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蕊
【內容摘要】“互進式”教學由“交互”與“內化”組成。其教學構建分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在“互進式”教學中,教師需設立情境并創造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提高核心素養。同時,學習環境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將來走向社會奠定基礎。高中語文教學應以“交互”和“內化”為法寶,引領學生在情境中完成任務,溫故知新。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互進式”教學 構建 實踐
引言
教師指導學生組建小組,交互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這種“內化”教學方式即為“互進式”教學。其中,“互”為交互學習,“進”指內化。“互進式”教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高中語文教學大有益處。困擾教師多年的難題是如何避免因教學偏差阻礙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調節“人文性”的語文學科與“工具性”的語文學習間的矛盾。尤其是在學生文學素養欠佳的農村學校,只強調“工具性”易導致填鴨式教學,但過于重視“人文性”又會造成學生輕視語文學習。
一、核心素養導向下“互進式”教學模式的依據
“互進式”教學提倡同步培養“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課堂中引入情境,鼓勵組員交互學習的方法,不僅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為有效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修訂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并提出了培養方案,此外,“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對教師提高學生文學素養有所幫助。“互進式”教育模式主要注重問題的傾向與獨立合作,培養學生的個性、想象力。這對學生內在素質提升有一定的作用。核心素養引導下的高中語文,不同于傳統的老師主講的課堂模式,注重“整體”的范疇,彰顯以素養為主。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互進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1.“互進式”教學之“互進”
筆者認為,“互進式”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互進”二字的具體應用,應該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互進式”教學的設計目標,此外,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最主要的一點是學生對語言的學習。在教師課堂教授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一個相互探討的渠道。因為核心素養引導下的“互進式”教學形式,是改善師生,同學和同學之間關系的重要途徑。因此,“互進式”不僅單指教學方面上,學生與知識點的相互結合,還有語言組織能力。“互進式”教育模式,強調教師應積極尋求新的教育方式,并且在教學評價上要強調評價目標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教學看作是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把教學過程視為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相互影響的過程。其注重的問題主要傾向于獨立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內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2.高中語文“互進式”教學范式的基本結構和流程
為了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環境及思維提升的機會,把“交互學習”和“內化素養”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就是所謂的“互進式”教學。具體流程是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創設情景,通過任務和活動兩種形式,將新舊知識點串聯起來。社會建構主義教學觀是“互進式”教育的根源,依靠“互進”模式中的問題傾向、共同合作、知識與實力消化特點,讓學生自學和相互討論的兩種形式作為解決問題的主要形式,這種模式產生了教學共振,達到了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互進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教
“互進式”教學在實踐中必須經歷的三個階段分別是課前的自主學習、課堂的交互學習和內化素養的培養。
本人在人教版高中語文中《鴻門宴》的教學實踐中,先對學生重點講述了《鴻門宴》是《史記》中非常經典的一篇文章,順便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了關于鴻門宴所涉及人物的相關背景知識。第一課時,本人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借助課本文言字詞,對《鴻門宴》這篇文章脈絡情節進行了詳細的梳理,選擇一個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并以互動的方式來活躍課堂氣氛;第二課時,通過對第一課時《鴻門宴》文章內容的梳理,將學生分為男、女兩組,針對書中主要人物形象,總結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展開討論。
教學過程表現如下:
(1)課前的自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強調學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性,通過自主解讀、教師創設情境等方式,將已有知識具體化,學生針對課本內容的細節,進行了歸類與總結。
(2)課堂的交互學習,交互式學習可以將新舊知識點關聯起來,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學生可以以小組探究的形式,通過任務推動,帶動全體小組成員互相交流心得、成果,相互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重新建構知識系統。
(3)內化素養的培養,是通過兩個課時的教學過程,讓學生深入了解了課本內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語言的轉化來促進形成個性化的語言結構及思維方法。
教學結果:
因此,“互進式”教學模式就是主張獨立個體要融入到群體中去交流,相互探討,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雙主動作用,學生挑戰老師,老師激活學生。“互進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師生之間產生教學共振,以此來達到教學目標。
結束語
總之,高中語文教學的新局面,離不開“互進式教學”這種新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通過思維探究、真實情境訓練及活動引領為學生搭建語言和能力訓練的橋梁,符合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促進共同體成員參與交互學習、協商學習,提升學生內化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瑞偉.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26):91.
[2]許錦城.“導學-施教-評價”模式下的語文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7(25):83.
(作者單位:天水市武山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