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來
【摘?? 要】 農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農業發展是否良好直接關系著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而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自然因素的影響是比較嚴重的,如強風、干旱與洪澇等。為此,本文先針對農業氣象災害的分類、基本特征及危害性進行簡要闡述,并重點提出了一些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測能力和防御水平的措施,以供相關同仁參考。
【關鍵詞】 農業氣象災害;預測能力;防御水平;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S42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137-138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pillar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whether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good or no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rop growth, it will b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mong which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factors is more serious, such as strong wind, drought and flood. 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fulness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are briefly described, and som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rediction ability and defense level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common faults; analysis; troubleshooting
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指的是,影響農作物健康生長與農作物質量、產量的惡劣天氣和環境。可見,農業氣象災害有著一定的危害性,而危害程度主要與農作物能夠承受的惡劣氣候范圍及氣候條件的惡劣程度有關。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農業氣象災害的預測與防御水平,為農作物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1? 常見農業氣象災害的分類
對于氣象災害的分類,國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劃分的過程中既會涉及氣象概念,還與農作物所遭受氣象災害影響的程度相關。通常情況下,氣象災害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水分因素。即雪害、冰雹災害等;②溫度因素。即低溫、高溫災害等;③還有受到諸多因素所產生的氣象災害,如洪澇災害等。
2? 常見農業氣象災害的基本特征與危害性
2.1? 基本特征
一是,季節性較為明顯。比如洪澇災害,就會出現在夏季暴雨期間。是農業氣象災害最顯著的一個特征;二是,局部性。有的災害會發生在部分地區,其他地區并不會出現同一種災害,具有一定的局部特點;三是,區域性。就以洪澇災害來說,就會常出現在降水量較多的區域以及容易積水的地區;四是,多發性與并發性[1]。在出現洪澇災害的同時,會有其他的一些并發性災害發生,如病蟲害。
2.2? 危害性
在自然災害中,農業氣象災害的危害性是比較大的,通常農業氣象災害的出現,會嚴重影響到“三農”,產生一定經濟損失。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統計與研究,農業氣象災害會給30%的農作物造成不同程度地影響,對20%的農作物造成較為嚴重地破壞與危害,有5%的農作物會在遭受農業氣象災害后死亡。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要想降低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相關部門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引導農民可以掌握規避農業氣象災害帶來的危害。
3? 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測能力和防御水平的措施
3.1? 將氣候變化作為氣象資料,發展現代農業
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惡劣的氣象環境會帶來消極地影響,制約農業的健康發展,使農民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失。對此,可以充分研究農作物的生長規律,了解農作物生長區域氣候的變化規律,并密切關注與研究氣候變化與農作物生長之間的規律,以此來構建正相關的關系,這樣就可以更好地預防氣象災害,為農業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通過對氣候環境變化的研究,并將其作為促進農作物生長的氣象資料,進行充分利用,這樣就能選擇出符合該地區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保證了現代農業的健康發展[2]。
3.2? 強化氣象信息預警能力
氣象災害信息預測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農業氣象服務的質量。通常情況下,農民會根據所獲取的相關氣象災害信息,在農業生產中提前采取針對性的防御措施,盡可能降低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對此,需要氣象部門可以加大投入,積極引入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這樣才能將氣象災害預測的準確性提高,同時保證在第一時間發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另一方面,需要基于當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發布途徑,氣象部門還要拓展發布的渠道,要盡可能擴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覆蓋面,讓更多的農民可以及時獲取氣象災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播報氣象災害信息的時候,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注意語言通俗易懂、普通話標準,盡可能減少專業術語的使用次數,這樣可以保證農民可以聽懂,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防御。
3.3? 做好風險防范能力的建設
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會給農民群眾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通常,我們常見的一些農業氣象災害有干旱、洪澇及霜凍等,并且發生的頻率也比較高。在出現這些氣象災害的時候,不僅會對農作物的質量與產量造成嚴重地影響,甚至會出現零收成的現象。所以,必須做好風險防范能力的建設,這樣可以盡可能減少農業氣象災害給農民群眾造成的經濟損失。首先,需要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宣傳的力度,讓農民可以正確認識到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生長的不利影響,加強對氣象災害的防御;其次,氣象部門需要加大投入,保證氣象災害預測的準確性以及可以及時發布氣象災害信息,讓農民群眾可以在氣象災害到來前做好防御工作,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此外,還應該加大對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力度,這樣有助于提升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3]。
3.4? 長效性對策
不同地區的氣象災害、氣象特征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所以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各地區應該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做好給本年度的農業發展計劃。并且,氣象部門要分析近幾年該地區所有發生過的氣象災害,總結出可能出現的發展特點與發生的規律。根據農業生產對象、當地氣象災害的特征及規律,來合理選擇符合本地農業發展的生產方式。如適合牧業的,就應該以發展牧業為主;適合造林的,就應該以造林為主。需要主要的是,在促進本地農業發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規律,在此基礎上調整與優化本地區的農、牧及林結構,最大限度降低農業氣象災害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農業氣象部門,還要針對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民的認識。首先,要讓廣大農民群眾可以認識到防護林建設、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以此來達到防風固沙、降低水土流失的目的;其次,要對改造產量中等的農田,加大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努力營造出良好的農作物生產環境,提升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此外,還要不斷研究新產品,使其可以具備較強的抗寒、抗旱等方面的性能,適應當地的種植條件。
3.5? 應急性措施
時刻關注天氣情況的變化是農業生產中的重中之重,這樣可以讓農民群眾在第一時間,根據預測的情況來完善氣象災害防御預案,并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制定應急方案,這樣就可以在現有能力的范圍內,盡可能減少氣象災害所造成的影響。氣象因素對農作物的生長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應急手段,來創造比較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農作物的生長質量與產量。例如,干旱時期,可以采取人工澆灌的方式來滿足農作物生長中對水的需求。
3.6? 補救性措施
農作物生產過程中,氣象災害的發生會對此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為了可以盡量降低這種負面影響,使其危害降低最低,就需要在發生氣象災害的初期,采取針對性的補救性措施[4]。比如,發生凍害、冰雹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受到不是太嚴重的農作物,采取澆水、補肥等措施,來確保其正常的生長。同時,政府部門應該在氣象災害發生后,針對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給予農民群眾一定的資金補助和政策支持,使其可以在自救的過程中得到幫助,讓農民群眾可以順利渡過難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作物的生長過程中,不僅會受到土壤肥力、種子等因素的影響,主要還是取決于當地的氣候條件,如果氣候條件比較惡劣,那么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就會大幅度降低,使農民受到巨大經濟損失,這也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相關氣象部門需要加大對農業氣象災害的研究,并通過與農業部門的合作,找到可以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測能力與防御水平的有效措施,為現代化農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 張春玲. 試析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測能力和防御水平的措施[J]. 種子科技,2019,37(05):22.
[2] 楊海杰,王麗霞. 如何強化氣象服務能力及農業氣象災害防御的措施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9,39(06):155-156.
[3] 張艷芳,李海闊,武威. 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 農家科技旬刊,2019,(05):150.
[4] 梁洪艷,王洪剛. 淺析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措施[J]. 吉林農業,2019,22.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