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珍


【摘?? 要】 本文從農業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出發,重點對旱災風險進行評估,結合大同糧食作物資料,對糧食作物受旱減產的規律進行研究。
【關鍵詞】 大同市;農業氣象災害;糧食生產;旱災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1-00111-112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ssessment of drought risk,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Datong grain crops, to study the grain crop drought reduction.
[Key words]? Datong city;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food production; drought risk assessment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度和降水的時空分布變差大,風日多,日照充足,蒸發強,干旱頻繁。影響大同市糧食產量的災害性天氣和不利的農業氣候條件主要有干旱、低溫冷害、洪澇、寒潮、大風、冰雹等,尤以干旱影響最為嚴重。近年來,旱災不管是發生的頻率或影響的范圍都呈逐漸加重的趨勢。頻繁出現的氣象災害已經成為糧食生產的重要瓶頸,因為大同市糧食生產受旱災影響最為嚴重,所以,本文在充分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闡述了農業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并以旱災為例,對旱災進行風險評估,為降低農業氣象災害對大同市糧食生產的影響以及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 大同市農業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1.1? 大同市作物種植情況
2019年大同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330.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7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83.5千公頃。要作物包含小麥、谷子、玉米。
1.2? 大同市農業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農業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也可從不同的層面展開分析。從直接影響方面了解到,農業氣象災害的出現會導致糧食單產降低、播種面積減少,從而直接影響到糧食總產量[1]。
2? 旱災風險評估研究
2.1? 主要糧食農作物干旱災損敏感性研究
本文通過對大同市各個地區試驗站小麥、谷子、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受干旱災害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探究水分虧缺對各農作物生長的影響。大同市選擇的試驗站不管是在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方面還是作物種植方面都很有代表性。作物各生育期與土壤所含水分為研究試驗的主導控制因素。
2.1.1? 水分虧缺對糧食作物作物生長的影響??? 如表1~表3所示分別是山西省農業試驗站水分虧缺對小麥、谷子、玉米三種作物各個生長期考核指標的影響,這些表中數值屬于受旱處理的各考查指標占對照處理對應考核指標的百分數,選擇數次試驗結果的平均數據。由表1數據資料能夠了解到,水分虧缺對小麥作物株高影響最為明顯的生育期為拔節期;由表2能夠了解到,水分虧缺對谷子這種作物株高影響最為明顯的生育期為抽穗期;由表3能夠了解到,水分虧缺對谷子這種作物株高影響最為明顯的生育期為抽穗期為拔節期。小麥、谷子、玉米這三種糧食作物其最終株高僅為對照的85%左右;水分虧缺對作物的穗部亦或者角果性狀以及粒狀等均會帶來影響。一般而言,干旱程度愈嚴重則對作物的生長發育所造成的影響也愈大,在這些糧食作物生長旺盛階段或生殖生長過程的影響要比別的階段更加嚴重。
2.1.2? 水分虧缺對糧食作物產量的影響??? 由于不同的作物的生長發育階段以及所需水分的多少均有所區別,所以水分虧缺對不同的糧食作物的產量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2]。本課題實驗結果顯示:水分虧缺對小麥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生長期為抽穗至灌漿階段;水分虧缺對谷子作物影響最大的生長期為拔節至灌漿階段;水分虧缺對玉米作物影響最大的生長期為抽雄灌漿階段,這三種糧食作物均是伴隨著受旱程度的不斷加重,作物產量減少幅度也隨之增加。對于大同市來說,不同程度的干旱導致小麥作物的減產幅度處于11.9%~36.8%之間,谷子減產幅度處于9.05~25.6%之間,玉米減產幅度處于13.9%~52.8%之間,各糧食作物需水關鍵階段以及受旱減產情況具體如表4所示。
2.1.3? 農作物的水分生產函數??? 大同市具備較好的熱量、光照農業氣候資源,糧食作物農業技術措施也比較到位,但是降水稀少,并且年際間分布不均勻,時常出現干旱子災害。水分是糧食作物生長的主要限制型因子,可以說水分的多少直接會關乎于作物收成的好壞。基于此,研究大同市主要糧食農作物水分脅迫下的災損敏感性,構建“作物—水”模型,對于科學安排糧食作物澆水灌溉事項、制定防旱減災決策以及促進糧食作物高產豐收高產而言意義重大。
2.2? 集對分析的農業旱災風險評估模型的建立
集對分析的內涵其實就是采取同、異以及反聯系數來定量描述客觀存在的確定、不確定系統,最終定量比較分析研究背景下的研究對象與其標準之間的接近屬性 [3]。
3? 結論
本文從農業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出發,重點對旱災風險進行評估,結合大同糧食作物資料,探究了糧食作物受旱減產的特點,涉及到干旱缺水對糧食作物生長以及產量所帶來的影響,定量分析主要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干旱缺水的敏感性,通過分析來構建作物產量和水的關系模型——“作物——水”模型。在此基礎上采用集對分析法構造指標和評估標準等級的相對隸屬函數,建立起農業旱災風險評估模型結合不確定性分析理論、系統工程分析方法,對大同農業旱災風險進行較為系統的評估研究, 這有利于提高大同市的農業防旱抗旱減災能力,確保小麥、谷子、玉米等作物生產安全,進一步推動大同市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育鋒.自然災害對我國糧食安全影響的實證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19):11809-11811.
[2] 劉蘭芳. 衡陽市農業水旱災害風險評價與風險管理研究[D].長沙: 湖南農業大學,2007.
[3] 王春己,張繼權,霍治國,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氣象學報,2015,(01):1-19.
(編輯:李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