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器工業黨建研究中心


人無精神不立,黨無精神不興,國無精神不強。每個走向復興的民族,都離不開價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礪奮進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撐。人民兵工精神是一代代兵工人共同錘煉、繼承、弘揚、發展的意識形態和價值理念,深深根植于我們黨領導的人民兵工事業的偉大歷史實踐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把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人民兵工精神,作為堅定信念、凝聚力量、推動兵器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和堅強保障。
“把一切獻給黨”是人民兵工歷代傳承的紅色基因
人民兵工精神的形成
人民兵工精神是一代代兵工人從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具體實踐出發,忠誠踐行“把一切獻給黨”的崇高信仰的外在表現。1931年10月,中央紅軍官田兵工廠在江西省興國縣官田村建立。人民兵工一經誕生,就在黨的領導下與人民軍隊并肩戰斗、浴血前行。2016年8月,在建黨95周年和人民兵工創建85周年之際,中央組織部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紅色基因》一書,首次將“人民兵工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的系列精神之中,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偉大精神。在人民兵工的奮斗歷程中,以“中國的保爾”吳運鐸、“工人發明家”倪志福、“三代坦克總師”祝榆生等為代表的廣大兵工人,滿懷對黨的無限忠誠與熱愛,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凝練形成了“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凝聚成了人民兵工獨特而深厚的精神內涵。
人民兵工精神的內涵
“把一切獻給黨”的精神內核。80多年來,人民兵工鑄就了對黨絕對忠誠的鮮明政治品格,成為人民兵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生存之根、生命之魂、發展之本。應該說,“把一切獻給黨”是人民兵工忠誠于黨、忠誠于革命事業崇高信仰的真摯表達,是人民兵工的精神內核,是人民兵工世代傳承的紅色基因。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這16個字,是從全局高度和歷史角度,對人民兵工發展史所展現的精神形態的凝練概括,深刻詮釋了人民兵工鮮明的精神風貌和優良傳統,是“把一切獻給黨”精神內核的生動體現。
人民兵工精神的價值
人民兵工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實踐結晶。人民兵工精神彰顯了中華民族追求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民族自尊,彰顯了舍生忘死的民族大義,彰顯了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勤儉持家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綿綿血脈,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力量,是中華民族精神在人民兵工偉大事業中的傳承和發展。
人民兵工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在兵工行業的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斗歷程,錘煉形成了徹底革命、艱苦奮斗、犧牲奉獻、實事求是、自力更生、團結協作、顧全大局、改革創新、廉潔自律、和平發展10個方面的精神特質,形成了我們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強大的政治優勢。人民兵工精神是黨的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紅色基因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人民兵工精神是國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表明,人民兵工總是自覺地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胸懷全局、志存高遠,主動為國分憂、為民謀福,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積極革新觀念、破除藩籬,廣大干部職工始終保持著昂揚的干事創業激情,團結一致、攻堅克難,正是國企精神在兵器行業的集中反映。
人民兵工精神是強軍報國精神的歷史發端。人民兵工是我國現代國防科技工業體系的基礎和搖籃。今天,國防科技工業已由新中國成立前的以兵工為主發展成為今天覆蓋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電子等行業的大國防,人民兵工精神也隨之在各條戰線得到傳承與發揚光大,相繼孕育形成了各具行業特色的軍工精神圖譜,樹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新時代傳承和弘揚人民兵工精神的重大意義
理論意義
在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和復興的不同歷史時期,黨中央高度重視兵器事業,黨和國家領導人飽含對人民兵工的無限深情和殷切關懷,不同時期的偉大思想與重要理論指引著人民兵工的前進方向。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嶄新局面。鄧小平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一直十分關心和重視兵器工業的改革與發展。江澤民著眼世界范圍內以高技術質量建設為主要標志的競爭新態勢,對我軍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創新發展的原則、方針、機制和組織領導等作出了全面的謀劃和部署。胡錦濤指出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考察調研期間來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東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視察時指出,“中國夢”具體到工業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時代傳承弘揚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器工業的強大思想優勢和推進事業前進的磅礴力量。
