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永杰
【內容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在高中階段,化學作為高中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的學科,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問題,對待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不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對此,研究性學習方法得到高中化學老師的青睞,這種方法很大程度地讓學生得到鍛煉,學習能力有所提升。不僅是素質教育方面,學生的思維也會打開。基于此,本文針對高中化學教學中研究型學習方法所帶來的成效做出具體闡述。
【關鍵詞】高中化學 學習方法
為了響應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我國十分注重對學生教育素質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培養也不僅僅局限于素質教育方面,還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國家不斷輸送創新型人才。在高中階段的化學所學習的知識是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通過自己動手,學生的記憶力也會更加牢固。因此,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成為高中化學老師教學的首要選擇。
一、小組合作,能創造良好的交流平臺
合作是新課改的基本要素之一,可以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學習來促進學生個人的發展,注意在分配組員的時候,要注意各成員的水平相近,這樣容易他們便于合作,參差不齊的水平很容易讓小組組內產生矛盾,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在當今的社會中,學會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很多時候,依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一些事情的,只有整個團隊一起努力,合作共贏,才能創造最大利益,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他們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教師在完成分組后,可向各小組分配任務,讓學生自己去分工或者一起完成任務,激發學生合作的欲望和動機。除此之外,小組合作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有效消除某些學生之間的矛盾,使得他們能在學習上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述到Fe2+與Fe3+
的轉化時,教師將班級里的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小組之間先根據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設計實驗方案,之后開放化學實驗室,讓學生去利用化學實驗室里所有的工具、材料等試著去完成兩者之間的轉化,在學生自己動手后根據得出的結果寫成實驗報告上交給教師查看自學成果。通過這樣一個模式,能讓學生意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到團隊合作和個人動手來完成這件事的不同之處,同時在他們小組相處磨合的過程中也會更加了解彼此,以后也能在學習上相互幫助。除此之外,讓學生自己動手也能加深他們對此知識點的記憶,利于后期的學習。
二、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很多時候學生都是被動的學習,教師會以一種灌輸式的方法來把知識點強行教給學生,也不會過多地去關注學生有沒有消化吸收這個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是對于學生來說是沒有太大成效。因此,研究性地學習方法正好能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效率低、學習主動性低等問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將模擬一個較為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先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其集中注意力在這節課上。在此過程中老師不斷向學生講述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完成這個實驗,已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而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打開,為國家不斷培養創新型人才。
例如,在學習鐵的性質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放映一些有關鐵的圖片,將學生代入問題情景之中,然后展示一些鐵生銹的照片,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生銹有哪些特點,接著引導學生思考鐵為什么會生銹,在此基礎上,將鐵的性質進行總結。在學生充分了解鐵的性質的情況下,可以帶領著學生進行相關鐵的其他知識的實驗,比如鐵與稀硫酸會發生什么反應。對其知識點進行舉一反三,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提高,漸漸地學生自己的思維開闊了,會有更多的創新點子出現。研究性學習情景的建立使得學生主動探索,并將化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階段的學習主要是靠學生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上,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為學生答疑解惑。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根據學生的化學基礎和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解答學生的疑惑,這樣很大程度的保證學生能理解其中運用的知識,并掌握其解題方法。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對學生提問,一步步引導學生去解題,學生的解題思路也會非常清晰,從而為學生提供最終的解題方法。這樣的方式,也能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的思維,知道哪種引導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對學生來說是最大的。
例如,在講述到鋅和銅與硫酸銅的反應時,教師可以先給出鋅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式,引導學生思考,鋅與硫酸銅在一起在產生怎樣的現象,這時提問學生如何得出這個結論。學生可以在有老師指導的前提下進行化學實驗,將鋅片與銅片插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其反應現象。這樣的方式也能讓學生能主動地進行學習,學習的效率也會得到較大地提升。
結束語
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應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小組合作,提供給學生一個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的平臺,以此來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同時創設教學場景,通過多媒體制作的教案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化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更好地消化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的應用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開闊學生的思維,使其不斷有創新的點子,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這種學習方法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老師所灌輸地知識,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知識點也能在課后得到鞏固。
【參考文獻】
[1]潘玉興.研究性學習理念在職業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高考:綜合版,2016,24(4):117,50.
[2]付婕.承前啟后的銜接———淺談研究性學習在初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橋梁作用[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7,24(9):28-40,94.
(作者單位:甘肅省成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