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玥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發展,互聯網行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互聯網金融行業也隨之發展。與傳統金融相對比而言,互聯網金融行業可以彌補其許多缺點以及不足之處,并在傳統金融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可以說我國近些年來金融行業能夠如此迅速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對于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風險也是我們必須要加強重視的。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風險非常危險,并且極為復雜,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規避,是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中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從實際的發展角度出發,對于當前互聯網金融中存在的一些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
隨著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的橫空出世以及不斷發展,為我國金融改革的促進以及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傳統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的相結合,將金融服務的市場和界限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不斷推動著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進步。但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著極大的風險,比如技術風險、法律風險等等。這些風險的存在,極大程度的限制了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為促進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提高規避風險的能力、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性監管迫在眉睫。通過嚴格的監管,仔細的防范,可以有效的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避免我國的金融行業受到嚴重的打擊。
一、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一)低成本
與傳統的金融模式不同的是,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雙方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對交易者進行一定的了解,再根據彼此的需求,制定合適的交易方案、交易內容等等,在互聯網上完成資金的交易。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的交易,可以節省開設營業場所的場地費用、水電費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費用。對于消費者而言,通過互聯網就可以了解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金融產品,使得金融交易的成本進一步的降低,金融產品的銷售成功率大大增加。
(二)高效率
在用戶選擇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時,為其提供服務的不僅是另一方的服務人員,同時還有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有了這些技術的支持,用戶可以更加迅速的、全面的了解到計劃購買的金融產品的相關信息,并且更加簡單的辦理金融相關的業務,促進交易雙方能夠更快的完成交易,金融行業更加便利的進行。除此之外,在互聯網的支持下,交易雙方可以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進行溝通,隨時隨地完成對于金融產品的了解和購買,更進一步的提高了金融行業的效率。
(三)高風險
與傳統的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有著極大的優勢,同時也有著較高的風險。造成互聯網金融高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的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對于利用互聯網鉆法律的空子,逃避金融業務的法律約束的不法人員缺乏強有力的懲罰措施。從而導致了網絡詐騙的情況頻頻發生,金融違約的現象難以遏制。除此之外,我國的互聯網安全程度并不高,會很容易地遭到一些病毒和電腦黑客的侵入,導致信息的丟失,互聯網無法正常工作,給互聯網金融的運行造成巨大的損失。
二、互聯網金融所面對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的金融行業有著很大的差別,這就決定了它會面臨許多傳統金融不會遭遇的風險。這些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法律政策風險
我國對于傳統金融行業的法律法規已經足夠完善,但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相關規定還是略有不足。近些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電子簽名法》、《網上證券委托管理暫行辦法》、《證券賬戶非現場開戶實施暫行辦法》等等一系列的針對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但這些規定僅僅是在傳統金融行業的基礎上制定的,只能對傳統金融業務的網上辦理服務進行一定的監管,對于互聯網金融中出現的一些新的金融業務以及新的問題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例如在對于交易者的身份認證,個人信息的保護以及資金的監管中,都還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協議是目前互聯網金融交易中采用的通常規則,是在交易雙方將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基礎上所簽訂的合同,如果交易中出現了問題,則需要通過仲裁來解決。但由于缺少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實際仲裁中的責任確定,以及結果執行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二)業務管理風險
造成業務管理風險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目前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從業人員以及信息提供者,大多數都是由非傳統金融行業而進入的,這些從業人員往往在主觀上對于金融的風險缺乏相應的認知以及重視,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疏于管理。例如,網絡上有許多的貸款公司,他們借著高收益、高預期高回報的噱頭進行宣傳,卻對于可能存在的風險只字不提,導致許多民眾上當受騙,辛苦半生的財產無法追回。除此之外,許多第三方支付的平臺只是追求用戶的數量,在用戶注冊的時候,沒有對用戶的身份進行核實,甚至在大額資金的交易中都不使用U盾等安全校驗工具,使得用戶的資金存在著極大的風險,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其二,許多網絡金融公司對于風險的預防準備不充分,在金融市場出現巨大動蕩時,用戶的資金往往承受著極大的風險。此時,如果金融公司不能對風險進行及時的預測和防護,會導致用戶受到財產的損失。
(三)互聯網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依托互聯網技術才能得以實現的,因此,互聯網技術中原有的風險也會對互聯網金融造成一定的影響,成為其潛在的危害。例如公開的網絡通訊系統,不成熟的保密技術,以及計算機病毒和計算機黑客的入侵,都會使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雙方造成極大的損失。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主要由國外而來,缺乏自主研制的,安全性高的互聯網科技技術,不斷受制于國外的互聯網專利產權,對互聯網金融的整體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威脅。
二、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
國家要制定相對應的法律法規以及一系列的監管政策,加強對于互聯網金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在對于電子交易的合法性以及電子金融的安全性上做出及時有效的立法,對于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金融犯罪的不法分子,要加以嚴懲。要通過法律來明確數字簽名的合法性以及一些電子憑證的時效性,將互聯網金融中的交易雙方所需承擔的義務和所享有的權利明確化,合理化。在現有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要加大對于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犯罪的懲罰力度,使人們明確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犯罪,造成金融風險,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與此同時,還要對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公平性作出規定。在對于數字簽名的識別、電子交易憑證的保存和留底、消費者個人私人信息的保護以及明確交易雙方的責任等方面作出具體詳細的規定,是確保互聯網金融能夠穩定有序開展的必要前提。另外,針對當前出現的互聯網的融資服務,應及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互聯網融資的范疇。
(二)出臺有利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政策規定
在當今社會,互聯網金融行業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中的不足和缺陷,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點,會推動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所以,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要更加給予重視,在通過實際調研的情況下,從互聯網金融的實際特點出發,出臺相應的發展戰略,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進行規范和一定的引導。在幫助互聯網金融行業繼續發展的同時,也能對其所存在的風險進行提前的預防和規避。在確保風險可預防可控制的基礎上,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相關周邊產業,如物業行業、大數據等進行統籌規劃,在發展道路、稅收項目、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專業從業人員的培養方面,制定出臺有針對性的方案措施。
(三)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
目前,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業務量相對較少,但其參與面卻相當廣泛。許多消費者缺乏對于金融方面的專業性知識,對于自己所享有的權益以及可能承擔的風險都缺乏相應的認知,因此更要強化對于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金融業務的提供方要通過技術措施、服務質量等方面,使金融消費者對于各項金融消費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都有著明確的了解,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保障消費者應有的權益。除此之外,對于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機構應明確責任,以便消費者提高抵御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意識,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三、結語
目前,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這就代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可以迅速的擴大業務范圍,降低經營成本,但其中存在的種種風險給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如何正確的面對并處理這些風險,直接決定了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否持續的發展。應當加強對于互聯網的安全性監管,提高互聯網金融交易者的風險防范意識,推動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黎來芳,牛尊.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及監管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2017,01:52-54+68.
[2] 靳文輝.互聯網金融監管組織設計的原理及框架[J].法學,2017,04:39-50.
[3] 付楠.我國互聯網金融風險管控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19,2101:66-69.
[4] 張健.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與監管體系改革的路徑選擇[J].亞太經濟,2018,06: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