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穎 媛媛



摘要:隴東地區地處甘肅省東部,長期面臨生產要素污染嚴重、水土流失、生態農業體系遭破壞、農村居住環境惡劣等問題。探索建立多元復合型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格局,對于推進隴東地區經濟轉型和農業產業調整,加速區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現通過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改進熵值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并對隴東地區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及差異分析,對其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促進提出加大政府引導力度;改變農業產生能源消耗方式;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發展模式等建議。
關鍵詞:隴東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熵值法
中圖分類號:F323.2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11-0041-03
一、引言
工業革命以來,外延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同時也帶來了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的弊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隴東地區地處甘肅省東部,大部分為限制開發的農產品主產區或重點生態功能區。傳統的循環農業以園區、企業等為單位,園區分散,未形成完整產業鏈,產業規模小,資源投入量大,經濟效益低下,生態功能無法體現。探索因地適宜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對于建立多元復合型的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格局,推進隴東地區經濟轉型和農業產業調整,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隴東地區主要指甘肅省東部地區,包括慶陽市西峰區、慶城縣、環縣、華池縣、合水縣、寧縣、正寧縣和鎮原縣等七縣一區。據2018年統計數據,隴東地區2018年全年生產總值6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完成27 375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74.77萬畝,糧食總產量132.68萬噸。2013年開始,隴東地區開始建立以資源減量投入、循環利用為目標的循環經濟體系。作為全國主體功能分區中的限制開發區,隴東地區定位為糧食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農業循環經濟也正在逐步建立起來。通過采用“合作社+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對部分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延長產業鏈,帶動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深加工業。建設循環農業園,帶動有機肥加工和有機果蔬種植。秸稈、尾菜、廢舊地膜、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資源投入量大幅降低。2018年,該地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1.5%,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率達到78.6%,尾菜處理利用率達到42%。
二、指標選擇
根據 2017 發表的《循環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的“3R”原則,結合國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咨詢相關的農業專家的基礎上,進行指標篩選。指標的建立過程中,根據隴東地區縣域實際情況,建立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具體包括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B1)、資源減量投入指標(B2)、資源循環再利用指標(B3)、生態安全指標(B4)。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收集
對2019年甘肅省發展年鑒、甘肅農村年鑒、2019慶陽市統計年鑒、甘肅省環境狀況公報、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等進行相關整理,同時廣泛收集慶陽市農牧局等相關機構數據,確定隴東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的基礎數據,形成數據庫。
(二)權重確定
如何確定權重是綜合評價的難點與重點,直接影響評價的準確性。國內學者在研究中大多采用主觀或客觀方法確定。主觀法包括專家法、主觀賦權法、層次分析法(AHP)等。客觀法主要通過主成因分析法或因子分析法進行定量研究。主觀確定權重的方法簡單易行,但受到主觀因素影響而準確性較差。主成因分析法在指標與個案差距較大的情況下較為準確。為準確衡量甘肅省新型城鎮化水平,現采用能客觀性賦權方法改進熵值法來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熵值法是一種客觀賦權的方法,根據數據自身特征確定熵值,進一步利用指標相對變化程度,對數據整體的影響來確定指標權重。熵值法基本排除主觀因素影響,客觀性強、可信性高。現采用Mat lab編程進行數據分析。改進的熵值法是在出現極端數據的情況下,通過對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熵值法在計算中更符合數據特征,實用性更強的一種改良賦權方法。由于隴東地區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的差異較大,因此采用改進熵值法賦權,更準確評價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1.標準化處理。由于縣域農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的量綱和數量級差異較大,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見表2)
x'ij是標準化值,xj是第j項指標值。如果是正向指標,用第一個公式。如果是負向指標,則選用后一個公式。
2.消除負值。由于數據差異較大,個別數據在標準化處理后,可能會出現負值,為了計算的統一與方便將標準化數據平移。
x"j=H+x'ij? ?i=1,2,…,m;j=1,2,…,n
