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郡
【內容摘要】文言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它的教學難度也相對較大。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常見的教學現象是死記硬背、反復朗讀等等,這既容易引起學生對文言文的厭學心理,又不利于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如今為了克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低效化教學難題,廣大教師引入了情感溝通這一教學方法,其教學效益比較可觀。基于此,本文主要依托部編版教材,針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溝通策略與方法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閱讀教學 情感溝通 教學方法
文言文閱讀教學模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師巧妙地運用情感溝通方法展開教學,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躍、和諧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改善以往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切實有效地把握好文言文相關的重要知識點,并豐富學生對文言文內容的情感認知,增強學生對文言文的情感感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學習熱情,最終可打造出充滿活力、高效的文言文閱讀課堂。
一、以師生角色互換方式進行情感溝通
情感溝通教學方法在新課改教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中有了比較廣泛的運用,其教學成效也是比較理想的。如今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為了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成效,開始將情感溝通教學方法引進了文言文閱讀課堂。其中,師生角色互換是非常基礎的一種情感溝通教學方法,能夠讓教師從學生角度理解他們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也可以讓學生從教師角度理解他們在展開文言文閱讀教學時遇到的教學難題,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心靈溝通,使得他們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相互配合展開一場高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1]。
以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詠雪》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開展師生角色互換的情感溝通教學活動,讓學生嘗試站在教師的角度進行教學思考:“如果你是老師,你要如何引導學生掌握這篇文言文的知識?”有的學生從平時的學習經驗出發,認為在課堂上要創設一個真實的“詠雪”情境,才能讓課堂上的學生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有的學生則認為要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入手,讓授課對象了解課文背景知識、作者簡介等內容,才能更針對性地理解文言文內容;還有的學生認為要提高授課對象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則要立足于生活,讓他們結合生活經驗,有效理解具有一定難度的文言文內容[2]。
而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學習思考時,應這樣聯想:“作為一名學生,在這篇文言文的個人閱讀過程中,一般會遇到什么樣的學習問題?”有的教師在扮演學生角色時,對文言文內容進行反復的誦讀,發現這一學習過程真的很乏味。也有的教師在扮演學生角色時,與同伴進行交流,發現彼此之間的學習思維并不同步,學生之間的差異是比較明顯的,需要教師把握好學生的個性特征,引導學生針對性地提高其文言文閱讀學習效果。
由此看來,在師生角色互換的情感溝通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更清晰地了解到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應對方法,有利于師生之間相互理解彼此的教學難處、學習難處。一方面,教師要引入與學生實情相合適的文言文閱讀指導方法,另一方面,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行為,結合自身實情,展開高效的文言文閱讀學習。
二、以學生-文本對話方式進行情感溝通
教育應該在對話中進行,才能有效保障教育效果。其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是比較常見的教育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化理解能力,挖掘文本內容隱含的內涵及情感,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深入文本展開閱讀的學習熱情。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通過情感溝通的方式展開文言文閱讀教學,則可以以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教師的閱讀指導作用,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有效的情感交流。
例如教師可依托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木蘭詩》這一課的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個人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展開閱讀學習。首先,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自主的閱讀過程中,展開有情感的朗讀,促使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對話。在學生的有情感朗讀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北朝民歌的特點,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好這一詩歌的內容及其中滲透出來的情感內涵。而且學生在有情感的朗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文本語言中濃郁的民歌情味,有利于發揮富有傳奇色彩的北朝民歌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主鑒賞動力,讓學生主動融入到北朝民歌的愉快氛圍之中,體會木蘭代父從軍和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木蘭這一人物的形象。
其次,教師可指導學生在個人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主思考課文中涉及到的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等等,并學會采用簡潔的語言對這一以木蘭為主角的傳奇故事進行概括,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探究學習能力,讓學生與文本之間進入更深層的情感交流狀態之中,增強學生的閱讀學習感悟,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鑒賞能力。
最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提出問題,并自主回答問題,圍繞著能力建設這一目標,促使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挖掘更深刻的文本內涵與文本情感[3]。例如有的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篇文章雖然帶有一定的戰爭色彩,但是作者卻沒有重點描寫戰爭的過程,也沒有詳細地謳歌木蘭馳聘戰場、殺敵立功的英雄行為,反而更多地描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相關場面,這究竟是表達了怎樣的文章意圖?”這一問題顯然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更深入的獨立思考,而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到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殷殷渴望之情,有利于更好地推進文言文閱讀的情感教學。
三、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搭建情感溝通橋梁
在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情感溝通的教學方法展開更高效的教學,則可嘗試以傳統文化為載體,搭建有效的情感溝通橋梁。這主要是因為文言文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傳統文化元素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可有效提高文言文閱讀的教學效益,所以教師應注重挖掘文言文內容中隱含的傳統文化,將其滲透在文言文閱讀課堂上,旨在搭建起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情感溝通橋梁[4]。
例如教師可依托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北冥有魚》這一課的內容,挖掘其中蘊含的莊子思想文化,然后以其為載體,搭建一個有效的情感溝通橋梁。為了有效發揮這一情感溝通教學活動的作用,教師可指導學生深入理解莊子思想文化,并結合文本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與同伴共同參與到討論活動中。比如教師可提出以下一些課堂問題:“《北冥有魚》選自莊子的哪本著作?它的中心思想具體是怎樣的?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大鵬有什么樣的形象特點?折射出什么道理?你們受到了什么啟發?”當學生圍繞著這些課堂問題進行依托文本的情感交流時,其思想境界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學生的情感領悟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強,有助于學生在以后的文言文閱讀學習中更快速地領悟文本內涵與情感內涵,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賞析能力與解題能力,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素養,促進學生在文言文閱讀學習中的多方面健康發展。
結束語
總之,情感溝通是目前備受廣大教師重視的新型教學方法,有利于改變學生對文言文閱讀的學習印象,調動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熱情,使其更主動地投入到文言文閱讀學習過程中。這一創新的教學方法可更好地增強學生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習體驗,也可提高他們的文言文閱讀水平,最終可有效保障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成效。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時,要積極探索各種不同的情感溝通教學方法,推進文言文閱讀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邱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情感溝通方法及運用[J].學周刊,2016(14):142-143.
[2]黃進席.淺談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質量之生活化[J].明日,2018(39):161.
[3]朱正華.指導初中生學好文言文淺談[J].華人時刊·校長版,2019(5):91-92.
[4]李倩.不忘傳統,不忘初心———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J].課外語文,2018(9):172-172.
(作者單位:南通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