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
〔摘 要〕在戲劇舞臺演出中,音響已經成為舞臺表演的有效襯托手段。音響造型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體,也是配合舞臺表演的重要方式,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音響的滲透可以渲染舞臺氣氛,凸顯舞臺表現力,強化戲劇主題。對傳統戲劇的舞臺呈現,音響造型設計具有其特殊性;深入探究傳統戲劇舞臺音響造型與表演的關系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關鍵詞〕傳統戲;歷史劇;舞臺音響;設計;表演
在優秀的傳統戲劇舞臺表演中,音響造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貫穿于整個表演過程中,是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現代藝術體系下,需巧妙融合戲劇表演與舞美語言符號——“音響”,增強傳統戲劇表演的表達能力,追求更具欣賞價值的舞美造型方式,以全面展現傳統戲劇的藝術魅力,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傳統戲劇舞臺音響設計的特征
傳統戲劇舞臺基本是利用一些工具模擬所需的聲音效果,配合戲劇表演,這也是當時最為基礎的舞美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舞臺音效開始使用原聲錄音;視聽造型細小的特點也更為清晰,使得戲劇舞臺視聽達到了最高的還原度。舞臺音響以一種新的姿態出現在舞臺空間上,調動、刺激、滿足著觀眾的感官體驗。從藝術發展角度來分析,與傳統戲劇舞美相比,這種視聽追求表現了造型語言,讓古典戲劇舞臺形象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也為未來藝術發展打下了基礎。舞臺音響設計符合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滿足人們對視覺、聽覺的需求;其次,還可以再現舞臺上所有的視聽細節,其效果更具沖擊力;音響造型也更為豐富具體、形象生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音響對舞臺表現進行了寫實與強化,增添了舞臺形象素材,表演的真實性與細膩性也相繼提升。
二、傳統戲劇舞臺音響設計的規律
傳統戲劇舞臺音響的構成主要包括舞美視聽造型、表演和音響設計。各個元素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貫穿于舞臺表演過程之中,可以產生反復交叉的效果。如果沒有專業化的音響造型設計、沒有熟練的表演配合、沒有完備的舞美組合、缺乏優秀音響操控人員,舞臺表演中的視聽表現只會呈現零碎的光影畫面。音響的設計需服務于戲劇表演,它們之間有著復雜的聯系,是藝術的統一體。例如,一條馬鞭,脫離視覺表演造型,沒有模仿馬嘶叫聲,則很難刻畫馬的形態面貌,這也是音響的主要作用。由于歷史文化的發展,舞臺音響設計與舞臺表演、環境造型、劇情表達等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戲劇舞臺表演中,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綜合地考慮舞美、音效等元素,以便達到設定的視聽演出效果。音響效果不單單是藝術表演的“掃雜者”,更是舞臺設計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關系著整場戲的劇情體現。為了實現最佳的藝術效果,相關技術人員一方面需要密切探尋觀眾的需求,學習舞臺知識,對劇本進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應用先進的音響設備,增強觀眾對舞臺音效的聯想記憶力與震撼表現力,提升藝術水平。
三、傳統戲劇舞臺音響設計的作用
舞臺音響,是現代化電聲技術手段與藝術的高度融合,在劇場的音響系統層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還凸顯出不同藝術作品的特點,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對觀眾感官能力的培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還能夠有效鍛煉與提升觀眾的聽覺靈敏度。在現代化藝術領域中,舞臺音響不僅只是推動音樂藝術的發展,更滲透到每個行業,豐富戲劇舞臺表演的表達與展現,能夠最大化地抓住觀眾的眼球。舞臺音響效果可以營造多樣化的環境氛圍,也包括有無音響效果。通過運用各種聲音工具,轉換音符的形式,以優美再現;進一步渲染舞臺場景與推動劇情的發展,把舞臺的吸引力與凝聚力集中到一點,進而將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戲劇舞臺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實際呈現過程中,各個部門需要相互配合,并緊密交流,借助燈光、舞美、音響、音樂等,將精彩的表演全方位地展示出來,得到觀眾的認同。
(一)渲染舞臺氣氛,升華戲劇情感與思想沖擊
