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方 娟
“環境陶藝”,直白的理解即“環境中的陶藝”,它完全符合現代陶藝的設計和審美理念,并為現代陶藝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更易于被普通大眾所接受的新形式。3D打印運用到環境陶藝創作中,能使3D技術發揮出非常獨特的工藝和藝術特點,并且比較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需求,使環境陶藝創作得到更好的發展,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現代陶藝的產生始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后,西方國家的現代藝術運動為現代陶藝的產生做出了重要貢獻,現代藝術追求藝術家個人情感的表達,任何材質都可被看作是藝術的表達形式。美國現代陶藝的代表人物彼得·沃克斯的作品用一種全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視覺中,其個性化的創作手法打破了實用主義樊籬,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去創作自己的作品。
現代陶藝語言具有多樣性特征,有一部分陶藝家開始適應大眾的藝術審美,開辟了新的語言形式,把陶藝的社會基礎與價值定位設置在面向市民大眾,把作品納入一定的環境中,改變了以參加展覽或藝術家交流為目的的純粹藝術表達性的創作形式,將陶藝作品融入環境,達到與市民大眾的情感及審美溝通。
根據空間的不同可分為室內環境陶藝與室外環境陶藝;按設計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壁飾環境陶藝和陳設環境陶藝。環境陶藝所展示出的親和美,使作品更加親切、自然,同時也為欣賞者提供了更大的人文空間。例如,當代陶藝家朱樂耕,其陶藝作品可以看出中國陶藝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創造出了適合當代國際社會認可的藝術形式。
環境陶藝竭力擺脫傳統的裝飾意向,努力以新的精神及形式實現與環境的協調統一。環境陶藝也可以與其他高新技術、生態設計等相結合,體現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融合,在更好地傳承陶瓷文化的同時向世界展現陶瓷文化的獨特魅力。
3D 打印技術的發展涉及各個領域,中國傳統藝術門類——陶瓷也不例外。陶瓷3D 打印技術最早通過建模軟件設計 3D 模型,再利用Cura、Simplify3D 等切片軟件計算打印路徑,最后借助 3D 打印機將模型通過層層堆疊的方式打印出實體。
如今,陶瓷 3D 打印技術按工藝主要分為逐層黏結法和直接成型法。成型過程是通過泥條擠壓、盤筑的方式直接打印出陶瓷坯體,操作方便,并且可以根據創作需要更換泥巴的材質、顏色,打印瓷泥、陶泥、色泥及紫砂泥的陶瓷坯體。根據打印材料的不同分為噴射類和雷射類。噴射類是用 3D 打印機的噴嘴進行打印材料的制作,而雷射類技術是通過雷射光照射在 3D 素材上,使素材硬化,從而完成 3D 打印技術。3D 打印應用于環境陶藝中,不僅可以拓寬陶瓷成型方法,豐富陶藝造型,更能協助陶藝家快速、簡單地完成陶瓷制作并準確傳達其想法。
環境陶藝創作中融入 3D 打印技術,與傳統的陶瓷藝術創作方式不同。在傳統的陶瓷創作過程中能感受到作品由泥土演變成造型的變化,然而陶瓷3D 打印是在進行作品創作之前,通過電腦軟件設計出需要的造型,將相關的數據進行提前制作,然后通過 3D 立體建模,通過特殊的打印設備進行環境陶藝作品的創作。
因此,在進行環境陶藝創作之前要能精準地畫出作品完整的設計圖紙,然后用電腦軟件將其轉化為數據,最終通過電腦連接設備的打印噴頭,通過電腦控制數據,并最終制作出環境陶藝成品。隨著立體掃描的技術不斷更新,新型的陶瓷 3D 打印機能將打印材料的完整模型進行直接掃描并生成數據。這樣一來,環境陶藝的創作過程會更加快捷方便。
陶瓷3D 打印在壁飾環境陶藝中的運用,利用機器的生產工藝和特點,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復雜的造型。陶瓷 3D 打印可以制作復雜造型和鏤空結構(如圖1)。設計的復雜造型可以不用去考慮傳統泥坯成型所需要考慮的工藝難題,并且可以通過一個造型的完成進行構成式的排列而完成一組環境陶藝作品。
陶瓷3D 打印在立體環境陶藝中的運用,設計和時尚領域的人們利用3D 打印實現他們的想法和創意,陶藝家的目標是將人造模具從機器轉變成具有不同觸感的有機結構,捕捉人造與有機之間的對立,并使機器產生的陶瓷結構變形,顯示新的形式。采用直接成型式的工藝,擠出的泥漿會根據立體建模的數據進行一層層不斷堆積,因而其自身具有強烈的線條紋理;同時,通過控制擠出孔的大小,可以擠出不同粗細的泥漿,從而達到不同的紋理效果和鏤空的視覺感受(如圖2)。
景德鎮陶瓷制作自古都是分工明確,正是因為一項技藝的熟練是需要長時間的操作和反復練習才能高效地進行陶瓷制作,而傳統陶瓷制作從原料到成型,再到最后燒成大約需要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陶瓷3D 打印技術整個過程則僅需3~5 個小時,極大地加快了環境陶藝作品的成型進度,不僅為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周期,也大大減少了泥料的消耗。同時高效的成型速度可以對模型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及時修改。過去完成一件大型環境陶藝作品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現在通過陶瓷3D打印技術就可以制作陶藝家專屬的環境陶藝作品,并且在電腦里面可以隨時更改模型的數據參數、形態樣式等,從而讓陶藝家的作品最終達到令自己滿意的程度。
一件陶瓷制品從最初的原料選擇到最后燒成最多時有72道工序,需要經過原料煉制、坯體成型、坯體裝飾、燒制工序,每項工序里又有許多煩瑣的工藝,例如,在泥料的加工過程中,就需要經過破碎、球磨、壓濾、練泥、陳腐等多道工序。而用陶瓷 3D 打印技術來制作環境陶藝,陶藝家只需要學會設計和將模型導入打印設備便可打印出想要的模型,中間省略了許多工序,節省了大量的勞動成本和原料消耗。

圖1

圖2
在傳統環境陶藝的制作中,由于受到陶瓷工藝和設備的限制,造型變化要考慮泥料的成型效果,過于多樣化的復雜形態很難手工制作出來,只能制作相對簡單的三維形狀,對于一些內部結構的制作則束手無策。而陶瓷 3D 打印采用的是逐層打印的方式,不必擔心塌陷的問題,因此可以打印出造型復雜、內部中空的陶藝造型;此外,這種技術擺脫了陶瓷制作工藝對設計的限制,設計師可以將頭腦中的想法變成現實。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公共空間被越來越多的進行藝術設計從而營造出藝術氛圍。環境陶藝的發展所帶來的文化認同感和親切感,將成為城市環境與公眾聯系起來的紐帶。陶瓷 3D 打印技術是傳統陶瓷文化與現代工藝的完美結合,這項技術提供了環境陶藝制作的新方法、新工藝及新的藝術形式,給傳統陶瓷注入新的活力,對環境陶藝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然,目前由于普及性及打印機性能、原料、成本、結構等因素影響,未來陶瓷 3D 打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