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用戶的信息接收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短視頻新聞作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新聞市場造成了有力的沖擊。所以,短視頻新聞編輯工作者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貼合人民群眾對于新聞視頻觀看的需求,提升自身采編能力,對受眾負責任,對新聞的真相負責任。
碎片化瀏覽。新媒體背景下的信息呈現泥沙俱下的態勢。當受眾想要獲取有價值的新聞時,卻總是被信息洪流沖散注意力,導致許多優秀的新聞作品得不到關注。所以,為了贏得市場,短視頻新聞往往將時間控制在兩三分鐘之內,在這短短的時間內,需將事件中最突出的一面呈現出來,新聞標題也要第一時間抓住受眾的眼球,吸引其觀看的欲望。
場景化接收。現如今,移動終端幾乎普及到千家萬戶,與過去的新聞接收環境不同,人們手持移動終端,能夠在任何地方獲取新聞,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只能坐在電視機前或是瀏覽報紙獲取信息。這種接收場景的變化要求新聞編輯不斷考慮受眾可能置身于不同的場景。為了使受眾在嘈雜環境中仍能無障礙地瀏覽新聞,越來越多的短視頻新聞編輯在視頻中注重字幕的設計,方便受眾通過字幕獲取信息。
多渠道分發。現如今,媒體平臺多種多樣,微信、微博、抖音等都擁有著巨大的受眾面,形成了強大的媒體網絡矩陣。在一個平臺上發布了新聞視頻,能夠產生連鎖式反應,最終將影響擴散到全民。這種多渠道分發的特征是新媒體時代顯著的媒介特點,給了短視頻新聞編輯關于擴大市場的無限啟發。例如,2018年夏天,鄭州的“鄭直播”欄目特別推出了現場直播與10秒短視頻《高溫下的堅守》。在這一短視頻中,人們能夠看到煎藥師、地鐵信號檢修工、交警等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堅守在高溫下的工作狀態。視頻發布后引起了巨大反響,朋友圈瞬間被“刷屏”。新華社也隨之推出了高溫專題,“鄭直播”在此專題中獲得首頁推廣,同時,還得到了人民日報、鳳凰網等大型媒體的相繼轉發。最終,《高溫下的堅守》在短視頻單平臺瀏覽量高達81萬次,總瀏覽量突破百萬次。
確認新聞的真實性。無論媒介如何變化發展,新聞編輯都應當堅守新聞的真實性原則。互聯網前所未有的開放性,使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信息的生產者、發布者、傳播者。這種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一方面擴大了新聞的來源,使短視頻新聞編輯的素材更加多樣,涉及領域更加廣泛,線索更加豐富;另一方面,不乏有一部分人出于各種目的在網絡上發布不實信息,混淆視聽,甚至引發負面影響。短視頻新聞編輯者應當擦亮雙眼,在采編過程中抽絲剝繭,為受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控制敘事時長和節奏。在信息碎片化時代,短視頻新聞編輯應當轉變意識,適應觀眾觀看新聞視頻的習慣,認識到在社交媒體的快節奏背景下,將一個新聞事件用較長時間娓娓道來已經不再受到受眾的歡迎。所以,短視頻新聞編輯不僅應當控制新聞時間長短,還應更新敘事思維,改變敘事表達方式,避免出現由于縮短時間而造成表意不清。
注重觀看體驗。媒體技術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掌握了視頻處理技術,視頻制作越來越精美,數據可視化越來越清晰,動畫、無人機、VR等技術都能夠被融入新聞視頻中,受眾的視頻觀看體驗越來越豐富。在這一趨勢之下,如果短視頻新聞編輯仍然固守原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其制作的視頻不貼合受眾的審美,自然不會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新媒體時代下的視頻新聞編輯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增強新聞視頻表現力,從而優化受眾的審美感受。受眾有了更好的觀看體驗,才會對其持續關注。
