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葉飛

【摘?? 要】 本試驗通過選取雞腸道中的菌種并對其進行篩選,培養和鑒定,利用乳酸菌產酸有“溶鈣圈”特性利用MRS+CaCO3選擇培養基進行培養挑選,初步認為菌株可能為乳酸菌屬。
【關鍵詞】 腸道;乳酸菌;篩選
中圖分類號:S859.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52-53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bacterial strains in the chicken intestinal tract were selected and screened for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The culture and selection of culture medium by MRS+CaCO3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acid production of lactobacillus with the "callysocytic" property. It was preliminarily believed that the bacterial strains might be lactobacillus.
[Key words] intestinal tract; Lactic acid bacteria; screening
乳酸菌是一種無芽孢的革蘭氏陽性細菌,這些細菌在自然界中極其廣泛,其中大多數是人與動物一種重要的微生物群,具有必要的生理功能,主要存在于人與動物的腸道內在道中,它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各種腸道內的營養物質,并調節腸道內的pH值。雞腸粘膜上皮細胞表面及周圍黏附較大乳酸菌的數量。本試驗主要通過選取雞腸道中的菌種并對其進行篩選、培養和鑒定,以進一步確定其歸屬,對于研究雞腸道乳酸菌的功能有重要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0-15日齡的雞五只購自吉林市九站街;酵母膏、牛肉膏、胰蛋白胨由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其他試驗儀器設備及試劑均由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生物技術實驗室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乳酸菌的分離??? 在超凈工作臺中,解刨分離雞盲腸內黏膜表面附著的內容物,將其融于無菌水中,保持試管中腸道內容物稀釋度為10-1,取此試管中的1mL加入到裝有9mL生理鹽水的試管中,依次進行梯度稀釋為10-1~10-6。然后取出稀釋度為10-4、10-5、10-6稀釋濃度的200ul內容物懸液加于MRS-CaCO3選擇固體培養基上,涂布器將其均勻平布。帶培養基充分吸收菌懸液后,編號為S-1、S-2放入CO2培養箱中5%CO2濃度下,37℃倒置培養至平皿上有乳白色菌落。
1.2.2? 菌株革蘭氏染色鑒定??? 結晶紫進行初染1min,用蒸餾水進行沖洗→碘液再媒染1min,用蒸餾水進行沖洗→乙醇再脫色30s,用蒸餾水進行沖洗并用吸水紙吸取水分→番紅復染1min,用蒸餾水進行沖洗,用吸水紙干燥后,觀察菌體形態與菌體染色情況。若為藍紫色則為G+菌,若為紅色則為G-菌。由于乳酸桿菌為G+菌,則可以判斷可能為乳酸桿菌。
1.2.3? 菌種各項能力指標測定??? 產酸能力:將純化的菌株劃線接種于MRC-CaCO3培養基上,放入CO2培養箱中培養,每日測定MRC-CaCO3培養基上透明圈的直徑,記錄相應培養天數,乳酸菌產酸能力=透明圈直徑/天數,以比值的數值大小來判斷菌株產酸的能力。
生化指標:挑取革蘭氏染色后鑒定為陽性的菌株,對其進行過氧化氫酶、硝酸鹽還原試驗、明膠液化試驗。
耐膽鹽能力:取12滅菌裝有7ml液體MRS培養基的試管,加入膽鹽后分別達到0.1%、0.3%和0.5%的濃度,然后將培養并計數的菌液加入MRS培養基中,使培養基中的乳酸菌數達到106CFU/ml,放二氧化碳培養箱培養48h,用平板涂布法計算乳酸菌在該條件下的存活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種形態及革蘭氏染色反應
觀察菌株的菌落形態,并對菌株進行革蘭氏染色鑒定,結果見表1。表1顯示,其中有2株為G+桿菌,分別為L-1和L-3。
2.2? 菌株各項能力指標測定結果
菌株產酸能力測定、生化鑒定、耐膽鹽測定結果分別見表2、表3、表4。表2表明此兩菌株具有產酸能力;表3表明兩菌株均不能在接觸酶試驗中產生氣泡,均不能還原硝酸鹽,不能液化明膠,試驗結果為陰性,可初步認為是乳酸桿菌屬;表4表明兩菌株能適應0.1%~0.5%的膽鹽濃度。
3? 結論
本試驗從雞腸道中成功分離出倆株菌株,經過外表形態觀察為邊緣光滑且突出的乳白色菌落,經過革蘭氏染色后結果顯示為陽性菌,以及接觸酶、明膠液化、硝酸鹽等試驗結果為陰性,初步認定可能為乳酸菌屬。此菌種具體的信息,是否還有更大的發現和價值,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為巍. 產L乳酸菌的選育及發酵工藝研究[D]. 武漢:湖北工業大學, 2012.
[2] 李軍訓. 微生物固態發酵植物餅粕的研究[D]. 泰安:山東農業大學, 2013.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