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天慧 王錦萍
《說文解字》中有言:“玉,石之美者。”玉石所凝聚的宗教、君權等,使之成為“國之魂魄”,這就是中國的寶石,不管是收藏還是佩戴,玉石依舊是人們當之無愧的選擇。玉文化源遠流長,承載著華夏民族的精神追求,工藝的巧奪天工,混融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
夏始之初,青銅器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工具的產生。雕刻工具改變了玉石的變化過程,表現出一種延綿、堅韌的效果。之后鐵器時代的到來,出現了鐵制砣具,無論在硬度上、準確度上都比青銅砣有所提高。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匠人們在工具進步的基礎上,加之嫻熟的琢玉工藝,使得這一時期的玉雕作品圖案清晰、精準,線條粗細分明、婉轉流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效果。秦漢時期,社會環境的粗放使得匠人更講究“大刀闊斧”,線條剛柔并濟,摒棄細節,注重形象的神韻與氣勢。至隋唐時期,隨著盛世的到來,玉器制作也達到了歷史巔峰。元明時期,由于統治者重武輕文,反映在工藝品上做工略顯粗獷,缺少細節的描繪。到了清代,工藝美術的精巧絕倫,受世人矚目。玉器雕琢也不例外,無論是從工藝、制作規模抑或是種類來講,都是玉器工藝的鼎盛。
中國制作玉器歷史悠久,繁瑣的工藝至今已然成為博物館館藏。在故宮博物院的玉器館內,收藏了一套清朝光緒年間繪制的古代制玉工藝流程圖,在古代,工具不發達時期,人們的智慧則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以柔克剛。在解玉砂中加入水,看似柔軟,實則無堅不摧,在相生相克中得到新的生命。后來為達到工藝的精益求精,出現了水凳,通過腳蹬來拉動木軸,再加上鋒利的器具完成制玉工藝。中國古代留存下來的玉器不勝枚舉,而且工藝復雜、做工精細,優雅造型的背后都沉浸著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在“琢玉”中,首先要打磨掉玉料的外皮,勾勒出大致的輪廓,由于玉石的原料價值不菲,因此這一步至關重要,必須要把材質最好的部分完美保留下來。磨玉耗費了匠人大量的精力、耐力以及韌力。中國古人手工制玉的技法,相比其他手工藝來說是最難的,隨著現代機器設備的出現,純手工技法已經成為絕代技藝。玉石雕刻作為一門獨立系統是由眾多技藝作為支撐的,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鏤空、俏色雕、花下壓花、線刻、拋光等。

《祈年殿》 王云岫/作
對于岫巖玉雕來說,素活是其靈魂所在。素活作為一項玉雕技藝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傳承,20世紀80年代以來,素活這項技藝的發展達到歷史巔峰,培養出了一批杰出的掌握素活的手工藝人。由于工藝精湛繁雜,且對原料要求較高,也因此成為岫巖玉的一張“名片”。傳統素活結合當代藝術審美,不但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更加多元化,而且飽含古拙藝術風格。非遺傳承人王云岫自小便師從名家,幾十年的從業經驗已經讓他與素活工藝有了心靈相通的能力,他的成名作《祈年殿》斬獲各項大獎,使用素活技巧,以祈年殿為對象,創造出一件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素活工藝塑造出來的作品平衡穩重、古樸典雅。
作為素活工藝的傳承人,王云岫的作品散發著智慧與創意,他已然將素活工藝作為一種媒介,向眾人傳達著他對玉雕本質的理解。由于工藝復雜且對玉雕師傅的創作能力有極高的要求,素活在傳承過程中也是非常艱難,古老的工藝在玉雕行業的發展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正是這些不確定性使得素活表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也是手工藝行業的魅力所在。
