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妮
◆摘 ?要:改變物理教師與學生的教學與學習現狀,筆者的做法總結。教師從四個方面努力:一是從教材基礎知識概念規律中挖掘的各種科學方法。二是在實驗教學中滲透各種科學方法教育。三是在習題課中注意滲透各種科學方法。四是挖掘物理學史料中的各種科學方法教育。完成了物理教學的三維目標,有助于學生現階段學習,更重要的是影響未來的發展。教師應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教育教學目標,不斷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而努力探索,不斷前進。
◆關鍵詞:高中物理;科學方法教育及重要性;學生綜合能力;創新型
在物理教學工作中發現物理課現狀:“教者累,學者困”。每屆學生中總有學生對物理課的強烈感覺是“上課能聽懂,下課不會做題”,實驗操作更是“眼到手不到”。分析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從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身,正處于身體和心智發育趨于成熟階段,物理課學習所必需的綜合分析、應用能力欠缺;二是教師迫于應試教育和時間短的壓力,在教學中重知識技能傳授,輕科學方法情感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方法引導、情感培養。科學方法不是先天遺傳,而是通過后天教育習得的。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在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實驗技能的過程中,若能很好的受到科學方法引導和科學思維的訓練,從而體會物理思想和方法同時綜合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物理學習就會越來越輕松容易,積極主動性自然提高。2003年教育部出臺了《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物理教學的三維目標:強調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注重體驗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強調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彰顯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旨在將學生學習重心從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現就本人在教學中盡力改變此狀況的所思所做與各位分享:
一、從教材基礎知識概念規律中挖掘科學方法
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物理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滲透科學方法,物理科學方法本身來源于人類探索自然規律的的實踐中,脫離知識這個載體,科學方法無從產生.課堂是師生互動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識和物理方法的結合點,以教學內容為依托,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輕松掌握不同的科學方法。例如: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方法融入質點、點電荷、彈簧振子、單擺理想化模型建立,天體運動簡化為勻速圓周運動的合理性教學過程中;等效替換法融入合力與分力、合運動與分運動關系的教學中;極限思維法融入學習瞬時速度時;三角函數法解決矢量合成分解;假設法判斷彈力產生條件;學習電場物理量時與重力場對應物理量作比較融入比較法;比值法定義新的物理量;學習理論推導動能定理、動量定理及適應范圍時融入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方法等等。
二、在實驗教學中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學生完成教材要求的學生,實驗過程中蘊含著許多科學方法,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體會研究方法,并進一步轉化為自己的思維方式。例如:用控制變量法驗證牛頓第二定律、電阻定律、安培力公式等多量間關系;用微小量累積法測單擺周期、條紋間距、分子直徑等太小物理量的測量時;轉換法在驗證胡克定律時彈簧彈力的測定、測定動摩擦因數時滑動摩擦力測定;在微小彈性形變的顯示,庫侖扭秤、卡文迪許扭秤的實驗原理中光放大法;還有留跡法如在紙帶上打點、平拋軌跡所連的點、動量守恒驗證時小球的落點;合理外推法等等。教師在課堂演示實驗中也應積極進行科學方法教育.例如:演示除教材中提供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想法改變一些物理量如大小兩線圈間距離、小線圈在大線圈外運動速度等等來觀察產生感應電流的情況,通過操作經歷過程,體會靈感、分析、驗證的方法,然后上升為統一的理論,感應電流產生條件是閉合回路磁通量發生變化。課堂上掌握知識同時經歷過程、經歷方法,學生的實驗能力可以很好得到提高。
三、在習題課中注意滲透科學方法
習題能充分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教師應該站在科學方法論的高度去選擇習題,對習題進行歸類,對學生進行有效思維訓練,根據題中情景建立物理模型,讓學生自覺應用科學方法的變成一種思維習慣.例如:二級結論法解決特殊綜合考點;通過微元法把變力變為恒力,分析F-x圖象所圍面積求變力的功;除了運用物理量時間關系及位移關系,我們還可以運用數學中的二次函數法、圖象法求勻變速直線運動追及問題中物體間距的最大或最小問題等;電學實驗中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阻時總結、歸納常見測量方法并用圖像法進行其誤差分析;處理習題時由問題切入進行反推,逐步向已知分析,順藤摸瓜解決問題;題型的歸納總結法、形同質異法等等都是常用的科學方法。
四、挖掘物理學史料中的科學方法教育
教材中編進的物理學史很好的展現了科學家發現知識規律的過程,給科學方法教育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材料。例如:向學生介紹磁生電的發現歷史,菲涅爾、安培、科拉頓、亨利、戴維等科學家們不懈努力、遵循規律堅持探究,直到法拉第發現磁生電的奧秘;泊松亮斑的相關歷史介紹等等這樣的課堂補充激發了興趣更注重訓練了學生的理性思維,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很好將科學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也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對真理的執著追求,科學的發現總是必然與偶然的產物。
教師從以上四方面潛移默化影響啟發學生,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得到科學方法引導。即掌握知識、技能又提高了科學素養。不但有助于學生現階段學習,更重要是影響未來很好的發展。教師應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教育教學目標,不斷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人才而努力探索,不斷前進。
參考文獻
[1]劉成.2003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J].高中物理課與科學方法教育的融合《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06):52—52.
[2]閆增寧.高中物理課課堂教學中的科學方法教育[J].中學物理·高中,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