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瑩 袁野
摘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也是我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面臨專業人才不足、農業產業科技研究與應用不充分、文化服務不完善等問題,涉農高校需承擔應負責任與義務,推動卓越農林人才下鄉、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建立特色文化服務,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 涉農高校;鄉村振興戰略;路徑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0)20-027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0.071
Probe into the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erved by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O Xu-ying,YUAN Ye (Marxist Institute,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866)
Abstract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key to do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countryside and farmers” well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insuffici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industry, imperfect cultural services, etc. Therefore,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ll encourage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ersonnel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establish cultural services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that fully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Path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1]。文件充分肯定了黨中央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對我國“三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也充分說明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涉農高校作為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是涉農高校的本職責任與時代使命,亦是涉農高校具有的特色優勢。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社會各界集聚力量投入農業農村建設。目前,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已取得顯著成效,農村產業發展興旺,農民逐漸走向富裕,鄉村走向全方位振興。但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專業人才不足、農業產業科技研究與應用不充分、文化服務不完善等問題阻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涉農高校需承擔應負責任與義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助力。根據《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鄉村振興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戰略支撐”的要求 [2],涉農高校可從推動卓越農林人才下鄉、深化農業科技支撐、建立特色文化服務角度,服務鄉村全方位振興。
1 推動卓越農林人才下鄉
人才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 [3]。這一論述充分彰顯了人才對促進國家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性,高校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 [4],涉農高校與其他高校有所不同,立足農業發展的辦學特色決定其承擔為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卓越農林人才的任務,為實施鄉村全方位振興不斷輸送專業人才。
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就要緊密對接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新要求,不斷提高涉農專業學生的科研素養、專業水平和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一批能夠扎根田間地頭的高水平、高層次、國際化的創新型農林人才 [5]。首先,涉農高校應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水平,緊密對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專業農林人才的需求。術業有專攻,農業農村發展離不開專業農林人才的指導幫助,涉農高校進行高等農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專業人才。涉農高校應著力提高學生掌握農業生產技術、農村經營管理的能力與水平,讓學生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人才助力。其次,涉農高校應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實施鄉村全面振興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涉農高校要努力構建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產學研通力配合、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學方式方法,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復合型農林人才隊伍,使他們成為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力量 [6]。2020年上半年,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涉農高校號召未返校學生就地支援春耕生產,鼓勵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融入農業生產實踐。涉農高校學生在助力春耕的農業生產實踐中將理論知識與農民的“土經驗”相結合解決現實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充分彰顯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獨特優勢。最后,涉農高校應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學生從事農業農村相關工作。農業發展與國家強盛密不可分,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需要涉農高校時刻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性課程作用。涉農高校獨特的農業教育資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為農人才奠定堅實基礎。涉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主渠道作用,輔之以涉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色實踐教學,以及開設“三農問題研究”“鄉村振興戰略專題”等通識選修課程等,引導學生將青春夢想扎根于農業沃土,成長為知農愛農新型農林人才,自覺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擔負起強農興農歷史使命 [7]。
2 深化農業科技支撐
科技是支撐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因素。涉農高校作為我國農業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應在推動我國現代農業技術優化升級、提高我國農業科技的綜合效益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把農業科技研究成果充分應用到農業發展中,加快農業科研成果在農村的推廣應用,使科研成果價值最大化,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2.1 涉農高校應提高農業科學研究能力與水平 面對鄉村振興戰略所提要求,首先,涉農高校應在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農業產業優化升級、降低農業生產過程污染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如深化在農作物種植、果樹種植、溫室大棚構建、農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立足農業農村發展現狀,推動我國現代農業不斷繁榮發展。其次,涉農高校應提高農業科學研究的針對性。涉農高校進行農業科學研究,在滿足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的同時,要順應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將農業科學研究與綠色、循環發展理念緊密結合,以減少傳統農業生產各環節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在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實現“綠水青山”的生態建設目標,滿足鄉村全方位振興需求。最后,涉農高校應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作為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場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提供重大的農業科技戰略及政策相關理論研究,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大理論支撐。涉農高校要注重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建設,拓寬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載體與平臺,充分發揮其高端智庫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方案 [8]。