歷史意義
歷史表明,兵器工業始終堅守姓黨為軍的宗旨本色,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做人民軍隊最忠誠、最堅強、最可靠的戰友和伙伴;始終傳承“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豐富和發展時代內涵,讓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芒;始終保持革命戰爭年代“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精神、那么一股拼命精神,矢志不渝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實踐意義
從當代實踐看,人民兵工精神是新時代凝聚奮斗的強大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兵器工業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科學發展的戰略基點,緊緊圍繞新形勢下強軍目標,創新推動武器裝備發展,初步形成兵器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模式,成為軍民融合發展的“主力軍”,成為“一帶一路”建設“排頭兵”。實踐證明,人民兵工精神是兵工人的靈魂和生命力的集中體現,是引領人民兵工戰勝一個個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動力,是推動兵器工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兵器工業集團傳承弘揚人民兵工精神的實踐與成效
抓好紅色文化挖掘,讓人民兵工精神“立”起來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兵器工業集團”)聯合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共同組織編寫《人民兵工精神》一書并公開出版發行,成為開展黨性教育和兵工傳統教育的主教材。兵器工業集團黨組帶頭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先后在《求是》雜志刊發了《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建設先進兵工體系》和《把一切獻給黨——紀念吳運鐸同志誕辰100周年》文章。中宣部主管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雜志對人民兵工精神作了重點解讀報道,人民兵工精神已成為國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兵工地圖》《兵工記憶》圖書,把黨史、新中國史與人民兵工史結合起來,把黨的偉大精神與人民兵工精神結合起來,回答了“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時代之問。
抓好紅色宣傳引導,讓人民兵工精神“紅”起來
兵器工業集團重點挖掘以吳運鐸、劉鼎、倪志福、祝榆生為代表的“兵工英模”,大力宣傳“最美兵工人”“工匠精神”“感動兵器的故事”等先進事跡,盧仁峰、張新停、戎鵬強等一批愛崗敬業、技藝精湛的“大國工匠”榮登央視《新聞聯播》《朝聞天下》節目。各級基層黨組織廣泛開展系列活動,讓標桿走進工作、走進生活、來到身邊,并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放大榜樣的示范效應。
抓好紅色教育培訓,讓人民兵工精神“火”起來
兵器工業集團籌資修繕了官田中央兵工廠舊址群,建設“一校五址”兵工文化教育基地群,構建了一套“內容有保證、課程有保證、方式有保證、隊伍有保證”的紅色基因傳承培訓體系,在心里植根下人民兵工的紅色基因。
近年來,兵器工業集團傳承弘揚“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不斷激發廣大干部職工愛黨愛國愛兵工的熱情,把廣大干部職工思想和行動凝聚到履行強軍首責、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上來,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裝備科研生產保障任務完成情況考核排名在軍工企業中連年領先,軍貿業務持續保持軍工企業首位,連續15個年度和5個任期蟬聯國務院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準確把握“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的時代內涵
新時代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就要立足時代特征、把握實踐要求,對“把一切獻給黨”“獻什么”做出最堅定、最明確的回答。
獻信仰
信者是所從,仰者是所求。人民兵工是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奮斗,始終是人民兵工不變的初心。今天,兵器工業集團是國有重點骨干企業,也是承擔強軍保軍特殊使命的軍工集團,擔負著履行強軍首責、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歷史責任和使命。這一神圣的責任和使命,需要我們每一個兵工人都要把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與黨的國防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都要自覺地把各項工作置于黨和國家大局中,堅守“把一切獻給黨”的信仰,堅定“強軍報國”的信念,樹立建設一流軍隊、建設一流企業的必勝信心,匯聚起推動改革發展強大力量。
獻忠誠
忠者臨患不忘國,誠者物之始終。對黨絕對忠誠始終是人民兵工最鮮明的政治品格。新的歷史條件下,兵器工業集團作為我軍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裝備發展骨干,全軍毀傷打擊核心支撐、現代化新型陸軍體系作戰能力科研制造主體,需要我們每一個兵工人忠實履行黨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把對黨絕對忠誠、對兵器事業的絕對忠誠作為第一政治要求,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把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這是兵器工業履行“強軍興軍”職責使命、踐行好信黨護黨為黨宗旨的根本所在。
獻情感
