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輝
摘?要:在移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之下,受眾群體對信息、新聞等有著更高的需求,而媒體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作用的作用,與此同時,也將面臨產品形態以及傳播方式創新等各方面的挑戰。對于融媒體產品來講,設計過程中對形態進行創新,將成為融媒體傳播的主要特點;同時,融媒體傳播已經成為受眾群體獲取信息、進行交流的主要載體,并基于受眾群體需求的變化而涌現出各類新產品、新形態?;诖?,本文將針對融媒體產品設計的特點進行分析,以期望能夠為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融媒體產品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融媒體產品?設計特點
從第45次互聯網統計報告來看,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經達到8.97億,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高達99.3%;與此同時,受眾群體對于信息的及時性、有效性以及透明度均有著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信息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必然對傳統媒體形成挑戰,而新興社交媒體的全面崛起,已經在輿論生成、信息傳播等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如何設計出傳播高效、內容專業、形態創新的產品,對于融媒體來講是必須重視的問題,將有利于融媒體產品快速占領傳播市場,從而實現健康發展。
一、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媒體之間的競爭
(一)全媒體競爭
如今媒體行業已經進入到全媒體競爭,特別是傳統媒體,原本的廣播、報紙等已經開始涉足視頻領域;同時,電視廣播也采取了圖文等形式對消息進行發布,整體來講,各方的報道形式都已經涉及競爭對手的領域之中,以至于媒體行業成為全媒體、全方位的競爭。數據信息以簡單快捷的文字形式進行傳播;現場報道、發布會需要采用圖文、視頻等報道方式;科普信息,可以利用短視頻等,如此多樣化的傳播形態,意味著原有媒體競爭態勢將會更加激烈,因此,融媒體產品設計與推廣顯得極為重要。
(二)傳統媒體與自媒體之間的競爭
對于傳統媒體與自媒體來講,兩者之間的競爭在于內容權威性、速度以及信息密度;同時,還有形式上的競爭,例如視頻、音頻、文字等;更有渠道上的競爭。自媒體的快速崛起,雖然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但是從新聞信息傳播實踐來看,受眾群體越來越強調媒體的專業性、及時性、貼近性以及公信力;同時,對媒體的影響力與傳播力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二、移動互聯網背景下融媒體產品設計特點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各類媒體之間不僅競爭程度更加激烈,而且也在尋求突破,不同媒體有其各自的優勢與特點,因此,融媒體成為媒體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谑鼙娙后w日益變化的需求,對融媒體產品的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慢直播創新,展現新聞現場全景
慢直播屬于直播形式的一種,但是與“常規直播”“快直播”等形式不同,慢直播是沒有主持人的,通常是借助一個監控攝像頭進行直播,確保事件的發生與傳播同步開展;同時,也沒有任何音樂渲染、編輯以及鏡頭快剪等制作設計元素。慢直播逐漸成為融媒體產品設計的一個突破點,以“央視頻”客戶端為例,推出了新的板塊,對火神山與雷神山這兩家醫院的建設進行現場直播。在現場關鍵位置架設對應的攝像機,以電視臺直播、網絡直播等方式,就醫院施工現場建設畫面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播出。這檔非常特殊的直播節目上線不到48小時,訪問量便超過了1億人次。之后,“央視頻”在技術方面進行了升級,為人們提供了全景VR直播信號;與此同時,為了提升與群眾的互動性,增設了助力榜,但用戶是不需要消費的,僅需要點擊加油即可為戰“疫”一線的英雄打榜。以慢直播的方式,讓網友們擁有了“云監工”的身份,這一次突破創新,讓廣大網友可以第一時間在線圍觀以及監督醫院建設的進度。從相關統計來看,這檔直播節目即使在凌晨也有大量的在線觀眾,而且互動評論量極大,甚至出現了不斷刷屏的情況。此外,該直播節目還借助了另外一個渠道進行了發布,通過微博這樣的社交媒體平臺,讓事件形成一個熱點,且連續數日成為搜索榜榜首。
慢直播可謂是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直播節目的內容,其信息透明性、真實性等方面可以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與此同時,網友參與其中進行互動評論,也體現了受眾群體的參與性以及互動性,這樣就讓受眾群體擁有一種“控制感”,而不是“被控制”,這些都足以構成該融媒體產品強大的傳播力與影響力。此外,對慢直播來講,其中的“留白”充分給予了傳播巨大的延伸空間。以“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直播為例,節目本身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同時也帶動了很多融媒體產品的制作與傳播,而且還形成了共振效應,讓傳播范圍更加廣闊、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傳播時間更加持久。未來,慢直播在融媒體設計過程中將更加具有發展空間。
(二)完善短視頻,形成高效傳播體系
