吸入麻醉藥物。②靜脈麻醉。將麻醉藥物注入靜脈,通過血液循環后實現全身麻醉。③復合麻醉。指臨床中先后使用或者同時使用幾種不同麻醉藥物的方法。
麻醉是舒適化醫療的典范和核心科室。舒適化醫療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麻醉,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不再只是吃飽、穿暖,而是吃好、穿好,而對就醫的要求也是一樣,不僅追求安全健康,更希望整個治療過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上,都能輕松舒適。
(一)舒適化醫療的簡介
所謂“舒適化醫療”,就是指患者在整個就醫過程中能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愉悅、無痛苦和無恐懼的舒適感。醫護人員良好的態度和舒適的就醫環境能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愉悅,而生理上的愉悅則主要和麻醉等醫療技術相關。
(二)舒適化的爭議
“舒適化醫療”的提出引發了很多爭議。有人認為生病本身就會讓人感到不適,更無法去感受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愉悅感。確實術前疾病的折磨、術中無痛麻醉、術后鎮痛、疾病的恢復過程漫長而難熬這些都會讓患者感到不適,舒適化醫療并不能徹底消除患者的痛苦,而只能通過一些外在影響因素,比如提高麻醉等醫療技術、提高醫護人員服務態度、改善醫院的就醫環境等,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治療中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