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辯
作為第三屆中國質量獎獲獎單位,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大橋局”)始終堅持“質量第一 創新驅動”的優良傳統和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通過打造高質量的橋梁工程產品,不斷延伸橋梁產業鏈,從規劃設計、技術創新、工藝工序等方面全過程、全方位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需求,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寫下生動注腳。
堅持強化黨的全面領導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全面融合
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把方向”。中鐵大橋局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作為企業發展的“根”和“魂”,認真貫徹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集體領導、黨內學習、征求意見、“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重大問題請示報告、接受黨內外監督、民主評議、按期換屆、工程項目重大事項黨政聯簽等制度,加強和改進工程現場思想政治工作,讓各級黨組織成員成為落實和執行黨的重要部署的中堅力量。
通過全面從嚴治黨“管大局”。中鐵大橋局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建立健全了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通過印發《中鐵大橋局黨建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中鐵大橋局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評價實施辦法》,推進項目黨建標準化和項目管理標準化“雙標共建”,尤其是以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帶動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標準化,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
通過全面從嚴治黨“保落實”。針對工程建設周期長、項目分散、黨員流動性強的特點,中鐵大橋局通過打造“全面從嚴治黨示范性工程”,不斷創新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同頻共振的活動載體,明確將安全、質量、工期、環保、效益作為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工程項目高質量發展。以巡視整改、內部巡察、效能監察為重點,加強對工程項目關鍵群體、關鍵崗位、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的監督,保障黨員干部依法合規履職行權。
堅持質量強企實現企業結構與產業布局同向優化
保持發展戰略定力。面對錯綜復雜的發展形勢,中鐵大橋局明確提出“135發展戰略”(圍繞“打造世界一流建橋國家隊”一個愿景,緊盯“做強、做優、做大”三大目標,落實“強經營、強管理、強創新、強創效、強黨建”五強舉措),全方位提升經營質量、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管理質量、人才質量、資產質量。
堅持優化產業布局。中鐵大橋局立足橋梁建設,有效延伸橋梁產業價值鏈。一是加強對產業革命大趨勢的把握,研究橋梁建設產業如何實行智能制造和智慧服務;二是推動房地產板塊向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延伸做強“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商業運營”細分板塊;三是圍繞基建施工業務,積極拓展物貿物流、橋梁科研、設計、監理、維修加固管養、橋梁文化傳播等服務業務。
堅決深化內部改革。中鐵大橋局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優化企業結構、夯實基礎管理。一是明確集團公司和子分公司之間的管理關系和權限分配,尤其是明確和提升兩級法人的市場主體地位;二是監控與授權并行,將子分公司部分管理權限下放,激活子分公司發展活力;三是積極推進組織結構扁平化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效率。
堅持精準施策實現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同步提升
以產品質量為基石。中鐵大橋局探索確立了具有建橋特色的“橋梁科研、設計、施工、裝備研制四位一體”質量管理模式,以強化內部管理為支撐,率先在橋梁施工領域建立了最全面的橋梁施工技術企業標準體系,建立了覆蓋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全要素控制等20項質量制度,確保橋梁能夠在全壽命期內連續、高效、優質、安全地為社會服務。
以服務質量為依托。中鐵大橋局增強主動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強質量回訪制度,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橋梁工程產品和增值配套服務,如:交付運營后的橋梁健康監測、全壽命周期橋梁管養、定期維修加固服務等,有效保證甚至延長工程設計使用壽命。
以管理質量為根本。中鐵大橋局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管理、安全質量隱患排查、物資管理、設備管理、知識庫系統、房產管理系統、內部資金結算、檔案管理等涉及公司各個業務領域的信息管理系統促進管理效率的提升。扎實開展項目管理實驗室活動,形成了以新建京張高鐵官廳湖大橋快速高質量施工、七公司“三像文化”、二公司系統管理等為代表的諸多管理成果和標桿,打造出以橋梁等土建施工為核心的項目管理先進樣板和標準模塊。
堅持“質”與“量”并重實現企業效益與發展規模并駕齊驅
堅持做大企業規模。中鐵大橋局建立以市場營銷中心、大企業事業部、八大片區指揮部為基本架構的“118”新型經營體系,穩步推進區域生產經營一體化,強化片區指揮部的區域營銷牽頭功能。搶先思考布局鐵路、公路以外大部委、大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承接了國內首個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風電項目——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工程。
著力提升經濟效益。中鐵大橋局依托建橋核心業務,實行專業化延伸,做強傳媒公司,培育文化產業市場,穩步發展房地產和物貿物流業務……以偏少的營業額撬動較大利潤。堅持盤活存量與優化增量并舉,優化業務構成,加強海外經營,全面推進提質增效。
全面加強風險管控。按照《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的要求,中鐵大橋局全面推進風險管理工作,實現內控風險管理與企業各項管理體系有機結合。全面落實企業主要領導的第一責任、領導班子成員的分工責任、黨政工團齊抓的共管責任、全員保安全的共同責任,形成有效的安全責任網絡。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建立問題清單,一項一項抓整改、抓銷號、抓提升。
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質量體系實現創新驅動與人力資源有機結合
打造科技創新平臺。中鐵大橋局依托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和“橋梁結構健康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加強橋梁基礎理論研究和中長期前沿技術儲備,加快核心技術和關鍵領域的科研攻關,打造“研發、轉化、應用”的企業科技創新體系。抓住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滬通長江大橋、鎮江長江大橋、帕德瑪大橋等重大工程建設機遇,整合內部研發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橋梁建設所需技術的研究和儲備。
構建人才孵化機制。中鐵大橋局著眼企業經營規模擴大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建立項目經理人才庫,加強對項目經理工作實績的考核,逐步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職業項目經理人隊伍。通過專家隊伍分級管理,建立多領域、分層次、有計劃、有重點的專家培養機制。優化專業技術人才晉升通道,深入推進“青年人才工程”“學科帶頭人”“研究生班”“雙導師帶徒”等多形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符合企業持續發展要求的人才梯隊。
加快成果轉化應用。中鐵大橋局充分利用公司內部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和人才培養優勢,實現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環環相扣、無縫銜接,確保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發揮創新驅動的最大效能。加強對企業專利、工法等科研成果的申報、應用、保護和管理,加快成熟先進共性技術在企業內部和行業內部的推廣應用,提升企業整體技術水平。完善科技信息管理與知識庫平臺,搭建研發和成果轉化的信息橋梁。完善科技成果發展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使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企業效益。
身處新時代的歷史洪流中,中鐵大橋局將繼續秉承“質量第一 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企相結合,不斷完善現代企業治理體系,走出一條具有大橋局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建橋國家隊。
(作者單位: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羽 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