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志 李雙利
【摘?? 要】 將脫貧攻堅成功經驗應用于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要求,在經驗應用中需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整體性原則,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突出人民主體地位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取得實效。
【關鍵詞】 脫貧攻堅;經驗應用;哲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50-51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poverty engines was applied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the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needs to insist on case-by-case basi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insist on practice is the sol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adhere to highlight people's main body status, the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of marxism, actual effect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empirical application; philosophical thinking
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依托于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我國已經基本完成脫貧攻堅的各項任務。但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目標來看,擺脫貧困不是終點,也不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社會主義的最終目的是要實現共同富裕。黨的十九大提出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尤其體現在城鄉發展之不平衡,為此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作為新時期“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鞏固好脫貧攻堅的成果,研究將脫貧攻堅的好做法、好經驗應用到鄉村振興中去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歷史觀的基本原則,對于正確應用脫貧攻堅經驗促進鄉村振興意義尤其重大。
1? 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應用脫貧攻堅經驗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堅持物質決定意識就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踐證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凡是取得勝利都是因為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應用脫貧攻堅經驗促進鄉村振興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照抄照搬。脫貧攻堅的主要任務在于通過采用一系列特殊措施,提高低收入農民的家庭收入,基本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盡可能補足制約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發展的短板,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鄉村振興重點在于堅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根本指針,全面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讓我國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主要任務不盡相同,采取的手段和措施也不一樣,只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造性地應用脫貧攻堅的經驗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2? 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應用脫貧攻堅經驗必須堅持整體性性原則
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觀點。堅持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就要堅持事物發展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脫貧攻堅是一個整體和一個系統。脫貧攻堅不僅要提高貧困戶的家庭收入,解決不愁吃、不愁穿的問題,也要解決義務教育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的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整體性要求,在脫貧攻堅中,我國堅持整體思維、系統思維,既著力解決貧困戶、貧困村、貧困縣發展特殊制約因素,又著力解決整體制約因素;既主要依靠脫貧主體內生力量的激發又實施對口幫扶政策;既堅持將產業扶貧、科技扶貧、消費扶貧作為物質扶貧的重要抓手,又堅持將教育扶貧、文化扶貧作為精神扶貧的重要抓手。基于整體性、系統性的制度設計,才確保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鄉村振興是一個整體和一個系統。從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來看,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包含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全部期待。從推動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人才振興的手段來看,囊括經濟建設、生態保護、文化發展、組織建設,人才建設各個方面。從推動鄉村振興的安排部署來看,既有到2035年實現鄉村基本振興的目標要求,也有到21世紀中葉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要求。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二者也是一個整體和一個系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但新中國底子薄、基礎差,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探索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道路,帶領中國人民致力于擺脫貧窮落后的面貌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息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建設一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堅持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就要樹立整體性思維、系統性思維。將脫貧攻堅經驗應用到鄉村振興中必須堅持:第一,要堅持系統謀劃。系統不是要素的簡單相加,脫貧攻堅的要素和鄉村振興的要素有相同之處,但也不同之處。脫貧攻堅的某些經驗原則應用到鄉村振興中未必能產生正面效應。第二,要堅持與時俱進。相對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起點高、要求高、涉及面更廣,從發展的視角來看,并不是脫貧攻堅的所有經驗都能應用到鄉村振興中去。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才能甄別出有益的經驗。第三,要注意有序銜接。脫貧攻堅是我國扶貧事業的沖鋒戰略,鄉村振興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升級版。脫貧攻堅中,基于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大量投入,基于產業發展制定并實施了大量的規劃,基于科技扶貧進行了大量的創新,堅持整體性、系統性實現有序銜接才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3? 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應用脫貧攻堅經驗必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根據認識的發展規律,不同階段的認識可分為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只有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才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
脫貧攻堅的經驗就是在系統總結脫貧攻堅的做法、成效基礎上形成的理性認識。脫貧攻堅經驗豐富,如何與鄉村振興進行對應,選擇何種路徑,采用何種方法,這是一個實踐問題。比如成都市在脫貧攻堅中既有謀篇布局的經驗,也有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衛生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黨建扶貧等方面的具體經驗;既有針對貧困地區對口幫扶的經驗總結,也有解決自身相對貧困的經驗;既有從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幫扶責任人等幫扶主體概括出的經驗,也有從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等幫扶客體概括出的經驗。脫貧攻堅經驗應用于鄉村振興要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相統一,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
4? 堅持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應用脫貧攻堅經驗必須突出人民主體地位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共產黨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理論根基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
堅持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的統一是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經驗。中國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開發道路。這條道路有四個主要特點:這是一條為了人民之路。實施脫貧攻堅就是要讓全體人民共享社會主義發展的成果,感受到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一條依靠人民之路。貧困地區的群眾是脫貧攻堅的主體,一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都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財富的創造過程中。我國的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都參與到扶貧幫扶中。這是一條人民增強獲得感、幸福感之路。脫貧攻堅以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顯著改善,產業發展基礎夯實,貧困人口的收入顯著提高,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這是一條創新之路。中國脫貧攻堅采取了多方面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實施的精準扶貧戰略、東西部協作扶貧、對口幫扶方案在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一些貧困地區從區域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傳統、特色文化、民族風情等實際情況出發,開創了特色鮮明的扶貧模式。
脫貧攻堅經驗應用到鄉村振興中去依然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黨的智慧來自于人民,“必須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黨的信心來自于人民,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論原理、辯證法思維、認識論方法、唯物主義歷史觀的根本立場是確保我國脫貧攻堅戰略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一定也能為應用脫貧攻堅經驗更好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哲學智慧。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4] 習近平.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習近平這樣講[EB/OL].求是網.http://www.qstheory.cn/zhuanqu/rdjj/2019-06/03/c_1124577073.
[5] 康瑞宸.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邏輯[J].農家參謀,2020,14.
(編輯: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