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倩
摘要:伴隨國家產教深度融合,高職院校需要重新對其課程進行定位、建設,跨境電子商務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專業課,且實踐性比較強。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結合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現狀及存在問題,筆者建議將行業、企業納入到人才培養過程中,并分別對跨境電子商務師資隊伍、實訓基地、課程資源進行建設。
關鍵詞:產教;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F71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11-0153-02
一、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現狀及存在問題
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把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為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1]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而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是國家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跨境電子商務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也是近幾年新開設的課程,且實踐性比較強,需要教師利用模擬軟件邊講解邊實操,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實際上,高職院校缺少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骨干教師,很多學校通過委派教師出去學習、參加培訓后來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學。一方面,很多培訓不夠系統,所講授的內容只涉及某一個領域;另一方面,時間比較緊湊,大部分以講座的方式解決,實操這塊涉及的不是很多,短時間內老師很難全部消化,離開培訓場地后就有沒有可操作的賬號。因此,授課教師想系統了解跨境電商平臺操作,最好是要有自己的賬號并實操,才能講授好這門課程,但一個賬號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且需要有公司的營業執照才能完成注冊,這對高職院校教師來說比較困難。因此,很多學校采用模擬軟件授課,且模擬軟件只能針對某一個平臺,其他平臺沒有涉及,這就導致學生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了解比較片面。
市面上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的教材也不是很多,優秀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需要教師參照好幾本教材來進行授課,學生面臨的學習負擔相對比較重。因此,為解決跨境電子商務課程面臨的教學困境,急需行業、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過程當中,發揮三方的優勢,建設理論教學資源,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實現產教深度融合。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設
(一)跨境電商師資隊伍建設
跨境電子商務是傳統國際貿易的延伸,能有效實現境外客戶對產品需求的零碎化,彌補傳統外貿大額訂單的不足。但因為是一個全新領域,高職院校在師資隊伍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如何有效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需要校企深度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組建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根據本學院教師結構,包括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及先前所授課程,并結合教師的個人研究方向和喜好,來確定跨境電商教師的合適人選,通過校內培訓及校外學習,提升教師跨境電子商務方面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這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方式。這個過程不僅比較長,而且授課質量得不到很好的保證。部分高校采用招聘具有多年跨境電商工作經驗的企業人員或者招聘企業兼職教師來解決師資面臨的困境,這種方法雖然解決了本門課程的師資問題,但也存在一大問題,無論是企業兼職教師還是新引進的企業人員,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但是不太擅長授課,不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方面存在不足,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為了解決這兩大痛點,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響應國家提出的產教融合模式,高職院校與企業通過校企合作模式,解決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師資隊伍。
根據學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結合多年的對畢業班學生的定崗實踐指導,并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標準得出,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崗位的學生不僅要熟悉政策和法律知識、消費者心理學理論、國際市場、行業和客戶知識,還需要掌握跨境電子商務店鋪裝修、推廣優化、國際商務溝通、國際物流等全流程操作和管理的能力。因此,高職院校可根據這些知識將其分為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針對理論知識可發揮高職院校教師這方面的專長,由他們來擔任主講教師。針對技能性知識,由校企合作專家來擔任主講教師,其他教師可旁聽學習。同時,校內教師與校企合作專家共同制定學生評價方案,由雙方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定。為凸顯其特色,校企合作企業以本企業的產品為個案,給學生提供實戰性演習,讓學生親自嘗試,為后期入職打下基礎。
(二)跨境電商實訓基地建設
高職院校既具有高等教育的特點,又具備職業教育的特色,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學生要具備特定的網站運營能力和管理能力。因此,需要教師根據相關內容提供一定的是實操,模擬軟件能解決學生賬號問題,但對解決學生的實操問題,不具備特定的真實性。產教融合將企業納入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基地,讓“理實一體化”的教育模式得到落實。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好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發揮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需要校企雙方共同的努力。
一方面,學校領導給予政策、資金、場地上的支持,只有給予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才能激發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沒有資金支持,實訓基地就是無源之水,也無法保證實訓基地的正常運作。同時。為激發廣大教師利用身邊企業資源及挖掘優質校企合作單位,學校可通過申報課題的方式支持專職教師,并給予一定的經費保障實訓基地建設。另一方面,企業可根據自身現狀,提供辦公設備、專業人員管理實訓基地,并定期委派技術骨干、管理人員對實訓基地學生給予指導;為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校企雙方根據學生學習表現,給予精神和物質的激勵。最后,為保障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開展下去,雙方建立一個共同的資金賬戶,這個賬戶資金來自校企雙方。作為學校以課題經費的方式劃撥過去,用于實訓基地設備采購及學生獎勵等。企業方面,以學生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及出的訂單數量來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補貼。同時,為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校企雙方根據學生的表現提供一定獎勵。
跨境電子商務實訓基地有別于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安裝的是模擬軟件,由校內教師給學生演示模擬軟件操作,有些軟件一用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但市場需求每天都在變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變化,因此,需要利用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引企業入校,讓企業參與學生的人才培養過程。實現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專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真正將實踐教學落到實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
三、跨境電商課程資源建設
第一,校企共同開發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教材。高職院校結合本校及合作企業的現狀,將《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授課教師及企業骨干專家加入進來,共同開發、建設教材。教材編寫結合合作企業最新案例、跨境電子商務技能需求及合作企業的產品建設。在人員分配上,充分利用校企雙方師資優勢進行合理分配教材編寫單元,例如:職業院校教師比較擅長理論知識的撰寫,企業骨干專家對實操技能比較擅長。在教材建設之前,需要校企合作雙方結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跨境電子商務》課程標準來選擇課程建設內容,并根據建設內容,配置相應的教學資源來滿足學生的需求。
第二,校企共同建設教學案例、習題庫。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需要一定的教學案例及習題庫作為支撐,輔助教師講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識。在教材建設的基礎上,校企雙方根據教材內容、企業的實踐案例來編寫教學案例庫,教學案例庫一方面可以用作企業進行員工培訓,另一方面,用作教師教學之用。與此同時,企業可根據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與高職院校教師合作編寫習題庫,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融入相關的知識講解,學期結束,采用抽題的方式對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進行考核。新員工入職測評,也可以從習題庫中抽題,用來考核其技能水平。
第三,校企共建教學視頻資源。教學視頻資源包括理論教學微課視頻和實踐教學微課視頻,校企雙方根據考核要求,將知識分解為理論知識點和實踐技能知識點,并根據這些知識的拍攝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一方面可作為教師授課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課前、課后更好地消化知識,另一方面,微課視頻可作為企業內部員工培訓學習的資源,同時,還能幫助初入職場的新員工,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學習途徑。
第四,校企共建實踐教學資源。實踐教學以企業提供的賬號和真實平臺為操作基礎,但僅僅有賬號和平臺還不能解決問題,需要校企雙方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開發適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資源,例如:學生網站運營、后臺數據分析、跨境支付、清關等方面出現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只有具備豐富的跨境電子商務實操經驗才能解決,但老師不可能24小時幫助學生解答、解決這些問題,而且每屆學生都會重復出現這些問題,只有通過校企雙方共建實踐教學資源,讓這些資源共享,不僅能解決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幫助企業解決新員工初入崗位面臨技術問題。
第五,校企共建考證習題資源。跨境電子商務師(三級)認證已經列入眾多企業招聘條件,校企雙方通過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師習題資源庫,不僅能解決學生的考證需求,也能幫助企業選拔合適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通過考證習題資源庫,一方面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為后期的教學提供一定參照;另一方面,為企業選拔合適的人才及招聘考試提供一定的參照。
[責任編輯:馬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