短視頻就是短片視頻,目前常見的短視頻大約在1~2分鐘,甚至更短。用戶借助短視頻平臺進行拍攝、編輯、上傳、播放、分享以及互動,涵蓋廣告片段、微電影、視頻剪輯、DV短片、記錄短片等各種形態,短視頻融媒體產品在設計時非常注重“吸引力”,通常需要在視頻開頭就要抓住受眾群體的“眼球”;同時,短視頻平臺本身對視頻時間也有限制,促使短視頻設計必須提煉精髓。此外,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受眾群體養成了碎片化觀看與碎片化閱讀的習慣,這也是短視頻越來越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之下,要求短視頻融媒體產品設計時,必須要在盡量短的時間之內突出事件的核心要素,因此對于視頻宣傳、拍攝、剪輯、編輯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例如,抖音、快手、微視等社交媒體平臺、短視頻平臺、自媒體平臺等,逐漸迎來了一些主流媒體的入駐,并成為主流媒體進行發布新聞的主要載體,同時也成為受眾群體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以中央廣播電視臺為例,已經在抖音開設“新聞聯播”“小央視頻”以及“央視新聞”等多個媒體賬號,通過這些賬號設計短視頻新聞,以多種形式進行傳播,成功打造融媒體產品的傳播矩陣,形成了強大的協同效應,其傳播力將會越來越大。
(三)Vlog突破融媒體傳播體系,呈現普通人日常
Vlog,即“微錄”,從稱謂來講目前并不統一,但大概意思指的是視頻網絡日志、視頻播客,非常注重時效性。Vlog通常是由作者以影像來代替相片、文字等,以個人網志為主,通過上傳與其他網友進行分享與互動,有的創作者以視頻拍攝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
現階段,有部分傳統媒體開始到這個領域中“試水”,以“央視”為例,借助央視記者個人“B站”賬號,然后與大屏、小屏平臺上的央視新聞官方賬號實現聯動,從而加強了Vlog一線的真實感以及現場。又例如,“食頻道”,出境的主持人是UP主“柄叔”,另外一個身份是央視記者,他所采訪的新聞在《朝聞天下》《準點新聞》這樣的央視大屏當中播出;與此同時,他采訪出境的相關Vlog又在央視頻的各種官方小視頻平臺的賬號同步播出。再說回B站,央視官方賬號、大屏主持人的相關出鏡片段會在B站的個人平臺上播出,這樣就形成了“二次傳播”。從B站來看,不僅有具備官方身份的UP主,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個人UP主,涉及美食、寵物、旅游、個人生活等多個領域,UP主所實拍的Vlog就是對其各方面的真實記錄,如今已經成為一種主流產品形式,將能夠突破融媒體產品設計。
Vlog與傳統新聞視頻相比來講,前者通常是沒有配音的,基本都是現場音,而且主要是以拍攝者的第一視角來進行敘事。整體概括來講,Vlog的風格是無剪輯、單機位。將Vlog融入融媒體產品設計過程中,將能夠體現內容的真實性,而受眾群體通過觀看也能夠獲得一定的現場感,可滿足他們的互動性、參與性以及好奇心。Vlog顛覆了傳統新聞視頻嚴肅、刻板的形態,更傾向于個人風格,整體比較自然隨意,隨著視頻中的主人公的親身經歷而感知內容。
(四)靈活應用平面設計元素
在融媒體產品設計過程中,還應當靈活應用平面設計的元素,例如海報、長圖、插畫、h5等。第一,海報設計,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展示法、突出特征法、對比襯托法、合理夸張法等。第二,長圖,可綜合漫畫、圖片、數據等各類元素,加上文字解釋,可將煩瑣的信息有效濃縮成為受眾群體所關心的關鍵信息,讓單調、枯燥的文字內容變得可視化,例如長圖“方艙醫院管家們的十二時辰”,以10個有代表性的時間點為主聚焦方艙管家,精簡文字,把每個時間點“管家”們的工作分條列出。第三,插畫,具有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與藝術表現手法,能帶來多樣、富有美感的視覺體驗,能夠很好地抓住用戶的目光;通過對比、夸張、象征等多種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渲染出具有藝術情趣的意境,可喚起人們的記憶、本能、想象。第四,h5是一個網頁鏈接,無須下載安裝,在智能移動終端的以微信、微博為主的網絡社交媒體中傳播的,帶有交互體驗、動態效果以及音效的,融合多種技術合集的Web頁面形式。以“圍住神經貓”為例,該頁面采用HTML5技術規范設計,在移動端可以直接打開鏈接進行瀏覽,以輕量化換取用戶流量,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移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全面普及的背景下,新聞信息傳播的特點將迎來巨大改變,同時也對媒體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以及挑戰。本文通過分析媒體競爭的形勢,明確融媒體發展必然是媒體行業的主要趨勢,融媒體產品必須要結合受眾群體的需求而不斷進行改進,設計方面本文提到了慢直播、短視頻以及Vlog。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靈活應用各種方式,才能提升融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從而占得市場先機,實現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肖玉清.從融媒體產品創新談新聞專業核心能力培養[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1):19—20.
[2]曲宏.技術和創意是生產融媒體產品的驅動力[J].記者搖籃,2019(05):9—10.
[3]李志強.淺析融媒體環境下視頻節目主持人的轉型升級[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9,38(02):57—60.
[4]王曦.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節目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