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 王琳
摘要:江蘇省各類農業APP普遍存在下載率和使用率很低的現狀,從供需兩方面,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分析。一方面了解農戶在使用農業APP時遇到的問題,對農業APP的開發提出建議,另一方面對影響農業APP信息采納的因素進行研究,為政府推廣農業APP提出建議,從而促進江蘇省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電子商務;農業APP;智慧農業;供給側
中圖分類號:F713.3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11-0047-03
一、研究背景
中國農耕歷史源遠流長,農業一直是各個時期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大數據時代,全面推進農業信息化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要任務,同時也是實現農業健康發展的手段。黨的十九大以來實施的鄉村振興計劃,同時開啟了農業信息化和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早在2018年7月,相關農業部門就推出了農戶應用手機技能的相關培訓,通過這一次培訓促進農戶通過互聯網增強獲取信息的能力,從而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同時完善農業服務公益性平臺的建設。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高達8.54 億,手機網民規模高達8.47億,農村網民規模為2.25億,占網民整體的26.3%。同時目前市場上農業類相關 APP 大約有兩百多個,但是使用率和下載率都極低。
二、現有農業APP分析
(一)技術服務平臺類
此類APP以“農技耘”為代表,此類APP有不同種類的專題欄目,其中應時農事、知網書屋等欄目可以幫農戶解決一些實質性問題,同時也可以滿足農戶對相關方面農業知識的學習。還具有快速提問功能,對于在農事中遇到的難題可以問有關方面的專家,也可以問農友。此類APP為農戶間搭建了橋梁,從而加強各農戶間的聯系。在農業科技以及農業技術板塊, 用戶可以通過相應的教學視頻來學習有關的農業種植、生產技術。此類手機客戶端下載的使用頁面, 可以直接看到目前江蘇省出臺的農業相關政策, 農事頭條,與農業有關的時事, 以及先進的農業科技。如有農業相關的問題可以向專項的農業專家請教獲得專業的解答, 還可以自己到知識庫中去查找相關信息, 其中包括農作物品種、家禽家畜品種以及現階段推行的農業技術等, 巧妙地應用現代技術、相關科技, 了解市場行情, 掌握供求信息用農業來發家致富。
(二)社區平臺類APP
“農醫生”這款農業APP可以作為代表,每天都有數千萬農友在這里提問,數萬專家時時解答。用戶根據自己所種植養植的作物癥狀,詳細地進行描述再通過拍張照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在農醫生平臺上;“農醫生”APP上認證的專家會對APP中農戶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平臺通過積分獎勵的機制調動用戶,用戶可以通過解答獲取積分的搜索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分享知識以達到預期效果,同時解決農戶在現實中遇到的各種種植難題。其特點是,能夠快速的幫助用戶實現通過互聯網讓農戶與農技方面專家進行聯接,讓用戶在遇到種植養植方面的問題能夠及時得到有效的建議。農醫生還提供免費短信,只要對方手機能正常地收短信,便可通過此平臺免費發送短信。信息包括通知預防病蟲害信息、種植小技術、新農資產品上架等信息。
(三)農業電子商務類
“農商通”是這款APP為代表,是一個收集和發布所有批發市場、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價格、供應規模、需求方向等信息,為農、林、牧、漁全產業提供市場行情查詢、農產品供需發布、農業技術指導、市場動態分析等全方位商品買賣服務的創新型農業綜合服務平臺。為農產品的直接銷售買賣提供了渠道, 無中間商賺差價, 農民將會得到更高的收益, 農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也會上升。農商通具有商業地圖功能,按用戶選擇的身份類別展示附近相關聯的農商戶及最新供需信息,幫助其迅速擴大生意圈子。買賣對接功能,農商通將用戶發布的買賣信息,及時、精準地推送至對應的買家賣家,避免在眾多的信息里大海撈針,通過智能匹配幫助用戶快速達成交易。行情查詢功能,依托“農商通”信息站采集的即 時數據,可實現用戶對指定區域農產品市場實時價格以及指定品種的全國市場價格進行查看,為用戶產品交易提供價格參考。農商展臺功能,根據用戶提供的相關資料,“農商通”可助用戶制作出精致的電子名片,并為其提供形象、產品展示的功能,方便用戶通過網絡分享傳播其信息。農商資訊功能,經農商通研究中心的專業分析,“農商通”為用戶提供政策解讀、市場分析、技術指導等資訊,及時為農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三、農業APP使用影響因素
本次調查分別在江蘇省沭陽縣、昆山縣、海安縣、泗洪縣、宿遷縣、沛縣六個縣十三個鎮進行,涉及46個行政村中隨機選取的380名農戶,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問卷352份,剔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328份。調查內容包括農戶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對農業信息的需求以及影響農戶獲取農業信息的主要影響因素。也包括農戶的地區、年齡、性別、經濟收入和學歷,以分析不同因素加持下農戶獲取信息的偏好。