2.2 涉農高校應加強農業科研成果推廣應用 首先,涉農高校應重視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積極推動農業科研成果轉化。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業科研成果在具備學術價值的同時,也要具備應用價值,這是科研成果能夠實現轉化和推廣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涉農高校開展農業科學研究過程中既要重視科研成果的學術價值,同時也要對成果的應用價值及社會實踐的可行性予以高度重視,將農業科研成果的應用價值及其轉化推廣績效納入考核評價體系,提高農業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促進涉農高校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及推廣,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推動鄉村振興。其次,涉農高校應鼓勵相關技術人才在農業農村一線進行科學研究,因地制宜地解決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轉化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涉農高校應充分利用學校科技特派員下鄉的獨特優勢,通過特派員深入農村示范運用高校農業科技成果,將涉農高校先進的科研技術送入田間地頭,助力農業科研成果推廣轉化。涉農高校只有將科研成果真正應用到農業中去,才真正實現科研成果的價值最大化,推動農業農村繁榮發展。最后,涉農高校應積極建立校校、校企、校政聯合模式推廣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涉農高校要與其他高校、企業以及地方政府積極開展相關合作,深入推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探索農業科研成果高效應用于農業產業發展的路徑,共同推動涉農高校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致力于服務鄉村振興 [9]。
3 建立特色文化服務
馬克思在《<黑格爾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我國農村發展離不開農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涉農高校培養一批卓越新型農林人才進入鄉村,通過所學農業文化知識,推動農村工作進展,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要緊密融合現代農業文化,促進鄉村文化事業發展,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助力。
3.1 涉農高校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厚植農林人才文化底蘊 涉農高校在傳授農業科學知識提升學生專業文化素養的同時,可通過定期舉辦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優秀鄉村文化的活動,將傳統農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之中,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熱愛,使學生成為既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又具備較高人文素養的綜合型農林人才。這些學生畢業后進入農業農村開展相關工作,便能發揮正向引領作用,幫助廣大農民群眾樹立文化自信。
3.2 涉農高校應建立“校村結對文化幫扶”模式送文化下 鄉 例如,涉農高校可建立移動圖書館“送書下鄉”,為鄉村提供優質農業文化書籍,利用廣大農民群眾對農業文化的天然親近感,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涉農高校可利用寒、暑假期,組織師生進行支教活動“送智下鄉”。涉農高校支教師生不僅在鄉村開展一般性的文化培訓、輔導活動,而且還要建設由專家教授擔綱主講的文化大講堂,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傳統文化、講理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淳化民俗民風、凝聚民心民力,提升鄉村社會文明程度;涉農高校還可利用校內“三農”精品社團活動,組織師生與鄉村傳統文化藝人共同排練“三農”題材、優秀鄉土文化題材歌舞、戲曲、小品等節目,在鄉村舉辦文藝匯演,以身邊人、身邊事等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引領鄉村社會新風尚,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化農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3.3 涉農高校要成立鄉村文化產業服務指導中心,助力鄉村文化產業振興 涉農高校可通過扶貧第一書記與鄉村實現緊密對接,充分運用涉農高校特色文化資源為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指導,深入挖掘包裝打造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增強鄉村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涉農高校還可在校園內定期與線上同步對外開展鄉村特色工藝品、鄉村特色旅游推介活動,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宣傳作用,加大對優秀鄉村文化產業的宣傳推廣力度,推動鄉村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10]。
4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涉農高校對 “三農”事業做出的積極貢獻,并對涉農高校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1]。這一論述充分證明了涉農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作用。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的必然選擇,而涉農高校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涉農高校應積極承擔強農興農的責任與使命,通過培養卓越農林人才、提高科研能力與水平、建立特色文化服務,解決當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從而推動鄉村全方位振興。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2-06(001).
[2]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Z1):39-48.
[3]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 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習近平回信寄語全國涉農高校廣大師生[N].人民日報,2019-09-07(001).
[4]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教育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 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8(10):20-22.
[6] 吳森,柳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改革探析:基于產教融合的視角[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9,44(2):134-136,162.
[7] 魏文迪,馬建靜.新時代地方院校服務溫州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3):26-28.
[8] 宋希云,王仁高.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地方農業院校的新變革[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2):8-13.
[9] 鄭鵬,譚志遠,劉雷,等.農業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做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9(23):234,236.
[10] 韓嵩,張寶歌.地方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探析:以遼寧省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20(5):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