人民兵工因黨而生,與生俱來對黨充滿著母親般的熱愛。新形勢下,兵器工業擔負著強軍興軍神圣使命,也承載著廣大兵工人價值追求的美好夢想。每個兵工人都要始終對黨和兵工事業充滿感情,在思想上認同、在情感上融入,自覺把自己的追求與兵器事業融合起來,自覺地為黨、為國家和民族事業奉獻自己,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服從組織,真正做到愛黨盡忠、愛崗敬業,成就事業、成就自我,實現事業與人同發展。
獻行動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開創新時代兵器工業改革發展新局面,我們必須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裝備體系改革需求,適應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求,立足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為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一批精良的“殺手锏”武器;加強技術創新,站在科技前沿和技術深處去積淀提升創新的底蘊和能力,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這需要每一個兵工人重實干、重實效、重實績,堅持行動第一、實干第一,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成就兵器工業集團服務國家國防建設、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使命擔當。
獻生命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付出是最高的奉獻。兵器工業集團擔負著強軍報國的神圣職責和使命,同時兵器工業也是高危的行業,我們有大量的科研實驗要在高原、熱區、寒區等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進行,裝備保障要在工作環境極為艱苦危險的地區開展,一些海外業務需要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危險和考驗隨時都在、隨處都在。我們兵工人要胸懷黨和人民事業大局,充分認清事業發展的復雜性、艱巨性,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有責任、有勇氣、有準備,隨時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隨時為黨的事業、兵工事業挺身而出、奉獻一切,這是兵工事業的神圣所在,也是每個兵工人的光榮所在。
大力弘揚新時代“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的實踐思考
堅持提高站位,增強文化自信
思想的高度往往決定了發展的高度。兵器工業全體干部職工要自覺提高思想站位和工作站位。自覺站在黨的精神、國家精神的層面來認識人民兵工精神的重大意義和時代價值;站在堅定“四個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來理解人民兵工精神;站在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高度來審視人民兵工精神,爭做新時代人民兵工精神的守望者、倡導者、實踐者、推動者。
堅持強基固本,履行強軍首責
強國必須強軍,強軍必須利器。我們作為軍工企業,必須要履行好強軍首責,為實現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有力的裝備技術保障支撐,在銳意開創兵器事業新局面的實踐中不斷豐富人民兵工精神的內涵,讓人民兵工精神在實踐中永放光芒,共同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強軍夢”的強大力量。
堅持深化研究,推出精品力作
深化細化對人民兵工發展歷史的研究,總結、提煉、詮釋好人民兵工精神。不斷深化對人民兵工精神研究,把人民兵工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人民兵工精神當中具有當代價值、社會普遍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整合兵器工業集團內外力量進行集智攻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堅持內聚人心,做強主流思想
把人民兵工精神融入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強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充分發揮人民兵工精神在促進企業發展方面的作用。要用心用情用功宣傳人民兵工事業的發展,不斷推出謳歌人民兵工事業、謳歌人民兵工模范的精品力作,書寫人民兵工發展新史詩。抓好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各級各類先進典型選樹評比表彰,營造崇尚模范、學習模范的濃厚氛圍。
堅持外塑形象,提升感召影響
加強對人民兵工精神的創新和表達,主動闡釋宣傳好人民兵工精神,不斷提升人民兵工精神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大力宣傳人民兵工的崇高地位和巨大貢獻,不斷擴大人民兵工精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本文系2019年度中央企業黨建政研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
編者心語
本研究成果從歷史的視角、理論的視角和實踐的視角,系統研究了如何傳承人民兵工“把一切獻給黨”的紅色基因,弘揚新時代人民兵工精神。研究者從歷史的維度,梳理了人民兵工的紅色基因和人民兵工精神的形成,論述了人民兵工精神的優良傳統、歷史意義,從人民兵工創立、發展到新時代傳承弘揚人民兵工精神成為兵工央企的當代責任與使命擔當。從理論的維度,研究了人民兵工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理論意義和精神內涵,提煉出人民兵工精神的價值體系,這種精神內涵和價值,是兵器工業集團的強大思想優勢和事業前進的磅礴力量。從實踐的維度,概括了兵器工業集團新時代傳承弘揚人民兵工精神的具體實踐:抓好紅色文化挖掘,讓人民兵工精神“立”起來;抓好紅色宣傳引導,讓人民兵工精神“紅”起來;抓好紅色教育培訓,讓人民兵工精神“火”起來。分析研究了新時代弘揚人民兵工精神如何立足時代特征、把握“把一切獻給黨”“獻什么”的實踐意義和實踐要求,并對大力弘揚新時代“把一切獻給黨”的人民兵工精神的實踐作出了深刻思考。該成果對國有企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新時代主流精神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