(一)基本信息統計分析
調查問卷共隨機調查了328個農戶,其中男性182人,占比55.5%,女性146人,占44.5%。農戶的年齡普遍較高,大于等于50歲的占到58%,30歲至50歲的占38%,小于30歲的僅有4%。學歷普遍不高,大多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占比60.4%,高中學歷的農戶占比36.3%,大專及以上學歷近占3.3%。對于農戶年平均收入的調查分析,年平均收入少于2萬的占39.0%,2萬至5萬的占47.9%,年平均收入大于5萬的僅占13.1%。農戶主要通過社交媒體、網絡獲取農業有關信息,通過農業APP獲取信息的農戶較少。
(二)基本信息對農戶獲取信息的影響
1.年齡。小于30歲的農戶,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比較了解,因此能夠很好的把網絡和農業結合起來,獲取農業信息的方式和途徑較為多樣。中年人和老年人對現代信息技術了解和應用較少、途徑單一,對于網絡等方面的內容接受起來較為困難,因此不能很好的把網絡和農業結合起來,獲取農業信息的方式較為單一,主要會通過收看一些電視節目以及收聽廣播來獲取農業信息。
2.學歷。大多數學歷較高的農戶對于農業APP的了解以及接受能力越強。他們平時會登錄一些農業APP進行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查詢,也會在在上面詢問一些農作物方面的問題,瀏覽一些農業資訊,會時常關注國家農業的惠農政策和地方動態。常用的APP有“一畝田”、“農醫生”等APP,學歷相對較低的農戶會通過網絡等方式來獲取相關農業信息,但是很少關注國家相關農業政策。
3.農業收入。農業收入越高的農戶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越多樣化。絕大多數農戶會通過互聯網來查找資料,也會通過相關農業APP了解相關農作物的市場行情,通過互聯網進行商品交易,時時關注國家農業政策,瀏覽農業相關資訊,這一類農戶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強,能夠很好的把網絡和農業結合在一起。在調查中絕大多數的農戶農耕的規模大多是以家庭承包式或者小承包戶的形式,并且以老人耕種為主,年輕人多數外出打工。
(三)影響農戶使用APP因素
1.傳統思維方式。伴隨互聯網的發展,人們出行只需要帶好身份證、手機就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絕大多數問題。支付方式也從傳統支付轉變成掌間移動支付。近年來,防范網上詐騙的宣傳更是隨處可見。大多數農戶對于網絡就更是望而生畏了。他們一般都不太愿意將自己的儲蓄放在網絡平臺中存儲,不敢登錄一些陌生的網站。
2.拼音輸入法的使用。目前常見的輸入法有搜狗輸入法、QQ輸入法、五筆等。通過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中老年農戶使用拼音等輸入法存在困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于拼音的拼寫和漢字的識別的留存率很低,他們有的人更習慣使用書寫板一筆一劃的手寫漢字。對于一些識字率很低的農戶,他們更習慣用語音的形式相互交流和交換信息。
3.文化水平。調查發現,大多受教育水平高的農戶對于農業APP的了解以及接受能力越強。他們平時會登錄一些農業APP進行農業技術方面的信息查詢,也會在在上面詢問一些農作物方面的問題,瀏覽一些農業資訊,會時常關注國家農業的惠農政策和地方動態。學歷相對較低的農戶會通過網絡等方式來獲取相關農業信息,但是很少關注國家相關農業政策。
四、農業APP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戶受教育程度不高
農業APP的開發主要是為了促進農業的發展,同時推進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提高農戶的生產技術從而促使農產品的生產效率提高以及產量增大。通過農業APP,農戶能夠隨時隨地的輕松方便的獲取各種從種子優良判斷、病蟲害防治、肥料選擇到田間管理栽培等一系列生產技術,同時能夠方便咨詢專家解決自身所遇到的實質性問題。而再先進的技術都離不開人的使用,農戶就是農業科技的使用者,但是他們普遍存在著受教育水平不高,每個人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認識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對于農業APP使用意識較為薄弱,他們普遍信賴線下的專業人士、熟人和線上的官方媒體提供的信息。
(二)APP使用較為繁瑣
對于農戶來言,農業APP是一個信息化的新事物,只有當他們充分的體會到其中的便捷,他們才會樂意去使用。且農戶的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甚至一些農戶認識的字不多,他們對于拼音輸入法的應用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一部分農戶比較習慣于手寫輸入,所以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主要靠看電視和聽朋友鄰居講述,所以簡化農業APP的使用界面,讓不太熟悉網絡的人也能很方便的使用時非常必要的。
(三)推廣力度不夠
