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算 毛培成 許亞琴 馬小福
摘 要:該文從農業防治、物理防治、性誘劑誘殺和化學防治等方面介紹了小菜蛾田間綜合防控技術,從采收前先行檢查、到廠原料驗收、加工過程中控制方法、二次加工(包裝)過程中控制方法等方面闡述了小菜蛾車間綜合防控技術。通過田間和車間的綜合控制,確保成品達到小菜蛾檢出的出口質量標準。
關鍵詞:西蘭花;小菜蛾;田間;車間;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20-0104-02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屬鱗翅目菜蛾科,又名小青蟲、兩頭尖,是一種世界性遷飛害蟲,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但以南方危害較重,主要為害甘藍、西蘭花等十字花科植物,是當前生產上防治困難的典型害蟲之一[1-2]。在慈溪地區小菜蛾常年發生危害,主要集中在春秋2季,一年發生12~15代。主要世代的自然危害損失約為15%~30%,嚴重的達70%以上甚至絕收,對蔬菜生產產生了極大的威脅[3]。
西蘭花是慈溪市主要的栽培蔬菜之一,栽培面積超過3333.33hm2,并且有持續增加的趨勢。隨著栽培面積的增加,以及近幾年惡劣氣候的頻發,導致小菜蛾在西蘭花上發生嚴重,引起了國內外鮮銷與速凍加工市場的高度重視。目前,國內外市場已將小菜蛾的檢出與否作為重要的質量標準。
1 小菜蛾田間綜合防控技術
由于小菜蛾世代周期短,繁殖率高,且具有遷飛性,防治十分困難,已成為抗藥性和最難防治的害蟲之一。從源頭管理的角度來看,首先應做好田間綜合防治。
1.1 農業防治 首先,合理布局,盡量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的周年連作,實行西蘭花與菜用大豆、青刀豆等作物輪作;其次,推遲種植,使易受蟲害的苗期和防治困難的現蕾期避開小菜蛾危害高峰期;再次,合理施肥,重施商品有機肥,提高西蘭花抗逆力;最后,統一殘留莖葉處理,西蘭花收后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老葉和雜草或進行翻耕,消滅越冬蟲源,降低害蟲基數,壓低蟲口密度。
1.2 物理防治 小菜蛾成蟲有趨光性,在成蟲發生期,設置15盞/hm2多佳頻振式殺蟲燈,可誘殺大量小菜蛾,減少蟲源。
1.3 性誘劑誘殺 放置75~80個/hm2蛾類通用誘捕器,每個誘捕器放小菜蛾性引誘劑誘芯1個,誘芯每25~30d更換1次。通過誘殺大量的雄成蟲,減少雌成蟲的生殖機會,以降低蟲口密度。推薦使用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漳州市英格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小菜蛾性引誘劑誘芯。
1.4 化學防治 小菜蛾具有適應性強、環境適宜迅速暴發的特點,在蟲口密度達到50~100頭/100株時,要迅速防治。一般苗期在50頭/100株、生長期100頭/100株時,要及時防治[2]。在苗期或蓮座初期,卵孵化至1~2齡幼蟲盛發期,推薦使用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50g/hm2或5%氯蟲苯甲酰胺450mL/hm2,或5%聯苯菊酯+5%氟酰脲360mL/hm2;現蕾初期,2~3齡幼蟲盛發期,推薦使用10.0%三氟甲吡醚600mL/hm2或5%氯蟲苯甲酰胺450mL/hm2;花蕾直徑10cm左右、生長后期,推薦使用5.7%乙基多殺菌素+28.3%甲氧蟲酰肼150mL/hm2。化學防治注意如下事項:
一是科學使用農藥,防止抗性。小菜蛾是一種世界性主要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蟲,到目前為止,小菜蛾已對50種殺蟲劑產生了不同的抗藥性,幾乎涉及到所有的防治用藥。害蟲抗藥性是一種“瞬間進化”現象,終止其發展很難,但是合理用藥可延緩抗藥性的產生[4-5]。因此,不能連續使用一種或同類農藥多次防治,要輪換交替使用安全、可靠的藥劑,防止抗性。
二是使用出口國基準值相對較高的農藥,避免發生農藥殘留事故。出口西蘭花小菜蛾防控中,不僅要考慮防效,還要考慮農藥殘留安全,因此,農藥的選擇必須慎之以慎。特別要注意避免使用一律基準的農藥,如“吡氟氯禾靈”“腐霉利”“矮壯素”和“多效唑”等。