從懵懂的遠古時代開始,一直到帝王專政的封建社會,由于玉石的特性和稀有,與石器等在性質上便有了區別,它們成為統治者威嚴、能力、思想的象征。作為一種象征性符號,玉石被時代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對玉石來講,自然形式里積淀了社會內容,而對擁有者來講,個人感受積淀了更多想象和理解,他們互相被需要,促進了玉石在中國文化中強大的生命力。
玉石文化在中國有著根深蒂固的位置,也因此被沿用至今。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由于社會結構和制度框架,對于玉器的使用也是呈“金字塔”分布。除了權力的象征,玉石還被人們賦予了美好品質,用來指代君子品好。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精神內涵的民族,玉石也因其特有的“內在美”成為美好事物的代名詞。希爾斯在《論傳統》中說道:“一種宗教信仰、一種哲學思想、一種藝術風格、一種社會制度,在其代代相傳的過程中既發生了種種變異,又保持了某些共同的主題,共同的淵源,相近的表現方式和出發點,從而它們的各種變體之間仍有一條共同的連鎖聯結其間?!雹僦焘迹骸段幕艽a:中國玉文化傳統研究》,《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中國傳統玉文化中的“玉教”是一種特殊信仰,無論是民間神話還是“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玉文化在各個階段都有其不同的象征意義,時至今日,即使生活方式已然發生改變,玉石背后的傳統文化依舊存在。
傳統是發展道路上最重要的理性所在,玉石所展現出的經典之美是積累已久的傳統的杰作。隨著現代審美的逐漸變化,玉石的造型種類和工藝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從封建社會時期的宮廷藝術逐漸世俗化,沒有神權宗教的浸染,也沒有達官貴人的尊崇,玉石開始成為平民化的物品。在玉石市場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按照玉石種類、風格特征和雕刻手法分北派、海派、揚派和南派。地域性和民族性是玉石的靈魂所在,各個地方的獨特材質與工藝雜糅進文化習俗中,促進了玉雕的發展壯大。
各個流派具有不同的美學特征。北派玉雕極具北方厚重渾樸的地方特色,由于是皇家發展而來,作品中帶著莊重嚴肅,寫意傳神的風格使得作者以輕松表現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岫巖玉雕從屬于北派,顯而易見的宮廷特色:渾厚氣派卻又不失精致。因材施藝以及對玉料本身不同顏色的巧妙運用,俏色處理是岫玉玉雕的文化精髓。完美無瑕的玉料世間極為罕見,技藝精湛的玉雕藝人往往可以利用瑕疵化腐朽為神奇。
“南派玉雕”顧名思義,以中國南方城市為代表的玉雕流派。廣東、福建等地深受東南亞文化的影響,牙雕、木雕工藝盛行,當地的這種消費文化驅使著透雕、鏤空工藝的蓬勃發展。為了追求玉質純粹,往往不惜廢料而求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所謂“天下玉,揚州工”,這也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揚派玉雕的發展。揚州“山子雕”名揚天下,雖然曾因社會動亂而失傳,但是近年來能工巧匠的逐漸恢復,又得以將這一“人間奇跡”展現在世人面前,并且雕琢更細致,題材更廣泛,且融合時代精神,契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
海派玉雕主要代表上海一帶的玉雕風格,它的真正特點在于包容萬象和做工精細,但難能可貴的是,海派玉雕“海納”的背后,是由獨立自主的靈魂做支撐的。不管從何處吸收精髓,經過融合表現出來的都是別有一番風味。當前,海派玉雕中最具特色和傳統的爐瓶器皿類,也璀璨奪目,以端莊典雅的中國美享譽海內外。

《法性長明》 張雪松/作
古代琢玉工具——水凳,凝聚著古代人民的智慧,砣具需要借助人力的往復拉扯印制出手工藝制作的特點:精致且唯一。高高的座椅映射出玉作行業的人文精神,帝王趣味籠罩著民間玉作,同樣,無論是工具、工藝還是玉雕師,都是秉著認真求精的態度進行的。