關于農業APP推廣使用的廣告很少,大多數的農戶,他們更習慣于通過電視、報紙等來獲取農業信息,或者到農資商店購買化肥農藥,同時進行相關農事的咨詢。然而電視廣告關于對農業APP進行宣傳的很少,報紙雜志也很難看到關于農業APP推廣的影子,農業APP的線下推廣使用也不健全。如果我們開發農業APP但是不去推廣使用它,那么它將變得不再有價值。
五、建議
(一)對APP開發商的建議
1. 農業APP開放注重個性化。根據不同類型用戶的需求,開發適用其特性的APP。對于知識水平不高的農戶,簡化其操作頁面,可以刪減一些資訊類和政策方面的板塊。因為他們更習慣于通過電視、報紙雜志等方面獲取這些信息,開發簡易版適合他們的APP。在此基礎上,可以開通語音識別系統,大多數的農戶識字率都不是很高,所以閱讀文章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可以在APP中咨詢的文章中都加入音頻功能,開通文字和語音相互轉化的系統,農戶可以通過語音來提出問題,專家輸入文字可以轉化成語音來反饋給用戶。
2.簡化APP使用難度。減少閱讀,同時讓閱讀變得簡單。首先減少閱讀即信息的可視化,精簡文字內容。我們可以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傳達我們需要表達的信息,圖片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人們通過圖片獲取信息更快速, 再加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讓閱讀變得簡單即避免出現用戶不常見不熟悉的詞匯,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簡潔的詞語,避免一些高深的晦澀的專業術語,同時避免一些偏僻難以辨認的漢字,影響用戶閱讀的連貫性。字體大小適中,不要使用過小的字體或者把文字置于帶圖案的背景上。
3.完善平臺建設增強用戶滿意度。良好的用戶體驗是企業成功的一半。只有良好的用戶體驗,用戶才會的更加的愿意去使用它,同時也會更樂意的把它介紹給身邊的親朋好友,無形之中就會給產品帶來廣告效應。只有當用戶的使用量急劇增長的時候,才能迅速的將流量轉化成收益。良好的用戶體驗首先平臺需要加強注冊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同時在APP的使用中,對于一個農友的問題可能會有好多農友參與回答,如果農戶們不能選擇性的接受信息,平臺再不加以引導,APP可能不能起到促進的作用反而會對農戶的生產形成不利影響。可以建立激勵制及加強社交屬性方面著手,增加分享功能,分享農耕信息到QQ、微信等親朋好友。
(二)對政府的建議
1.加強農戶的網絡教育。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等硬件設備變的普及,農戶獲得農業信息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農戶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取需要的農業信息,但是文化水平、通過互聯網獲取和甄別有用信息的能力很大方面阻礙它們從互聯網獲取信息。因此必須繼續加大對農戶教育提高農戶的受教育程度,從而提高他們利用現代化工具來獲取農業信息的能力。同時政府可以幫助農戶搭建網絡教育學習小組,小組可以通過網絡搜集相關農業APP信息進行共享,也可以把相關需 求和建議反饋給研發機構。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了提高廣大農戶對農業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的了解和應用,專業技術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加大相關技術人才的大力栽培和相關政策的傾斜,搭建農業現代化信息服務技術平臺。同時為農戶獲取利益創造機會,政府可以引導帶頭農戶與相關電商單位的合作,讓農戶可以獲得實質性的利益,從而更加了解信任網絡。
3.加大宣傳力度。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推廣方式,利用線上互聯網信息平臺以及線下農資實體店、報紙雜志等主要方式進行推廣宣傳。線上推廣方式還包括應用商店推廣、利用新聞類APP進行推廣。應用商店推廣就是通過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第三方軟件提供APP的下載應用, 新聞類APP推廣就是與相關平臺進行合作,在新聞APP上進行廣告宣傳。線下可以和相關農資商店進行合作,讓其幫助農戶進行APP的下載和使用。
參考文獻 :
[1] 劉 倩,劉愛軍.移動互聯網時代農技APP發展分析及建議[J].浙江農業學,2017(9).
[2] 林婉婷,張 臻,劉愛軍.農資APP發展現狀淺析及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8(6).
[3] 陳俊金,閆秀峰,許悅鑫.農業APP的案例研究[J].市場周刊,2018(9).
[4] 陳俊金,楊六一,盧 丹.基于移動終端的揚州農業信息化發展路徑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2).
[5] 熊建軍,馬富裕.基于Android平臺的農業信息系統APP的設計實現[J].農村科技,2018(4).
[6] 羅棟瓊,楊亞茹.互聯網+農技——農技APP發展現狀與對策[J].電子商務,2017(11).
[7] 儲彥羚,陳 陸.播撒科技? 不輟耕耘——江蘇推廣應用農技耘APP紀實[J].江蘇農村經濟,2018(4).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