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世華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下,基于歷史學科特征,要求教師以科學發展觀和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認真研讀教材,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擯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探究與思考,延伸歷史空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研究作者提出歷史情景劇教學方式,小舞臺演活大歷史。
【關鍵詞】初中歷史 歷史情景劇創新
《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1]提出,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僅傳授歷史知識,引導學生認識人類問題,而且還應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精神與創新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傳統講授教學差強人意,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到歷史課堂尤為必要。通過大量實驗證實,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歷史情景劇,可實現高效教學。
一、巧用歷史情景劇,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曾提到:“成功教學并不是強制性的,更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巧用歷史情景劇。然而,創設歷史情景劇時,若只是簡單的人物對話或小品相聲,則向一部枯燥無味的電影,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必然會被淘汰。舞臺劇備受人們追捧,其根本在于其可視性與趣味性。例如,“社會生活的變遷”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促使學生切身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社會生活的重大變化,可指導學生基于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再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改編表演活動。同學們生動形象的表演,惟妙惟肖的模仿,調動了學生探究社會生活的欲望。表演完成后,教師進行針對性引導,對其中幾個重要片段進行回憶,例如,貧困時,手電筒是家里面唯一的電器,用薅羊毛織毛衣等。同時,串聯富裕后的生活,外出旅游,足不出戶便可購買全球東西等。對比這兩種差異大的情境,學生能夠迅速了解與理解教學知識點。巧用歷史情景劇,不僅可活躍課堂氛圍,誘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還可強化學生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實現高效教學。
二、巧用歷史情景劇,全面整合教材
巧用歷史情景劇時,需全面整合教材。首先,基于課標總結出重難點,并分析內在聯系,全面整合分散的聯系;其次,對教材中恰當的知識點進行有效整合,將其作為情景劇編寫的突破口。這些知識主要包含了時間、地點、人物與具體時間等,其是歷史活動的關鍵所在;最后,基于重難點知識確定具有代表性、可編寫的歷史主題,初步編訂劇情要點。例如,《經濟重心的南移》教學前,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確定了解宋代南方經濟發展、理解中國古代經濟中心南移是教學的目標[2]。其中教學重點是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難點是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兩者之間屬于因果關系。其次,本節課教材分別從農業、手工業、商業是哪個方面對經濟重心南移表現進行了全面詮釋,其中出現了占城稻、市舶司、交子等重要歷史事物,可將其作為情景劇的道具與素材。該課雖然并未出現重要的歷史人物,卻處于一個重要的年代———宋代。以宋代為背景創作的歷史小說數不勝數,例如,《水滸傳》、《神雕俠侶》及《射雕英雄傳》等,其中創設了很多經典人物,他們都可以作為情景劇的主角。通過以上分析,教師可指導學生以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與原因為切入點,選取歷史小說經典人物,創編歷史情景劇《新編射雕英雄傳之經濟重心的南移》。該情景劇大概劇情為:知曉自己身世后,楊康為了能夠從北方戰亂中脫身,帶著穆念慈南遷,同已經在南方安定的義兄相認。達到南方后,郭靖店鋪和莊園的興盛讓他們感到南方經濟的繁榮,于是決定下來,同郭靖夫婦一起經商,過著幸福、安定的生活。
三、巧用歷史情景劇,引導學生創新思維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巧用歷史情景劇,以客觀材料為基礎,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看法進行創作,從而內化成主流價值觀[3]。例如,“西安事變”課堂教學中,學生反復修改,大膽假設,創新添加了趙一荻這一角色,不僅使得張學良這一角色更加飽滿,而且還豐富了整個劇情。同時,把宋美齡和宋子文勸說和營救蔣介石的劇情加入其中,可將蔣介石堅決反共合理過渡到聯合共產黨抗日。這一創作,可使得故事情節更加合理與嚴謹。另外,因“西安事變”情景劇人物較多,劇情比較復雜,采取微電影的方式,這一做法顛覆了歷史情景劇活動方式,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由此得知,歷史情景劇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多的機會,巧妙利用各方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擯棄傳統學習理念與習慣,而且還可誘發學生創新思維。
四、巧用歷史情景劇,開闊學習視野
表演與觀看歷史情景劇,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內心體驗,從認識、情感上均有深刻的感受[4]。為了實現這一點,學生歷史基礎知識儲備與行動表現尤為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可強化學生學科知識素養,開闊學習視野。
1.豐富學生學科知識儲備
例如,在“第一次國共合作”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設計與表演國共合作過程情景劇時,學生需要全面了解這一時期歐美國家對中國的侵略(經濟、癥狀)、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孫中山先生政策的變化等知識,如此才可對教學內容與情景具備進行深入、全面理解。學生應積極研讀課本,參考有關書籍,進一步強化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如此,可豐富與發展學生對這一方面歷史的認識。
2.拓展學生學科學習視野
例如,在“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表演“漢武帝的煩惱”情景劇。同時,巧用歷史情景劇,期間便可穿插一些史料。例如,桑弘羊:陛下,臣通過幾日觀察,發現了一個大問題:目前民間私造貨幣、私售食鹽和鐵器屢見不鮮,危害重重……
漢武帝:這可了得!愛卿,快想想辦法。桑弘羊:臣認為,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歷史情景劇中穿插一些史料分析,可進一步豐富課堂情景劇情,也拓展了學生知識面。在表演、觀看“漢武帝的煩惱”情景劇時,學生能夠全面了解與深刻理解漢代民間私人鑄造貨幣、私售食鹽和鐵器現象的巨大危害,可對教材知識與學習素材不足之處進行有效補充,拓展了學生知識視野,強化了對教學內容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分析與理解歷史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教材內容,巧用歷史情景劇,可使得師生共同創造劇本,促使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并不是坐在課堂上等著教師的講解,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到知識內容學習中,如此可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巧用歷史情景劇的做法并不適用于全部歷史知識,應進行辨別,教學中各注意事項還需進一步探究與反思,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優化,歷史情景劇便可成為一種針對性、可操作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小舞臺演活大歷史”的作用,從而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丁嗣洗.歷史情景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119-120.
[2]袁紹佳.歷史情景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探析———以中華書局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經濟重心的南移》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18):361-362.
[3]謝婷.歷史情景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4]鄧連益.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情景劇的巧妙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37-238.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李廟鎮李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