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悅
一個地區創新能力強不強,知識產權是重要因素;一個地區營商環境好不好,知識產權保護是關鍵指標。當前,上海正在聚焦建設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加緊完善知識產權政策法規。現結合立法研究所課題成果,在總結兄弟省市立法經驗基礎上對上海立法工作進行思考。
一、關于知識產權地方立法的模式
始于上世紀90年代的知識產權地方立法有兩種模式:
一是早期多采取分散立法的形式。所謂分散立法,指專門對某特定知識產權類型立法。全國有20多個省級人大制定了專利條例,廣西、山東出臺了著作權保護相關地方性法規。2000年前后,上海制定了專利保護、出版物發行管理、音像制品管理等法規。
二是近年來知識產權綜合立法呈上升勢頭。所謂綜合立法,指集合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內容,出臺綜合性的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近年來,天津、深圳先后制定綜合性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廣東、河北等地在促進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地方性法規中,涉及了知識產權的綜合內容;上海在2020年初通過的《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中設置知識產權專章,當前正在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立法。
二、關于兄弟省市知識產權綜合立法的亮點分析
2018、2019年,深圳、天津分別制定綜合性知識產權地方性法規,這兩部有代表性的地方立法的特色內容總結如下:
(一)健全統籌協調、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
專利、商標、版權是知識產權的主要范疇,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形成統籌協調、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是加強保護的關鍵。天津對知識產權的主管部門以及規劃和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版權、文化和旅游等相關政府部門的具體職責作了明確。深圳對知識產權聯席會議制度的工作內容作了細化。
(二)落實知識產權保護的“快反”要求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快速反應機制是維護市場主體權益、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對此作了相應規定。比如,深圳規定,電商平臺在處理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侵權投訴時,可以運用國家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出具的專利權評價報告快速處理。
(三)加強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加大打擊力度是兄弟省市立法的普遍趨向。比如,在從重處罰方面,天津明確對重復實施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重處罰;深圳規定5年內侵犯同一種知識產權的可雙倍處罰。又比如,在信用懲戒方面,深圳專設“信用監管”一章,規定建立知識產權失信違法重點監管名單制度,設立知識產權合規性承諾制度。
三、關于上海知識產權地方立法重點的思考
(一)探索本市知識產權執法體制的統一
目前,在知識產權管理體制上,版權由宣傳部門管理,商標、專利由市場監管部門管理,不同的領域有各自的執法隊伍。在課題調研中,各方均反映了分頭執法模式的弊端:一方面,對于復合侵權案件,存在多支執法隊伍重復執法的問題;另一方面,執法力量的分散不利于本市整體知識產權執法能力的提升。為此,有觀點認為,各領域知識產權執法有其共性特點,建議在不改變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探索執法體制的統一,以切實提高行政執法的能力與效率。
(二)推進有特色的知識產權“快反”機制
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新時期,需要對“快反”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一方面,目前在電商等領域,出現了一定程度“快反”機制被惡意投訴者濫用的情況。知識產權地方立法既要推進“快反”,又要對防治“濫用”有制度設計。另一方面,傳統的“快反”指的是侵權查處領域的快速反應機制,現在應將“快反”的范疇拓展至侵權糾紛快速處理和違法行為打擊工作上,立足“快反”著力發揮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
(三)形成科學的知識產權違法懲戒機制
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加大打擊力度是大勢所趨。今年5月通過的民法典規定,對知識產權侵權適用懲罰性損害賠償;9月最高院出臺了《關于依法加大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懲治力度的意見》。調研時,有觀點提出,在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要關注違法懲戒的科學性。比如,在嚴保護的形勢下,更要注重行政處罰基準、司法裁判基準的合理設定,以使案件與案件之間實現相對公平。又比如,在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要探索“合理賠償”制度,在量刑上合理考慮侵權人對被侵權人的民事賠償情況,既要有效打擊犯罪,又要保護好被侵權人的實際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