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 劉新昊
【摘?? 要】 :當前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形式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為時下大家關注的熱點,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留守老齡人口急劇增多,老齡化人口生活服務問題尤為突出,本文選取較有代表性的高村鎮其中一個片區為例,探索“農村共享食堂”這種餐飲服務形式市場化運營的可行性。
【關鍵詞】 農村;鄉村振興;共享食堂;幸福餐桌
中圖分類號:TS972.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46-47
[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Gaocun town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of "rural shared canteen" as a form of food service.
[Key words]? rural areas; rural revitalization;shared canteen; happy dining table
1? 農村共享食堂模式設計
1.1? 模式概述
威海市文登區高村鎮共有6個片區,包括高村片區、蓮花片區、金嶺片區、脈田片區、呼雷湯片區、虎山片區。選取較有代表性呼雷湯片區為例,呼雷湯片區所轄7個行政村,各行政村以經濟股份合作社名義入股成立“共享食堂運營公司”,可適當引入自有資金、社會資本參與,聘請職業經理人,采用企業運營模式。在片區中心湯西村建立“共享食堂”,輻射附近湯泊陽、墩后、后泊、孫家埠、湯東、河南邢家6個村,可為村中留守老人提供中、晚餐飲長期或臨時訂送餐服務,同時通過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為附近村民提供主、副食品、蔬菜訂送服務。“農村共享食堂”是政府幸福餐桌的延伸,運用了互聯網思維和市場運營模式,解決一般社區或村居食堂完全依靠政府補貼或社會捐助,難以持續運營的問題。
1.2?? 市場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2019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別為11.4%、11.9%、12.6%,說明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這一現象在我國農村表現更為明顯。并且隨著城鎮化提高,大量農村青年涌入城市務工,老人留守家中,缺少照料現象較為普遍。相比較城市,農村缺少飯館、食堂、外賣等商業服務,農村老年人用餐極為不便,對此需求量十分明顯。
除老年人用餐之外,村中其他人員用餐需求也難以滿足,例如:附近工地務工人員、護林防火人員、獨居人員、勞作沒時間做飯的村民等等。由于市場規模限制,農村對于成品主食、水果、副食、肉、奶、蛋和其他保質期短食品難以較方便的獲得,對此也具有一定市場需求。
1.3?? 硬件需求
(1)場地需求:仍以高村鎮呼雷湯片區為例,可在中心位置即湯西村利用閑置房屋建立共享食堂,建設標準化廚房、大型配餐點、用餐點等服務設施,標準化廚房需配齊全廚具設施,能夠實現為百人以上提供多樣主食、菜品等;大型配餐點場地要能滿足為廚房加工好的餐飯提供打包服務空間,以百人份為例至少為40㎡;用餐點應在其余6處每村設置一處,根據用餐人員數量決定用餐點大小。(2)人員配備:公司應設立總經理1名,采購員1名,廚師若干,配餐員若干,送餐員7名。送餐員可由村干部兼職,村干部由于素質較普通村民高、熟悉村情,非全日制工作,主要提供中、晚兩次送餐并不影響其他工作,是十分適合的人選,也可由其他熟悉村情人員擔任。(3)物資需求:配餐服務采用統一規格餐盒。長期訂餐人員的餐盒固定,印有用餐者的名字;臨時訂餐采用統一規格一次性飯盒。配餐員需配統一規格送餐箱,方便配餐。
1.4? 具體實施
由送餐員負責本村用餐訂購,推薦長期訂餐,推薦月餐、季度餐、年餐,長期餐套適當予以優惠,并推廣共享食堂的訂餐APP、微信程序,送餐員工資為送餐固定報酬和訂單提成,送餐員需餐前1小時至共享食堂,領取打包好的餐盒和其他訂購食品,按時返回村用餐點進行分餐,對于行動不便老人可提供送餐到家服務。
共享食堂要除套餐外,也要加工饅頭、麻花、熟食等上架至APP等平臺,這類食品日常需求量較多,既方便群眾又增加營業收益,同時推出水果等副食品,餐前1小時按照訂單要求好準備餐品和其他商品,以村為單位打包餐箱,為送餐員取餐做好準備。農村共享食堂著力于片區內公益留守老人事業,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外賣平臺鄉村化,實現在農村也能享受到外賣服務的優越性。
項目由7個相關村經濟股份合作社(即村集體)共同投資,目的為方便農村老人就餐,營業的利潤按照出資歸屬于村經濟股份合作社所有,提高了村集體收益。合作社可以將部分利潤用于貧困戶、低保、五保戶等弱勢群體的用餐補貼。以共享食堂持續經營實現盈利,以盈利補貼村民繼續用餐,構成了完整的環形運行體系。與此同時,也為村民提供了個性化的餐飲服務,迎合了在外打拼的子女、國家政策的需求和支持,前景可觀。
2? SWOT分析
2.1? 優勢
