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瑤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民進城務工已經從原本的獨自進城過渡到家庭集體入城中。其中,多數跟隨父母入城的子女多處于義務教育的適齡階段。因此,國家方面針對隨遷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予以了高度重視。主要以隨遷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以隨遷農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問題為研究重點進行分析,闡明隨遷農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情況。
關鍵詞:隨遷農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
體育教學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維持與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排除心理疾病的重要教學舉措,同時也是實現學生個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教學舉措,理應得到全體人員的高度重視。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與實行,學校教育對體育教學問題予以高度重視,主張教師應該針對體育教學問題進行統籌規劃與合理部署,盡量讓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群體熱衷的學習方向。根據當前教學實踐來看,科學、合理地開展體育課堂教學工作,在夯實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豐富學生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鑒于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建議教師應該針對其對隨遷農民工子女的學習影響進行研究與分析,確保隨遷農民工子女身心健康。
一、隨遷農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狀態及問題
地區經濟水平、社會狀況以文化背景等因素均會對隨遷農民工子女學習行為以及學習狀態產生較大影響。再加上部分農民工子女長期處于不停變換學習環境等狀態中,因此在學習行為方面與正常學生存在一定區別。根據以往的調查經驗以及教學經驗來看,農民工子女學生在不確定的學習環境以及狀態下,所產生的學習行為以及學習心理都存在一定偏差。主要表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一方面,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例,部分農民工子女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較為內向,很少積極主動地發言或者勇于參加體育教學活動。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農民工子女學生在動力方面稍微欠缺,存在焦慮、畏難等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對于農民工子女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學習行為缺乏關注,促使其在日常學習中表現得小心翼翼,課堂上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以及大膽發言的勇氣。除此之外,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部分農民工子女顯得比較拘謹,無法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或者與同學之間缺乏團結合作意識,體育核心素養難以有效形成。長此以往,隨遷農民工子女學習主觀能動性將無法激發出來,不利于個體體育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隨遷農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問題的解決措施
為確保隨遷農民工子女可以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意識以及體育核心素養,建議體育教師應該對農民工子女的體育教學問題予以高度重視。必須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改教學要求,科學規劃、合理部署教學方案,以期可以規范隨遷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消除以往消極學習狀態或者相關行為。
1.高度重視農民工子女心理動態,培養其良好的學習動機
針對當前隨遷農民工子女體育課堂學習行為不佳以及學習狀態不佳的問題,體育教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日常教育工作中,應該重點關注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動態。如積極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學習活動環節中,最好可以與同學形成團結合作意識,在體育學習活動中培養其良好的學習動機。
例如,農民工隨遷子女可以多參與足球、籃球等競技項目當中,與同學之間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最重要的是,這些競技運用比較側重于協作、技能訓練等,可以培養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精神。在這一環節中,體育教師應該挖掘農民工子女身上存在的優良品質,如吃苦耐勞精神等,運用到體育教學活動中,讓其他學生進行借鑒與學習。或者讓農民工隨遷子女與同學之間多進行互動與交流,尤其是在籃球等競技項目訓練方面,多進行團結合作,掌握競技項目的基本要領。
2.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理念,規范學生學習行為
素質教育理念的出現與全面推廣在很大程度上為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貫徹與落實提供了內在驅動力。針對于此,建議體育教學工作應該嚴格恪守素質教育理念要求,從多個方面針對當前體育教學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以期有效規范學生學習行為。
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重點培養農民工子女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讓其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個體間的學習差異性,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合理開展各項體育教學活動,以防對農民工子女學習行為造成干預影響。在聯合驅動教學的作用下,農民工子女學生體育學習行為勢必會得到進一步規范。
總而言之,體育課堂教學在促進隨遷農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體育核心素養等方面可以發揮出較好的教學優勢。與此同時,體育課堂教學在培養學生自信力、意志力方面也可以發揮出較好的教學優勢。鑒于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建議體育教師應該密切關注隨遷農民工子女學習行為狀態,明確當前學生心理狀態,及時消除學生存在的不良心理,為后續的體育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教學過程中建議教師應該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理念,采取因材施教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鄭明輝.規范體育學習行為的途徑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7(6):113.
[2]鄒紅霞.“快樂目標·體驗樂趣”體育教學結構的構建:尋求適合農民工子女發展需要的體育教學結構[J].中國學校體育,2015(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