玉雕工具已經非常現代化了,完全是電動的工具,配合不同大小、尺寸和形狀的砣,先勾勒出總體形態,最小的砣直徑只有0.8毫米。雖然使用電動工具節省了體力,但是如果失手,錯誤往往是無法挽回的,而且與古代水凳制作不同,機械雕刻雖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是電動砣具是單向運轉,反而失去了人力操作的趣味性?!暗瘛辈⒉皇莻鹘y意義上的刀刻、砍砸,工具在工匠的手中輕微地接觸玉料,只留下粉塵飄揚在空氣中。中國的古語:“玉不琢,不成器”,正是形容玉料被雕刻成為精美玉器的過程。玉石是一種非常堅硬的材料,金屬在表面根本不會對其產生影響。現代工具的砣都是硬度摩式10度的鉆石粉制成,便捷的工具往往是事半功倍的起點。

《哪吒鬧?!?張慶東/作

《秋之喜》
在古老神秘的紅山文化中,玉文化的發展震驚學術界,這也為岫巖玉的發展提供了豐厚土壤。岫巖玉作為支撐中國玉文化的四大主力之一,改革開放時期,社會對玉器需求的急劇增加促使岫巖玉雕產業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到了20世紀90年代,岫巖縣的玉雕廠已發展到1000多家,從事玉雕設計的人員數以萬計。①曹天慧、張家銘:《岫巖玉雕設計研究》,《藝術評鑒》2017年第15期。岫巖玉雕發展以來,手工藝大師層出不窮。通過刻刀,將自己的想象物化表達出來,產生了琳瑯滿目的玉雕擺件。為了促進玉石行業的發展,中國寶玉石協會于2010年舉辦了玉星獎并延續至今,已經連續舉辦10屆??v觀玉星獎,是一個由內容到形式的積淀過程,也是市場審美的發展過程。
1.人物
佛像雕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占據著中國雕塑的中心位置。它所表達的是中國古典藝術在長期歷史沉淀中形成的獨特審美傾向。佛教在中國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當越來越多的“新文化”直接作用于人們的精神世界時,各個領域都隨之產生變化。“以佛入玉”是佛教文化傳播的有力途徑,并表現著不同的時代特征。延續百年的佛教人物雕刻在當今市場上仍然很受歡迎,且從天工獎和玉星獎的發展情況來看,岫巖玉雕的人物題材,選擇佛教題材較多,在設計上依舊延續傳統形式,沒有過多的變化,但是隨著工具的進步以及工藝的日益精湛,玉匠對于神像雕刻題材的領悟越發深入,在人物表達方面更加行云流水。2015年,獲得天工獎金獎的岫巖玉雕作品《法性長明》,除去材質的楚楚動人,作者流暢的線條也給予了觀音飽滿的藝術形象,富有立體感、層次感,端莊典雅的情感流露,完成了作品與觀眾的情感交流,薄如蟬翼的飄帶讓人忘記了這是一件玉制品,任其散發著中國佛教藝術的獨特魅力。
人物題材在發展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由開始對神像的描繪,轉而描寫普通大眾的生活,或是一個故事情節,或是一個生活中的美好瞬間,這也與玉石的平民化有關,帝王意志已經完全消散,在其影響下的社會價值認同也隨之減弱,玉石承載了多元化的精神內涵。當出現差異時,行業的求生欲望就會迸發新的創造力,如此,玉行出現了更豐富的力量。例如,2019年玉星獎作品《哪吒鬧?!?,是以一個具象的故事鏡頭,將欣賞者瞬間拉入故事情節里。這件作品先后斬獲了天工獎金獎、玉星獎金獎,以創意為起點,加上巧妙工藝的潤色,手工藝的價值逐漸顯露出來,更可貴的是蘊含的精神文化。
2.動物
動物題材是玉雕界經久不衰的存在,這類題材本身就是一種符號象征,代表著人們對于現實生活的美好愿景。用玉雕去表達動物,既浸染著人們的民間信仰,又傳達了人們敬畏自然的虔誠??v觀動物題材的發展,不管是工藝還是形式都有很大改進,從二維到三維,從臨摹現實到幻想世界,從小說題材到動漫人物,從寫實到抽象,在工藝上與人物題材一樣,經常采用圓雕等技法。值得一提的是,有許多動物形象都是使用俏色雕來處理,這也是最能考驗手工藝人對于玉料的掌握。在近年來的岫巖玉雕作品中,隨著當代藝術美學的傾注,影響玉雕界的許多新生力量開始嶄露頭角,各領風騷。
3.花鳥
花鳥題材中,濃郁的生活氣息將主體與客體緊密聯系在一起,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的共同指向使得這一主題在沿襲數千年后仍舊蓬勃發展,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花鳥類題材的玉雕都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往往這類藝術品塑造會綜合多種雕刻手法,才能呈現出一件完美的作品。當一塊籽料完成藝術蛻變后,也就得到了一個象征性的精神指向:手藝人情感的外化表現。2019年玉星獎獲獎作品《秋之喜》,作者巧妙地運用玉石本身的顏色雕刻出黃瓜的造型,與之前花卉題材相比,開始出現描繪生活中的小事物,小到平時可能根本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又十分具有代表性。與之前的“富貴吉祥”題材相比,這種新穎清新的題材也會使欣賞者眼前一亮,別有一番風味。獲得2019年天工獎金獎的作品《國色天香》,無論從寓意還是技法都實至名歸,雖然題材傳統,但是作品布局錯落有致,創作者用寫實手法描繪了一幅層層疊嶂的花,造型豐滿,具有強烈動勢,體態玲瓏且獨具生機盎然的氣氛。

