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敏
鼻咽癌是我國高發的癌癥疾病之一,主要集中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鼻咽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放射性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放射性治療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它會使肌肉纖維化,損傷顱神經,使唾液腺分泌失調等。環咽肌纖維化狹窄引起的吞咽障礙是放射性治療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鼻咽癌最終會導致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礙,吞咽障礙是食物從口腔到胃部的過程產生移動困難,其發病原因是吞咽神經受損。
放射性治療引起的吞咽障礙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與困擾,可造成患者體重急劇下降、營養不良、脫水,甚至危及生命,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鼻咽癌患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恢復病患部位功能,能改善放療后的吞咽功能,可以預防營養不良、脫水等,延緩病情惡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鼻咽癌患者放療后發生吞咽障礙困難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營養代謝混亂,或發生吸入性肺炎,嚴重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超聲波的治療對肌肉纖維化有改善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超聲波治療聯合球囊擴張術對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吞咽功能障礙的治療效果。
超聲波療法是將超聲波作用于人體,達到治療的效果。超聲波是一種聲波,它可以引起周圍介質的振動,振動可以由近至遠的傳播,從而形成機械波即聲波。超聲波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易于集中,穿透能力強,治療效果好且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超聲波治療用途廣泛,已經超過原來理療科一般的治療方法。在醫學上,頻率超過500千赫的超聲波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一般物理療法常用的頻率在800千赫以上,常運用于超聲治癌。口腔醫學方面,超聲波作為物理療法之一,具有方便、快捷、經濟的特點,為廣大醫患所接受。
超聲波治療可以通過改變鼻咽癌患者體內局部組織來影響患者全身,以此起到治療的作用。它可升高鼻咽癌患者體內組織的酸堿度,加強患者體內組織再生功能。聲波通過在體內振動,可引起細胞發生輕微摩擦產生溫熱效應,尤其在組織中,溫度升高明顯。溫熱效應產生的熱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促進體內代謝物質的交換,改變細胞的功能,提高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超聲波對于鼻咽癌放療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它的溫熱效應、機械效應可以刺激患者面部相關肌群,促進患者蛋白原的溶解,軟化患者的組織纖維,提高組織和上肌群的延展性,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肌肉的緊張程度,改善患者局部肌肉纖維化和張口程度,提高了鼻咽癌放療后患者吞咽障礙康復的訓練效率。
導管球囊擴張術主要是分為主動擴張和被動擴張。主動擴張球囊術是加強吞咽的協調性;被動擴張球囊術是改善環咽肌,訓練患者環咽肌的張力,增加食物進入口咽部的直徑。兩者相比較,被動擴張球囊術的治療效果更明顯。導管球囊擴張術給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的患者帶來了福音,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導管球囊擴張術是用12~14號球囊導尿管從鼻孔插入到患者的食道內,確定進入了食道并且完全穿過環咽肌,為確保導尿管已進入食道和完全進入環咽肌,可讓患者發出“i”音,用分級注水的方式向球囊內注水,持續的擴張環咽肌,恢復患者的吞咽功能。導管球囊擴張術還可以運用于腦干炎損傷導致的環咽肌遲緩,在治療患者吞咽動作不協調、吞咽困難、吞咽時間過長等方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鼻咽癌患者經過放射性治療后,咽鼓管功能出現了障礙,通常需要終身置管。置管后,患者很容易出現通氣管脫落。導管球囊擴張術可以讓鼻炎癌放療后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擺脫鼻置管,可以有效地改善鼻咽癌患者的吞咽功能。
放射性治療雖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放射性治療產生的輻射可對患者體內周圍神經、組織、肌肉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可引起患者唾液分泌失調、張口困難等一系列的變化,進而導致患者吞咽功能障礙。在臨床上,超聲波療法和導管球囊擴張術是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吞咽障礙的可行性方法。有研究表明,超聲波療法和導管球囊擴張術兩者存在協同作用。超聲波的機械作用、溫熱作用和理化作用可促進纖維蛋白的溶解,軟化鼻咽癌患者體內組織纖維,提高患者體內肌肉和組織細胞的延展性,有效提高了吞咽功能組織肌群協調性,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球囊擴張手術可降低環咽肌的張力,改善了環咽肌的收縮性。超聲波療法聯合導管球囊擴張術治療鼻咽癌放療后導致吞咽障礙是非常有效的,值得在醫學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