(1)農村共享食堂是“社區食堂”“幸福餐桌”的延伸產物,保障農村留守老人就餐問題,解決子女的后顧之憂,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可以得到村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廣闊。(2)農村共享食堂整合多個行政村資源,減少了每個村都建立廚房等功能模塊的設置,避免了資源浪費,同時卻滿足了農村居民的用餐需求;并且它應用互聯網的方式,開辟出獨特的盈利模式,具備了自我造血的能力,可以不完全依靠補貼而持續運營;反過來又可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孤寡老人及70周歲以上老人等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一定用餐補貼。
2.2? 劣勢
(1)由于農村老人觀念較為保守,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較低,這種新穎的消費方式前期推廣訂餐服務等工作很難有效展開,短時間內不能實現有效“破冰”。(2)智能機的普及率比較低,操作訂餐APP、微信小程序較為困難,送餐員幫助點餐會導致本身工作量增多,運行效率降低。(3)為降低用餐成本,套餐種類的可選擇性較少,不同于大型食堂的點餐,難以滿足所有人的個性化需求。
2.3? 機會
“農村共享食堂”扎根于農村,農村相比城市缺少快餐、外賣等用餐服務,農村老年人用餐極為不便,對此需求量較為明顯,并且因在農村其原材料就近獲取,就減少了成本支出,從而實現商品價格親民,食材新鮮。在農村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其原材料都是來自就近采購,成本會低一些,而且相對于村周邊的餐館來說,共享食堂的飯菜相對比較價廉一些,比傳統餐飲更具競爭力。
此外,“農村享食堂”處于農村還具有直接向菜農、副食生產者采購降低成本的優勢。這種模式復制性強,試點運營成功以后易于推廣開來,形成規模后可以將產業鏈向上游延伸,建立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各食堂、單位提供原材料。
2.4? 挑戰
農村市場需求量相對城市較少,不太容易被老齡人口接受,農村消費能力普遍較低,產品定價需要貼合農村市場。
受到老人智能手機普及率的影響,會對“農村共享食堂”的線上服務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對配餐員和送餐員進行前期培訓,需有一定的宣傳推廣費用支出。
3? 可行化建議
(1)“農村共享食堂”可采用“市場化運作+政府補貼”的運作模式。共享食堂應聘請專業的食品運營團隊,進行管理運營。突出公益屬性,兼顧微利,鎮政府可適當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如免費提供場地、發放運營補貼等,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找準公益惠民與商業盈利的結合點,讓共享食堂能夠長期經營下去。(2)考慮片區規模、屬性和老年人結構、數量等因素,從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生活需求出發,在選址上,決定要選在老年人相對集中的安全區域內,環境舒適、衛生整潔,配置的無障礙設施符合老年人的需要。(3)為使共享食堂更具辨識度、規范性,要按照設計標準,統一外觀、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編號。(4)在開餐時間、菜品口味、菜品分量等方面,更是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習慣和營養健康。(5)對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孤寡老人及70周歲以上老人等弱勢群體進行用餐服務登記,就餐享受福利折扣。
4? 總結
農村共享食堂,可通過老人訂餐和線上微信小程序訂餐的途徑獲得收入,并且共享食堂是幸福餐桌一種延伸模式,相比每村建立幸福餐桌,減少了廚師等人力成本,并且有一定自我造血能力,用運行盈余補貼弱勢群體,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種模式復制性強,試點運營成功以后易于推廣開來,形成規模后可以將產業鏈向上游延伸,建立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為各食堂、單位提供原材料,為附近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實現“農村共享食堂”的可持續發展,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餐飲服務,為實施鄉村振興發展做好后勤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睿.醫養結合模式下社區養老設施規劃探索——以濰坊市奎文中心片區為例[J].華中建筑,2018(03):75-78.
[2] 陸曄,葉松青 .老齡社區規劃設計要求及服務體系初探[J].建筑科技,2017(02):53-56.
[3] 李莉.居家養老模式下的社區長者食堂類型體系與空間策略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12):61-63.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