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革

摘 ?要: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是全部建筑項目管理工作中的關鍵構成成分,而且是保證工程安全、進度以及質量的重點。在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業主方的管理有著不可忽視的關鍵影響。該文與實際工作經驗相結合,從當前主要業主管理模式分析入手,探業主方管理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建設工程;業主方;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F284 ? 文獻標志碼:A
0 前言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指運用系統的理論和方法,對建設工程項目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專業化活動,以下簡稱為項目管理[1]。在項目的各參與方中,業主方是建設工程項目實施過程的總集成者,業主方項目管理作為整個項目管理的核心,在整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上起著主導作用,因此研究業主方管理,剖析其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改進,有積極的實際意義。
1 當前主要業主方管理模式
根據業主方是否直接參與項目的管理及項目管理參與方在具體項目管理中發揮的核心作用,當前業主項目管理方式主要有自行管理模式、項目管理委托模式和混合模式3種。
自行管理模式指由業主方組織人員自行進行管理的模式。自行管理模式由可細分為項目法人治理模式、咨詢管理模式。委托模式指業主采用發包的方式,將本應由自身承擔的業主方項目管理工作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專業項目管理單位承擔[2]。由業主聘請管理承包商作為業主代表或業主的延伸,對項目進行集成化管理。項目管理委托模式具體有PM(項目管理服務:Project Management )、PMC(項目管理承包: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以及國內的代建制和全過程工程咨詢管理模式。混合模式是指前2種模式混合使用的模式。
2 業主方管理模式構建探討
2.1 模式選擇應達到的目的
建設工程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選擇的目的是:通過選擇或者構建一種或一套管理模式,使之動態符合項目的實際情況,使項目業主方在該模式能夠經濟、高效、合理地達成項目目標。認識到項目管理是一項專業管理工作,業主方項目管理的本質就是使投入項目管理中管理團隊的專業性滿足管理的要求[3]。
2.2 模式的構建基本原則
模式的構建基本原則有3個。1)系統性原則,要從系統的角度考慮管理模式與項目承發包模式的關系、管理模式與項目所有資源的配備關系。2)經濟適用原則,不能為了管理而管理。在具體的業主管理模式選擇上,如果項目技術含量和規模也較小,整體管理難度低,業主方有足夠的管理能力和經驗,那么完全可以用傳統的平行發包、自行管理的模式。如果項目難度較大、規模較大、工期要求緊、管理復雜,而業主方管理人員的技術專業性和管理能力及經驗不足,則業主進行自行管理的風險較大,從綜合成本考慮,適合引入專業管理支持。3)動態適應原則,在項目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一些重要的項目因素可能發生變化,如項目比預計的復雜,原有項目管理人員不能勝任,工期要求提前等。情況變化后,項目管理模式的選擇應該符合動態適應的原則,根據變更后的實際情況相應進行變化,使之不斷適應項目的實際情況。
2.3 模式構建
業主方在項目管理模式上的選擇是基于整個項目過程和項目特點的,它需要綜合考慮項目外部環境、項目各項內部特征、項目控制、項目需求、項目各參與方情況乃至國情、行業文化等,基本涵蓋了整個項目的所有要素[4]。
2.3.1 構建思路
緊緊抓住模式構建目的這條主線,綜合考慮模式構建應考慮的項目內外因素,按照模式構建的基本原則,通過構建一種或一套管理模式使之動態符合項目實際情況,使項目業主方在該模式下能夠經濟、高效、合理的開展項目管理和控制,最終達成項目目標。
2.3.2 模式構建影響因素的綜合歸類
根據這些因素的內在聯系,將其分為投資人及項目法人因素、外部環境因素、項目特征、其他參與方因素4類。
2.3.2.1 投資人及項目法人因素
該類因素主要從投資人和項目法人的角度即業主的角度考慮,屬于業主的內因。包括以下4個因素。1)所有權結構。2)投資人支持力度。3)項目人力資源狀況(能力及經驗)。4)傾向運作方式:如項目承發包方式、管理組織方式等。
2.3.2.2 外部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主要指項目所處的政治、社會、經濟、地理環境,包括以下4個因素。1)基本國情、相關政策法規。2)生產要素市場:如材料價格、人工價格等。3)項目所在地環境:如交通、政府支持力度、民風民俗、地方協調難度。4)行業發展狀況。
2.3.2.3 項目特征
項目特征是指項目本身的特點和特性,主要包括4點。1)類型、規模、投資額度等。2)水文地質條件,技術復雜程度,施工工藝及難度。3)項目風險。4)項目具體目標要求。
2.3.2.4 其他參與方因素
主要指項目其他參與方的能力和經驗,主要包括5個方面。1)設計方能力及經驗。2)施工方能力及經驗。3)監理方能力及經驗。4)咨詢方能力及經驗。5)項目管理服務方能力及經驗。
2.3.3 構建流程
遵循業主管理模式構建的基本原理和思路,獲得業主管理模式的構建流程,具體過程如圖1業主方管理模式選擇流程圖所示。
從流程圖可以看出,業主方項目管理模式構建的主要步驟有4個。1)對模式構建的投資人及項目法人因素、外部環境因素、項目特征、其他參與方因素等4個因素進行收集及分析,從總體上把握項目的基本情況。這個過程的基礎工作比較多,也比較雜,在中小型水電項目中較容易被忽視[5]。正如該文前面所提到的,管理模式的選擇對項目的具體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這個階段的工作做得到位,針對項目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一些必要的預判及防備,對其后項目的開展是很有好處的。2)對現有業主方管理模式進行對比分析,并結合項目情況進行初步擬合。3)根據項目管理模式的構建原則,一般項目從系統性、經濟適用上考慮模式的構建。對于項目相對復雜,管理工作變化可能性大,工期較長的項目,則需要考慮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4)動態適應原則主要針對在項目各影響因素變化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例如業主方在自行管理的過程中感覺自身沒有足夠能力和經驗來完成業主方的管理目標,如果繼續堅持,項目目標很可能無法實現,則可適當考慮由指揮部模式或者項目法人模式轉變為更靈活的咨詢模式[6]。業主方的項目管理模式的動態調整,其實就是新項目環境因素下的模式再構建,其構建流程是一樣的,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業主方對項目存在問題和不足等具體情況都已比較清楚,一旦需要進行模式調整,其選擇往往更準確。因此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如果業主方發現本方項目管理工作開展不力,經過內部調整效果也不佳,則可以適當考慮管理模式上進行變更。
3 結語
隨著工程監理地位的逐步弱化,以及國家對逐步提高建設單位在安全、質量方面的責任,業主方管理的項目管理專業要求也越來越高,項目管理的專業化特性越發凸顯,業主方管理模式選擇的核心目的就是實現項目管理的專業化匹配。基于國內建設工程市場培育情況,業主方管理模式處于以自行管理模式為主,委托和混合管理模式并存的狀態。
參考文獻
[1]謝偉,李世蓉,蘭定筠. 淺談工程項目管理模式與工程承發包模式的區別[J]. 基建與優化, 2007(3):45.
[2]王子宗. 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及其發展模式[J]. 中國工程咨詢, 2003(2):87-88.
[3]杜維民. 管窺我國工程項目管理的現狀及走勢[J]. 理論導刊,2003(4):56.
[4]劉自敏,楊丹.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組合研究[J]. 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7(11):92.
[5]周冰,陸彥. 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比較[J] . 建筑管理,2003(3):21.
[6]閻瑋斌,王慧. 國內外常用工程項目管理模式概述[J]. 建筑經濟,2007(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