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杰
虹口區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聯絡站和人大代表聯系點建設,逐步形成了定位明確、功能互補的代表聯系群眾網絡,為進一步密切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的聯系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規范化建設,拓展聯系渠道。本屆以來,區人大常委會始終把代表聯系平臺建設放在人大工作的大局下深入思考、穩步推進。一是統籌規劃謀布局。2017年以來,代表聯系群平臺建設被多次列為區委重點監督事項和常委會重點推進工作。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會議多次聽取專題匯報,提出明確要求。代表工作室深入調研,擬定建設方案,推動工作落實。二是深入調研定規范。代表工作室深入了解社情民情以及代表履職需求,總結以往經驗,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研究制定“人大代表之家”建設的指導意見、聯絡站的工作方案等平臺建設要求以及加強區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聯系辦法、處理選民和人民群眾意見要求辦法等制度規范,為平臺規范建設和有序運行提供制度保障。三是穩步推進建網絡。各街工委功能定位清晰,有側重、分步驟推進“建家” “設站”和“布點”工作,“代表之家”凝聚代表組全體代表,“代表聯系點”密切代表與居民區聯系,“代表聯絡站”促進代表與國資、衛生、教育等系統選區選民聯系,逐步形成了“8+7+197”的代表聯系群眾網絡,推動代表工作不斷向生產要素集聚地延伸、向選民和人民群眾集中地延伸、向對外窗口所在地延伸,進一步密切了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的聯系。
精細化服務,激發聯系熱情。區人大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街工委的積極性,豐富平臺建設內涵。一是運用專業元素充實細節。在代表之家和代表聯絡站,人大制度、重要法規的“雙展示”,代表身份、代表聯系方式的“雙亮相”,代表感言、代表履職風采的“雙公開”是標準配置。硬件建設的完善,使代表愿意來,群眾走得進,感受到愜意與溫馨。二是依靠專職人員負責細務。分別以街工委聯絡員、代表所在單位工作人員、居民區干部為骨干,負責家、站、點的日常維護。各街工委還依托居民區書記、社區志愿者、樓組長等人員組建了一支少則數十人、多則上百人的民情聯絡員隊伍,幫助人大代表搜集社區熱點信息、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三是借助專門平臺記錄細目。充分運用“區人大代表履職服務”的網絡平臺,及時記錄代表組活動情況和代表履職情況,做實代表履職的“一人一檔”,促進代表聯系群眾工作的常態長效。
常態化運行,提升聯系實效。區人大充分發揮家、站、點的平臺作用,不斷豐富代表履職活動內容,為代表拓展學習的園地、搭建溝通的平臺,特別是推動疑難問題解決,促進代表更加緊密地聯系選民和人民群眾,進一步發揮代表的主體作用。一是促進常態化聯系。按照《代表法》《上海市實施<代表法>辦法》以及《虹口區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區人大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聯系的辦法》等規定,從代表工作的大處著眼,從代表履職需要的細節著手,堅持一年兩次的市、區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以及每月代表定期接待人民群眾活動,按照每年五分之一的比例安排區代表向選民述職,做足工作預案、做細活動保障、做優活動宣傳。支持、鼓勵市、區人大代表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圍繞生活垃圾分類減量、長護險制度設計、加強社區精細化治理等主題,主動深入社區和選區,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密切人大代表與選民和人民群眾的聯系。二是加強閉環式管理。對于選民和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區人大常委會和各街工委協助代表認真核實、分析,做到來訪有登記,登記有反映,反映有處理,處理有結果,結果有反饋,反饋有記錄。2017年以來,共收到2086條問題,除現場答復794條以外,其余1292條分別通過市、區代表建議、向市人大專題報送、輸入區“面對面”服務群眾平臺處理以及街工委主動跨前協調等方式,分層分類處置,逐步推進解決,力爭在第一時間反饋給人大代表及人民群眾,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三是直面“老大難”問題。針對代表建議中反映的疑難問題,區人大常委會實地視察,與承辦部門深入溝通、并邀請市、區人大代表共同參與監督,緊盯問題不放、持續用力攻堅,推動了一大批長期困擾群眾生活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