例如,中國政府網曾在其微博端發布了一系列MG動畫短視頻。視頻中,受眾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國務院的新舉措以及“兩會”中產生的新概念。《人民日報》的微博官方賬號也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當天推出了一支MG動畫,用于向廣大受眾介紹博鰲亞洲論壇的相關信息。這種純動畫的形式雖然抓人眼球,但制作難度較高,只有部分短視頻新聞發布平臺能夠做到,大部分新聞短視頻編輯主要還是依靠視頻剪輯、字幕優化等方式來提升受眾的體驗。
編輯的差異化。當前的新聞視頻發布門檻低,人人都能夠錄制新聞視頻進行發布,一些新聞素養不夠卻仍然想獲得熱度的編輯就會不斷“蹭”熱點,造成社會熱點一旦出現,各種視頻創作者蜂擁而上,一時間“全面開花”的現象。甚至有一些低水平制作團隊,依靠一個“模板”不斷發布新聞,這就使得新聞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新媒體時代的短視頻新聞編輯應當堅守自身對于職業素養的追求,實現內容的差異化,以新穎的視角和獨到的見解,展現編輯者的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夠使得發布的新聞視頻真正打動受眾,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種差異化、高質量的新聞內容輸出之下,受眾獲得了良好的觀看體驗,感受到了編輯者的誠意與水平,短視頻品牌才能有口皆碑,做大做強。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間,無數媒體圍繞著“抗擊疫情”這一主題進行了大量報道,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聯合多個平臺推出的系列新聞短視頻“經此一疫”脫穎而出。在這一系列短視頻中,采編人員將鏡頭對準了眾多平凡的個體,用“成長”“面對”“銘記”三個篇章,讓受眾感受到了疫情面前每一個普通個體的選擇、成長與擔當。此外,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還創意性地與音視頻部展開聯合,推出系列報道《來自武漢的聲音日記》。這一報道創意性地以自述的角度,展現疫情之下的醫務工作者細膩的內心世界、堅定的意志力以及崇高的奉獻精神,使受眾在凝神靜聽中受到心靈的震顫。
注重品牌建設。新媒體時代的短視頻新聞編輯應當著力打造使受眾耳熟能詳的品牌。一旦形成了品牌效應,新聞的傳播將會更加迅速,受眾面也會越來越廣;相反,如果品牌建設不到位,在視頻往往幾經轉發而來源早已模糊的互聯網平臺上,短視頻新聞編輯精心制作的優秀作品很有可能無法轉化為用戶黏性,其熱度也會被其他平臺肆意吸取。因此,短視頻新聞編輯應當著力提升作品的辨識度,打造專業形象,才能實現突圍。
加強人才培養。新媒體時代的高速發展給短視頻新聞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挑戰。未來,短視頻新聞編輯必然面臨重重變數,新聞生產的流程正處于不斷優化升級過程中。在這一背景下,應當著力加強人才的培養,這種培養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短視頻新聞編輯從業人員提出的要求;二是對新聞專業大學生以及有志向加入這一行業的人員的扶持、鼓勵與篩選。短視頻新聞編輯應當關注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的新技術、群眾生活中遇到的新問題等,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積極掌握各項技能。而尚未投身工作職位的大學生,應當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實現寫作、剪輯、包裝等多種技能的協同發展,以深厚的專業素養和高度的職業熱情投身于媒體工作。這樣一來,新聞短視頻的質量將會更上一層樓。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與傳統的媒體新聞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短視頻新聞是新媒媒體時代新聞中的典型形式,具有快捷化、互動性等優點,同時也存在內容紛繁復雜、良莠不齊的不足。短視頻新聞在受到受眾廣泛歡迎的同時,也面臨著危機與挑戰。所以,新媒體時代的短視頻新聞編輯應當樹立創新意識,夯實文字編輯的基本功,懷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緊緊跟隨媒體與技術發展的新潮流,制作出受歡迎的短視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