音響造型是傳統戲劇舞美語言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表演者情感、思想傳遞的有力手段,在與觀眾交流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音響造型屬于舞美語言中的視聽符號,在舞臺表演時,要準確把握、合理運用設計豐富的音響效果,增添舞美色彩。另外,在實際舞臺表演過程中,為了真實地還原劇情的畫面內容,則需加強舞臺氛圍的營造,創建形象生動的舞臺表演空間。在現實生活中,音響調控師一般都會通過音響,把生活中各類聲音進行模擬演繹,從而來詮釋戲劇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起到渲染舞臺氣氛的作用。尤其是在戲劇表演中,音響效果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可以模仿雷聲、吵架聲、腳步聲等場景。如在湘劇《琵琶記》中,主要的核心線索是“贊頌趙五娘的美好品質”,是對當時朝廷的腐敗以及婦女美好品質的真實記述。從現代戲劇舞臺整體性分析,則要在音響設計上進行創新,增強感染力,豐富觀眾的心理感受,讓觀看者能夠根據舞臺上演員的各種動作以及音樂來體會當時的氛圍。可通過模擬哭泣聲、自述、環境聲等,來直白地傳達人物的情感走向,加深觀眾對劇情的記憶。在戲劇藝術創作過程中,音響節奏會隨著氣氛的不同而轉變,并按照劇情發展而變化,這側面說明了音響造型設計的作用。如在展現《琵琶記》“年邁的雙親盼子不歸,氣餓而死”的場景時,便引入輕慢沉重的音樂,嘲諷著朝廷腐朽行為以及當時下層居民生活的黑暗,并且還配合著低沉的鼓點,充滿著傷感,而后舞臺音樂再次響起。不同音效的運用,有效增強了舞臺氣氛。
(二) 凸顯舞臺表現力,展示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傳統戲劇舞臺表演過程中,要想增強藝術感染力,就必須將情感的擴張力完完全全地體現出來,并借助演員動作、語言、音樂、音響等介質,將戲劇作品的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引起觀眾的心理共鳴。利用音響技術,可以將舞臺表演的聽覺沖擊徹底地發揮出來,并在音響的引領下,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清晰地了解舞臺人物角色的性格與內心變化,形成正確的認知,提升藝術美感。此外,音響造型的藝術設計,還能夠最大限度地烘托現場表演與人物的情緒,產生良好的表演效果,增強舞臺的表現力。一般來說,演員是通過語言與動作來進行交流,在角色表現上,也是通過肢體與聲音來傳達具體的內容。但是人物的情感世界屬于抽象化的舞臺藝術形式,主要是通過音樂、音響,對不同曲調與節奏的把控,才能確保表演水平達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戲劇《李三娘》磨房生子表演中,通過音效來模擬嬰兒出生后哇哇大哭的聲音,并融入高亢蒼涼的音樂及鼓聲,節奏隨著鼓點一點點的加強……這也使整部作品不僅是對時間畫面的定格,更是對劉智遠絕情的一種嘲諷。在第五幕母子團圓表演時,舞臺輕快的鼓點聲再次響起,給人一種重獲命運的感覺,音調展現著慢慢的溫情,不禁讓人落淚。同時,這也暗示著戲劇團圓美好的結局。在獨特的音響節奏下,表演內容與人物語言動作具有連貫性,加強了敘事表達,營造著良好的氣氛。
(三)創造良好的表演環境,襯托劇情并強化主題
舞臺音響是聽覺藝術的一部分,也是舞臺表演的重要構成元素之一。音效對推進劇情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將人物角色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直觀化地展示出來。所以,一般在表演達到高潮時,才會借用音響效果來鮮明地表達主題思想。在大多數的傳統戲劇表演中,音響造型的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把人物內心的細膩,以及一些細節變化刻畫出來,推動劇情的發展。在音效體現完成后,對舞臺氣氛的渲染也達到了雙重效果。例如,在《德齡與慈禧》劇目中,在第三幕與第四幕轉場環節中,滾滾的怒斥聲響徹舞臺,肢體表演與語言交流展現著人物性格特點。此時,音樂與音效效果也戛然而止,鈴聲急促地響起,舞臺上各個人物都朝著中心跪拜。在這個情景上,音效節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突出了戲劇沖突。在第四幕正式開始后,兩個核心人物愉快交談著上場,在這個段落中插入一段沉重的鑼鼓聲,彰顯兩人的地位關系,并與之前的畫面形成交錯感。所以說,舞臺音效的設計需要以戲劇舞臺為基礎,貼合實際,不能過于夸大音響的渲染與主題表達作用,否則會出現音效阻礙演員的舞臺表演,導致出現本末倒置現象。針對戲劇舞臺設計,需要準確地把握音響效果在整個表演過程的運用,有序配合戲劇內容呈現,深化藝術內涵,從而取得良好的觀看效果。
(四)巧妙運用音響技術,提高舞臺表演質量
傳統戲劇是一項綜合性的視聽藝術,通過舞臺造型設計、音響造型等輔助人物表演,是一種有聲的語言交流。音響音質具有多類型的特點,差異性顯著,為了提高舞臺表演的質量,往往會利用音響來傳遞應有的音效。同時,舞臺音響還要通過話筒、結合演員和樂器聲,實現二次轉換,過濾音調雜質,獲取清晰的音效。在設計音響造型時,需要密切關注觀眾的實際需求,并深入研究劇本的內容,輔助舞臺演出與配置工作。由于音響是“虛擬化”的,技術人員需要仔細研讀,選擇合適的音樂效果,深刻地表現人物與情境,為舞臺表演奠定基礎,保證音響與藝術環境的協調性,進而順利地完成戲劇作品展示。例如,在《大破天門陣》的表演中,則會利用各種技巧與器具,真實地還原人物的姿態,如“戰士的吶喊聲、槍劍碰撞聲、風聲等”,以此來表現楊家軍愛國的情懷。首先需要按照劇目的要求,構建完善的音響造型體系,全方位地烘托場景的氣氛,描述人物的內心活動,強化藝術影響力。其次,音響技師還要正確地理解劇情的內涵,掌握音效效果的基準點,對每個表演環節進行合理的音效安排。在現代舞臺表演體系下,還可以應用先進的音響設備與技術,靈活操作音響系統,提高舞臺表演的藝術魅力。最后,為了確保音響設計工作的完整性,還需要逐步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促使他們掌握完善的音響操作技術,打造優質的舞臺環境,提升舞臺表演能力。
總之,舞臺音響效果與舞臺表演有著緊密聯系,要想展現舞臺藝術的魅力與氣息,就必須擴大音響影響,滿足觀眾的感官需求,促使觀眾深入感受與體會表演的畫面。同時,在戲劇表演過程中,演員與觀眾僅僅一線之隔,為了產生精美的視聽效果,需科學合理地運用音響,提升舞臺音響設計水平和演員的表演水準,使劇情能完美地演繹。所以,對戲劇舞臺音響效果的求真與求美,還需要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責任編輯:伍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