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利 景煒明 王剛
摘 要:水肥一體化技術是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先進技術,實施“精準”水肥解決方案,能夠大大降低設施蔬菜水肥投入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提高水肥利用率。該文介紹了寶雞市當前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就對策建議,以期為設施蔬菜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節約
中圖分類號 S62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20-0050-02
在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水、肥管理是重要的環節。由于設施環境不同于露地,灌水過程造成的室內濕度大是設施蔬菜病蟲害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大量施肥是造成設施土壤鹽漬化的主要原因。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設施蔬菜生產過程的水、肥環節加以科學有效耦合,按照不同作物、生育期和生長季節的水、肥需求特點,進行科學管理,做到一體化灌溉、科學施肥,達到節水節肥、節約人力和物力、提高作物產量、改善果實品質,降低設施內部的空氣濕度和設施土壤的鹽分積累,達到設施蔬菜的高產優質生產,有利于提高設施蔬菜自動化、集約化生產,是一種輕簡化的施肥灌溉方式。
寶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92mm,水資源總量35.93億m3。各部門年實際用水量7.34億m3,農田灌溉用水量4.03億m3,達到全年總用水量54.91%。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市政府各部門大力支持下,全市設施蔬菜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寶雞市5大產業之一,據統計資料顯示,到2018年,寶雞市蔬菜種植面積3.53萬hm2,設施蔬菜面積占蔬菜種植面積的83.3%。各項農業種植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圍繞水資源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可持續利用目標,水肥一體化技術已成為一項主推技術,在設施蔬菜生產上得到大力推廣,對寶雞農業可持續長期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效果
1.1 節約能源,提高水肥利用率 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可減少水分的下滲和蒸發,提高水分利用率,實現了平衡施肥和集中施肥,減少了肥料揮發和流失,以及養分過剩造成的損失,以陜西省寶雞市設施蔬菜為例,設施黃瓜在產量相近或相同的情況下,水肥一體化技術與傳統灌溉施肥相比節省肥料37.3%,節水率達45.6%。
1.2 改善微生態環境 推廣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一是有利于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促進蔬菜對養分的吸收。二是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克服了因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板結,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三是減少土壤養分淋失,避免了尿素和銨態氮肥直接施在地表造成的揮發損失,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1.3 節約成本,減輕病蟲害發生 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使設施蔬菜棚內空氣濕度降低,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蔬菜病害的發生。同時能減少農藥的投入、灌水時間和肥料的浪費,減少大量的勞力投入。以陜西省寶雞市設施蔬菜為例,設施黃瓜水肥一體化技術農藥費用減少5115元/hm2,人力成本減少6390元/hm2。
1.4 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根據蔬菜長勢情況定點、適時、定量的灌溉施肥,灌水、肥料用量減少。同時配合施用利于作物生長的多種微量元素,達到了蔬菜生長過程中的養分平衡,促進蔬菜產量提高和產品質量的改善,生產效益提高,達到增產增收。以陜西省寶雞市設施蔬菜為例,設施黃瓜水肥一體化技術產量增加7380kg/hm2,增加產值19290元/hm2。
2 寶雞市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發展現狀和問題
2.1 效果明顯,但應用面積小 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科技人員通過研究對比發現,黃瓜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栽培,節省肥料37.3%,節水率達45.6%,節水節肥效果非常明顯。但由于農業生產效益比較低,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技術配套設施一次性投入較高,在沒有政府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難以得到快速推廣,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僅占設施蔬菜總面積的10.8%,還處在較低水平。
2.2 模式簡單,關鍵環節掌握不好 目前,寶雞市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種植中,茄果類、瓜類蔬菜采用施肥器+滴灌模式,葉菜類蔬菜采用施肥器+微噴灌模式,只有海升農業示范園、太白綠蕾蔬菜專業合作社、陳倉區綠豐源等龍頭企業采用了較先進的比例式施肥器模式,大多數種植戶多采用簡易蓄水池+肥料的泵吸式施肥法,肥料選用只看價格不看效果,沒有科學的施肥方案,造成水肥浪費。在灌溉過程中,不懂得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造成管道堵塞,設備損傷,影響灌溉效果。
2.3 認識不夠,技術比較缺乏 種植戶簡單認為水肥一體化技術就是把水和肥混合施用即可,做不到真正的“精準”,造成肥、水浪費。加之蔬菜種植者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先進技術較慢,真正掌握水肥一體化技術的農戶少,造成技術推廣率低。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技術服務跟不上蔬菜產業的發展,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嚴重滯后于新技術發展速度。
2.4 組織化程度低,應用水平不高 蔬菜生產主要以家庭經營為主體,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少,缺少比較專業的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基地,缺乏相關的配套設施設備,使新技術的示范推廣難度加大。同時,在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綜合應用水平不高,肥料選用不夠科學合理,灌溉水量和時間把控不準確,未真正起到節水節肥的效果,進而影響了總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政府引導,加大投入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會同農業技術研究推廣部門進行全面的調查和研究,根據種植規模協商制定可行的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實施方案和相關配套政策,增加資金投入,采取適當的獎勵補償機制,對示范戶和企業進行現金獎勵或免費提供設備,并派專人指導,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擴大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覆蓋面積。
3.2 加強研究,示范帶動 采取“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種植戶”的研究推廣模式,發揮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利用科技園區的示范優勢,加強技術試驗示范研究,熟化技術產品,完善技術模式,制定技術規范。龍頭企業要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理念,不斷總結制定不同類型技術模式下作物灌溉施肥制度、肥料合理配比方法,設備操作管理與維護的方法、技術應用綜合效果評價方法等,開發符合當地應用的技術,通過技術規范提高技術應用水平,提升輻射帶動能力,促進產業升級。
3.3 加大培訓,提升水平設施 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是設施農業生產中的一項新技術,要做好該技術的推廣工作,必須加大對基層技術推廣隊伍的培訓和指導,大力推廣落實國家“科技特派員”政策和“三區人才”制度,做好技術幫扶,使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扎根技術推廣一線,通過專題講解、課堂培訓、田間示范等形式,加大對應用技術的農民、合作社管理人員等的培訓力度,促使從業人員快速掌握肥料選用、灌水時間、設施維護等水肥一體化關鍵環節,全面提升技術推廣服務和應用水平。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