《國色天香》

《長城》
這類花鳥雕刻的“富貴美學觀念”迎合了傳統玉雕中的很大一部分市場,雖然大多數還會從中國古畫中尋找素材,且現在發展已然十分成熟,但是玉雕大師們仍舊在尋找更好的發展方向,為玉雕的發展尋求更寬闊的路徑。
2019年,岫巖縣政府聯合多位玉雕大師聯手打造了大型玉雕作品《長城》。它代表著岫巖玉雕的最高水平,結合多種雕刻手法,惟妙惟肖,表現出磅礴氣勢。風景題材的變化不大,但是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發展、工具的進步,雕刻工藝越來越精細、繁雜,甚至葉脈都清晰可見。精細的刻刀有利于手工藝人精準的雕刻細節,也堅定了岫巖玉雕的寫實路線。
玉石一直是國之珍寶,由于市場定位以及特性,玉石的消費群體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這對打開玉石市場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不管從工藝上抑或是雕刻題材上,都應該是創新的側重點。
岫巖玉雕大師唐帥的作品可以說是一直走在市場前端。他敏銳地察覺市場走向并及時結合自己的作品,推陳出新。在一次走訪中,筆者有幸到唐帥博物館,其中作品不同于市場的玉雕擺件,主題新穎、構思巧妙、工藝巧奪天工。他的作品并不是有多么精細、繁雜,甚至出現了“大刀闊斧”的幾何形動物造型,這在玉雕作品中是少之又少的。在2016年的天工獎中,唐帥以“水”為主題,設計出一組玉雕作品,向欣賞者呈上一份新奇的視覺體驗,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水的澎湃姿態,就像在慢鏡頭下的一個真實場景,從工藝上來講,運用俏色雕,沒有細致入微的雕刻,沒有過多繁復的裝飾,既有江海的澎湃之感,又有溪流的潺潺之聲。從題材來講,“水”是生命之源,而且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新式表達,五件作品的形狀是“CHINA”的變形體,也體現了核心價值觀。唐帥的作品題材廣泛、新奇,一只鞋子、一串荔枝都可能成為他的創作題材。
岫巖玉雕千年來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在全國玉石市場異?;鸨漠斚?,卻處于發展的瓶頸期。岫巖玉雕在前幾年為岫巖縣甚至是遼寧省的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從歷史數據統計來看,岫巖共有7座玉石礦,2115戶玉石加工企業,7大玉器市場,3050戶商業零售業戶;年創產值25億元,年實現利稅5億元①縣委政研中心調研組:《關于推進岫巖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調研報告》,內部報告。,這足以表明,岫巖玉是為市場所接受的,只不過在這幾年的發展中,與市場脫節。這種現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混亂的原石市場極大地制約了岫玉價值的提升,其次殘缺的產業鏈也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市場運行,再加上市場規范不足,設計創意不新穎,岫玉市場想要“涅槃重生”,需要脫胎換骨的改變。
題材的新穎對于岫巖玉雕發展來講是命脈所在,唐帥宏潤公司的玉雕作品之所以能夠讓人耳目一新,這與新穎的題材有很大關系,不同于市場上的陳舊主體,很容易被新興市場所接受。由于玉的市場逐漸趨向平民化,決定了玉雕的題材不能只是單一的求富貴、保平安,我們在進行市場調查時,發現年輕一代的手工藝人更喜歡雕刻日常生活的常見物品,如玉雕大蒜、白菜等。這在之前都是很少出現的題材,現在卻深受市場歡迎。
