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云
【摘?? 要】 新時代,加強高校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使農村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為反哺家鄉,促進農村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重要貢獻。文章主要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教育,提升“中國夢”對農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育人功能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 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65-66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strengthening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maki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to set up scientific ideal and faith, sticking to correct values, supporting the hometown and promoting the rural development,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nhance the education of ideal and belief of "Chinese dream" to rural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era;rural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Innovative research
2017年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在全社會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具有重要意義。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問題也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1? 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想信念教育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務的核心。新時代,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做好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1.1? 有助于提升農村大學生社會適應性
新時代,社會飛速發展變化,雖然城鄉發展差距在逐步縮小,城鎮化發展趨勢相一致,但不可避免的,農村大學生的生活環境與城市環境還是有所區別。因此,農村大學生初入城市求學,總要面臨著對城市生活的適應。加強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有助于農村大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平衡,正確看待城市生活的矛盾和問題,妥善處理人際關系,堅定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1.2? 有助于引導農村大學生反哺家鄉,心懷感恩
有些農村大學生到城市求學后,抱著“魚躍龍門”的想法,堅定畢業后留在城市發展,誓死不回農村。然而,現實生活的壓力,尤其在城市生活的巨大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往往讓農村大學生苦不堪言。加強新時期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研究,引導農村大學生正確認識在城市工作和回農村工作的利弊,幫助大學生樹立“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也可有所作為”的意識,反哺家鄉建設。大學生應該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道路,而不是一味的只為留在城市。
2? 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問題
新時代,農村大學生主流理想信念是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廣大農村大學生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農村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服務社會。
2.1? 部分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出現功利化傾向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影響著農村大學生。部分農村大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周圍環境的影響,價值觀取向多元化,功利化。部分農村大學生服務意識淡薄,極端利己主義凸顯,現實主義、拜金主義思想至上。他們在看待個人與社會關系上,往往表現出重視個人輕視社會,重視物質輕視精神,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忽視社會價值的追求,缺乏科學的個人理想和崇高的社會理想。
2.2? 部分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不符合現實需求
新時代,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全球化聯系更為密切,信息化更為發達。在這種時代背景條件下,農村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更加多樣化、開放化,也更加良莠不齊。一些西方國家借助信息化,以網絡為依托,宣傳美化自身的價值觀念,鼓吹西方普世價值觀。部分農村大學生分辨不出真偽,盲目崇拜其它國家的價值觀念,忽視甚至否認我國價值觀念,不能自覺把新時代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自我成長成才中,不符合國家對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要求。
2.3? 部分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
有些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意識淡薄,對未來和生活沒有什么理想,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虛度光陰;還有一些農村大學生雖然樹立了理想信念,但是理論信念不堅定,經常動搖。再加上自身意志力不夠堅定,抗壓能力不強,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止步不前,還美其名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甚至在現實面前放棄理想信念。
3? 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創新性策略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農村大學生,不僅要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還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家鄉發展、新農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面對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創新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和方法,提出可行對策。
3.1?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
要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培育,通過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使農村大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客觀理性地看待社會中的矛盾和問題,更好地審視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公平現象,自覺去發現社會中的“真”“善”“美”。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利用社會中鮮活的事例,大學生身邊的榜樣,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3.2? 提升“中國夢”對農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大學生應該“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將“中國夢”融入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結合農村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引導農村大學生正確認識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增強新時代農村大學生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讓農村大學生感受到,廣大農村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廣闊天地,可以把人生的理想付諸于促進家鄉建設,提升現代化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
3.3? 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育人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因此,思政課教師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精心設計校內實踐教學方案,創新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實踐活動的參與率和體驗感。同時,還要通過多種渠道搭建校外社會實踐教學平臺,充分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帶領學生參觀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切身感受中自覺提升理想信念。教師還要積極引導農村大學生主動了解國際社會變化和國家發展實際,尤其要主動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于人民的偉大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新時代,我們應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武器,結合農村大學生實際情況,創新農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幫助農村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2] 李娟.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創新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
[3] 苪飛軍.農村大學生城市社會的自我適應:內外困境和哲學認知[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4] 尹立穎.高等農業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6).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