三是噴藥要均勻,噴霧要細致周到。要讓葉片背面及近地面的葉片充分著藥。噴霧要細致周到,噴藥時重點噴霧心葉和葉背及近地面的葉片,使藥液接觸到蟲體。使用小背包噴霧器具時,要特別注意。多蟲態并存并且嚴重危害時,可適當增加施藥密度。
四是注意用藥時間。根據政府植保部門預測測報,在幼蟲孵化盛期或2齡前進行。同時要注意農藥安全間隔期。后期使用農藥要注意安全間隔期以及容器的二次污染,盡量避免低基準、安全間隔期長的農藥在后期施用,合理安排好施藥安全間隔期與西蘭花采收期的調整。
五是做好預防工作,要求在蓮座期(植株封壟前,心葉開始呈擰心狀時,約在定植后30d)、現蕾期(花球直徑2~3cm)及花蕾直徑10cm左右時各使用1次農藥,進行預防打藥。另外,氣溫突然上升、并持續一段時間時(28℃),要注意及時防治。
2 小菜蛾車間綜合防控技術
在田間綜合防控的基礎上,為確保成品不得檢出小菜蛾的出口質量標準,經過多年摸索,形成了以下的車間綜合防控技術。
2.1 采收前先行檢查 原料采收前安排基地植保員和工廠品管對農場種植的原料進行檢查確認。每個地塊以2hm2為1個小單位,按照5點法抽取20個花球(不割下來),外觀目視檢查,進行表面蟲子確認。(1)若表面確認沒有發現蟲子,允許采收;(2)若表面確認發現蟲子,不允許采收,根據蟲害情況采取農藥噴灑延期采收或降級處理;(3)若發現表面沒有蟲子,但莖稈等部位有蟲子咬過的痕跡或有蟲繭,切開其中的5個花球進行第1次檢查;如發現有蟲子,擴大抽樣量至10個花球進行第2次檢查;如第2次檢查發現有蟲子,擴大抽樣量至20個花球進行第3次檢查。如第1次、第2次、第3次抽樣檢查沒有發現有蟲子,允許采收;如第3次抽樣檢查仍然發現有蟲子,不允許采收,根據蟲害情況采取農藥噴灑延期采收或降級處理。
2.2 到廠原料驗收 以每車為單位,分前、中、后隨機抽樣3次,每次抽樣3~4筐,抽取5kg切成3~5cm規格后抽樣檢查。檢驗3個樣品(每次5kg,合計15kg)中。(1)若檢出小菜蛾≤1條/15kg,合格使用;(2)若檢出小菜蛾2條/15kg,重新抽樣,若無檢出,使用;若≥2條,拒收;若發現1條,則對該批次進行標識,加強過程挑選;(3)若檢出≥3條/15kg,原料降級或拒收。
2.3 加工過程中控制方法 (1)清洗。單獨使用鹽水浸泡和氣泡清洗并不能完全達到小菜蛾去除標準。實施鹽水濃度為2.0%、浸泡時間為15min、氣體流量為5000L·h-1、超聲波功率150W組合清洗,效果更好[6]。(2)以每車原料為單位,在漂燙、冷卻后對半成品進行剝蟲檢查,每次抽取5kg。若未發現小菜蛾,正常加工;若發現1條,則重新抽樣,若未檢出,對該批次半成品進行標識,提醒包裝時加強挑選,若小菜蛾≥2,則降級使用;若發現2條,直接降級或廢棄使用。
2.4 二次加工(包裝)過程中控制方法 (1)使用基準:使用前對半成品進行抽檢,≤1條/32kg,超出的不得使用,庫內隔離。(2)振動機篩選:在振蕩篩選機上進行篩選,根據產品規格調整篩網,選出規格過小,碎末及異物。每1h消毒1次。(3)輸送帶挑選:分2次進行挑選。主要目標:剔除規格不符品、不良品、西蘭花莖間的蟲害及異物;選別方法:上下翻動,目視檢查產品莖間的蟲體及異物。(4)燈光作業臺挑選:分2次進行挑選,主要目標:剔除莖椰菜莖,未發現小菜蛾,產品合格;若發現小菜蛾1條,擴大5倍抽樣,若無小菜蛾檢出,正常包裝,若有檢出小菜蛾≥1條,該時間段的產品拆包重新挑選,抽查合格后正常成箱;若有檢出小菜蛾≥2條,該時間段的產品拆包重新挑選,抽查合格后正常成箱,若仍有檢出,則該時間段的產品拆包降級。
參考文獻
[1]邱強.新編原色蔬菜病蟲圖譜[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王磊.小菜蛾的發生規律與綜合防治[J].河南農業,2017,6(下):4-5.
[3]蔣開杰,吳建能,吳華新,等.慈溪菜區小菜蛾抗藥性研究初報[J].上海農業科技,2011(1):109-110.
[4]劉霞,牛芳,王開運.小菜蛾抗藥性研究現狀及防治措施田[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3(9):363-365.
[5]梁沛,高希武,鄭炳宗.小菜蛾對阿維菌素的抗藥性及其交互抗藥性研究[J].農藥學報,2001,3(1):41-45.
[6]陳亦輝,鄭丹丹,洪廣,等.調理用冷凍西蘭花清洗除蟲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7,58(9):1553-1555,155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