筆者在岫巖實地調研中了解到,限制岫巖玉雕發展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產業化的影響。傳統手工藝在機械化的今天仍舊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是,現代人匱乏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情感補充。時間維度的變化,不僅帶來了社會的飛速發展,還有面對生活重壓的都市人群。手工藝的精神實質承受著產業化發展的沖擊,事實上,不管是制作過程還是最終成品,手工制作在當前社會中是一個充滿儀式的代名詞,是增加物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徑。對于岫巖玉雕行業來說,高端市場并不受影響,依舊是手工藝人的仔細打磨,日復一日得到的珍品,但在中低端市場中,由于產業化的盛行,則充斥著粗制濫造,這也成為玉雕業未來長足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
從匠藝角度來講,“裝飾”是增加物品附加值的最好途徑,岫巖玉雕被賦予的更多“附加值”中,既有南派玉雕的優雅傳神、海派玉雕的精益求精以及揚派玉雕的細膩秀美,為北國簡約大氣的豪放氣概注入新鮮血液。在題材上,與北方相比,南方的抽象美學運用得更為廣泛,往往結合禪宗文化,營造詩意的氛圍。社會在發展,大眾的審美趣味也在進步,在大眾看來,有些裝飾并不需要具體的形象。由具象到抽象的變化是一個抽離的過程,就需要傳統手工藝人的觀念轉變。玉器作為一種人造物,不僅包含著技術與工藝方面的成果,還是人們價值觀的外化,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決定了中國人價值觀念的根基部分,世人對于玉石的肯定,不僅在其寶貴價值上,更在其蘊含的傳統文化上。
新世紀手工藝的價值趨向在轉變,工藝品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供人欣賞的一件藝術品,與現世交融的工藝品才具有其自身價值,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這種傳統技術與當代美學思想的矛盾體現在現在的玉器市場:不同人群對于工藝品的接納度。在技術精益求精的發展中,納入新時代的美學思想才是擴大受眾范圍的主要點。從匠心的角度來說,創作主體是玉石產生更多附加值的關鍵所在,人類的主觀能動性是追求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徑,市場的利潤誘惑無疑是消磨匠人耐心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權衡市場和創造性就成為問題所在。

《蒜》

《CHINA》
日本著名“民藝運動”創始人柳宗悅先生曾經說過:“工藝文化有可能是被丟掉的正統文化……因此,如果工藝是貧弱的,生活也將空虛……如果工藝的文化不繁榮,整個文化便失去了基礎,因為文化首先必須是生活文化?!雹倭趷偅骸豆に囄幕?,徐藝乙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傳統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保持理性的中堅力量,工藝所帶給人們手作的快樂也是極大的精神滿足,在不斷地反復創作和積累經驗的過程中,是人類思想從活躍到成熟再到穩定的過程,這種“心手合一”的精神體悟是冷漠機械丟棄掉的。
盧梭曾提到“在人類所有一切謀生手段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狀態的職業是手工勞動”②杭間:《手藝的思想》,山東畫報出版社,2017。,勞動是人類證明自己的最佳方式,同時人類可以釋放能量,實現目的。人類在手工藝的制作過程中,是主體意識外化的表現,并且凝聚著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一塊玉石,加之手工匠人的精心雕琢,初具血肉,凝聚魂魄,完成工藝的蛻變,玉石被賦予的人文意義是物質與精神和諧統一的。歸根結底,是手工藝人的創意賦予了玉石價值。這種創意是匠人觀念的外在表達,當這種不可言說的想法化為客觀事物被人們所接受,這就是一件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