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震敵
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鞍山市稅務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履行好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高效推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扎實做好各項扶貧脫貧駐村幫扶工作,全力助推定點幫扶對象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古龍山村和黃花甸鎮關門山村脫貧致富。目前,各項脫貧攻堅工作進展順利,效果明顯。自2015年11月幫扶以來,古龍山村和關門山村均實現全村整體脫貧,共有294戶貧困戶758人脫貧,脫貧率達100%。由于扶貧工作成績突出,鞍山市稅務局駐村工作隊連續多年被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評為優秀駐村工作隊。
一、提升站位、黨建引領,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市稅務局黨委高度重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工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脫貧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精神,成立了由一把手總負責、分管局領導具體負責的領導機構,明確了責任部門和職責分工,制定了《國家稅務總局鞍山市稅務局脫貧攻堅幫扶方案》《國家稅務總局鞍山市稅務局脫貧攻堅工作規劃》,完善了《國家稅務總局鞍山市稅務局結對幫扶責任人臺賬》。扶貧隊克服山高路遠、信息不暢等困難,堅持吃住在村,多次與村兩委干部和村民代表逐戶走訪貧困戶,在較短的時間內摸清了貧困戶的底數,并認真分析,找出致貧原因,為扶貧工作的有力推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市稅務局與扶貧村共建聯合黨支部,開展了“送黨章、佩黨徽”“重溫入黨誓詞”“學習研討黨的十九大精神”等系列活動,引導激勵兩個扶貧村154名黨員進一步增強率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領路意識;指導幫助兩個村黨支部全面完善各項黨建制度、會議制度、辦事制度、學習制度并制成30余塊展板上墻,40余冊檔案入柜,率先實現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公開化;投資7萬余元更新兩個村委會的辦公設備,極大改善了“兩委”辦公條件,為做好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幫扶致富、紓困解難,提高“貧困家庭”收入
為切實增加兩個幫扶村貧困戶的穩定收入,市稅務局針對貧困對象的不同情況選擇了多種增收渠道:一是幫助發展產業項目實現增收。幫助支持有能力、有條件的貧困對象積極開展家庭養殖業。如由市稅務局出資連續五年為古龍山村的貧困戶發展生豬養殖項目,僅這一項每戶貧困戶每年至少增收3000元。二是借助集體經濟實現增收。由市稅務局出資為關門山村建設12個食用菌種植大棚,協調上級相關部門為古龍山村建設了一座現代化養雞大棚,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三是通過安置就業實現增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積極幫助安排務工。目前,古龍山村和黃花甸村均已如期實現轄區內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自幫扶以來,市稅務局自籌資金,積極幫助貧困戶解決住房困難,為貧困戶添置生活必需品,極大改善了貧困戶的生活環境,提高了生活水平。自2015年來,累計為6戶D級危房貧困戶翻建了住房,3戶貧困戶維修了房屋,為其極大改善了居住條件,使得住房有困難的貧苦戶獲得住房保障,真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
三、推進基建、踐行責任,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市稅務局先后投入資金為古龍山村修建了文化休閑廣場、“中國第一隕石坑”廣告牌,為關門山村投資建成文化宣傳候車亭,購買了柳樹苗栽種用于固定河套堤壩等;累計投入資金50余萬元實現了古龍山村和關門山村各村民組之間道路“組組通”,解決了每年夏季洪災期間的水毀道路問題;2018年投入資金40多萬元為古龍山村建設“點亮鄉村工程”和“飲水安全工程”,幫助村里安裝路燈和修建3處自來水水井;2019年,投入資金近10萬元為關門山村安裝了無線廣播和各村民組路燈。向古龍山村村委會贈送了多媒體培訓器材,并投入資金為61戶貧困戶每戶免費發放電腦一臺,為其負責兩年的寬帶費用,通過網絡電商銷售土特產品,逐步實現“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稅務局黨委籌集800個口罩和200套防護服,為了百姓的健康奔波于21個村子里。
多年來,市局持續開展助學、義教、捐贈教學設備等活動,先后與省稅務師協會、市直機關工委、市殘聯、鐵西區企業家協會、縣醫院、岫巖滿族自治縣稅務局舉行了“情系岫巖關愛學子”助學儀式、殘疾人輔具適配站授牌暨貧困學子助學金發放儀式等六次助學活動,累計發放助學金和生活必需品合計10萬余元。駐村工作隊組織市稅務局黨員干部為古龍山村小學捐贈400多件保暖衣物,保證全村孩子吃飽穿暖,安心學習、舒心生活。據統計,2016年至今,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古龍山村5名貧困學生成功升學,其中2人順利考取大學,3人升入縣重點高中,以往村民忽視教育投入的錯誤觀念得到有效糾正,村民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氛圍日益濃厚。
四、問題導向、明確思路,積聚“扶貧攻堅”力量
市稅務局在扶貧實踐中,一直堅持對扶貧工作問題的清醒認識:一是貧困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目前,古龍山村和關門山村有諸如養雞大棚、食用菌種植大棚等集體經濟項目,但也僅是依靠對外出租獲取租金來支撐,沒有形成自主經營的產業項目,村民無法從中獲得紅利。二是貧困戶缺乏長期穩定的致富項目。應該鼓勵古龍山村和關門山村的貧困戶發展家庭養殖項目致富,但是家庭養殖的生豬以及雞、鴨、鵝等家禽受市場供求影響比較大,價格不穩定,貧困戶很難形成穩定的收入來源。
以此問題為工作導向,扶貧工作需要更加積聚力量、久久為功,一是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提升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知。使全系統干部真正認識脫貧攻堅工作是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重要戰役,是全面實現小康的關鍵環節,是提高人民滿意度和獲得感的必由之路,切實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重視起來,行動起來,以駐村工作隊為抓手,通過產業扶貧、結對幫扶,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統一思想,凝神聚力,幫助貧困村真脫貧、脫真貧。二是要統籌協調推進,工作形成合力。不斷加強駐村工作隊的管理,嚴格執行《扶貧脫貧駐村干部管理辦法》等規定,駐村工作隊隊員深入開展調研,認真填寫駐村工作日志,定期向市局黨委匯報駐村工作和貧困村存在的問題,落實幫扶責任,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三是要進一步做好產業扶貧項目。多方協調,多方籌措資金,繼續為古龍山村和關門山村發展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爭取在貧困戶脫貧以后“再送一程”,為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