x"j為平移后的指標值,H為平移的幅度。
3.各指標的樣本數據權重(表3)
pij=x"ij /x"ij? ?i=1,2,…,m;j=1,2,…,n
pij是j項指標下的樣本i的權重。
4.計算j項指標的熵值
ej=-jlnpij? ?i=1,2,…,m;j=1,2,…,n
ln是自然對數符號,ej是j項指標的熵值,0≤ej≤1。
5.計算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
gj=1-ej? ? j=1,2,…,n
gj為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
6.確定j項指標值的權重(表3)
wj=gj/gj? ? ?j=1,2,…,n
wj為j項指標的權重。
7.計算樣本的評價值。采用加權求和公式,在確定二級指標的權重后,根據隴東地區在12個指標下所占的比重,計算一級指標,經濟社會發展、資源減量投入、資源循環再利用、生態安全四個維度的評價值。
A=∑Pijwji=1,2,…,m;j=1,2,…,n
8.計算各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綜合值
Z=∑A
(三)隴東地區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
根據確定權重以及各評價指標得分,對隴東地區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在四個維度的綜合評價指數得分進行加總并排序。如表4所示。
隴東地區八縣一區中,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為華池縣,鎮原縣與環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也較好。正寧縣表現最差,慶城縣與寧縣也表現欠佳。華池縣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基礎較好,另外其在農膜、化肥、農機等資源減量投入方面成效顯著。正寧縣雖然是隴東地區的人口大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最低。主要原因是秸稈、農膜等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有效灌溉系數較低導致。其他各縣區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各維度表現參差不齊。在一級指標上,各縣的得分與其總體表現也并不一致。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上,華池縣、環縣水平較高。資源減量投入指標則華池縣與合水縣表現較好,資源循環再利用指標環縣與西峰區得分較高,生態安全指標鎮原縣與環縣表現最好。
四、結論與建議
結論主要有兩點。第一,隴東地區各縣區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差異與各縣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并不一致。導致這種發展水平既有自然資源稟賦差異,也有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差異的因素,還有當地政府對于農業循環經濟政策引導的差異。第二,除區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外。各縣域在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不同維度也存在較大差別。整體來看,各縣域在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都表現較好,在資源減量投入、資源循環再利用和生態安全指標都表現不佳,說明隴東地區農業發展模式還是停留在粗放模式上。
在繼續保持經濟效益快速發展的條件下,隴東地區農業發展要更注重以資源循環利用和資源減量投入為主的循環農業發展。主要有以下三點建議。第一,加大政府引導力度。通過大力宣傳,增加科技投入力度,引導當地農民重視農業技術的應用。通過政策減少農民對于化肥、農藥、農膜等資源的投入,提高農民農業技術水平,依靠農業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第二,改變農業產生能源消耗方式。加大對于秸稈、農膜、尾菜、等資源再利用率。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同時改變激勵模式,逐步改變農民消耗資源的傳統方式,提高農民自覺自愿循環利用資源的積極性。第三,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發展模式。作為耕地面積少、水土流失嚴重、農業基礎較差的區域,隴東地區應積極探索新的農業發展模式,開發副產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田萬慧.甘肅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與區域差異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2(11):982.
[2] 毛曉丹,馮中朝.湖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及障礙因素診斷[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9):597-602.
[3] 趙 婷. 基于灰色關聯的西北地區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10):62-66.
[4] 毛曉丹,馮中朝.基于聚類分析的農業循環經濟分區模式選擇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7):403-409.
[5] 周曉瑞.基于可持續發展視角的農業循環經濟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6):174-177.
[6] 范 穎.甘肅省新型城鎮化水平測度與路徑選擇[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7] 李紅麗.石家莊區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4):178-182.
[8] 籍海靜,梁秋生.石家莊市縣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及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3(4):195-197.
[9] 劉蒙單.我國區域循環經濟效率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沈陽:遼寧大學,2018.
[10] 傅知凡.湖南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構建及實證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6.
[責任編輯:王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