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江暢
摘 要:步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更加快速和便捷,因此信息爆炸時代正式來臨,在此前提之下大數據、新媒體、智能移動客戶端等快速發展,對于傳統媒體以及其傳媒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讓傳統媒體深刻地感受到了時代的需求。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媒體要想更好的生存,那么就必須融合最新技術,與新媒體、新平臺和新技術形成競合發展的模式。本文主要從廣播音樂節目現狀出發,剖析問題,從而找到融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更好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媒體融合;廣播;音樂節目;生命力
中圖分類號:G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25-0-02
在廣播電視鼎盛時期,無論是什么電臺或者頻率,在其節目的設置與搭配上都會設有音樂節目,而一些專業化的電臺音樂節目知名度很大、受眾覆蓋面也很廣,影響力非常高。可以說好的音樂節目為廣播電臺增色不少[1]。但是進入到網絡時代,新媒體崛起對傳統媒體形成了強烈的沖擊,網絡新媒體傳播音樂搶占了廣播音樂節目的市場和受眾,那么廣播音樂節目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創新融合,在新的視角挖掘廣播音樂節目的生命力,這是值得行業內部重視和思考的問題。
一、我國廣播音樂節目發展現狀
(一)廣播音樂概況
就我國實際情況而言,音樂廣播在人們娛樂生活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有數據可以佐證這一點:我國廣播人口覆蓋率已經在9.5成以上,聽眾規模高達6.5億人,而音樂廣播則是其中聽眾群體最多的節目。我國的音樂廣播興起于改革開放之后,隨著聽眾需求不同衍生出了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節目。這其中除了知名度和覆蓋面較多的綜合型音樂廣播之外,專業性最高的當屬類型化音樂電臺,這類電臺一般只針對某一聽眾群體,播放固定類別的音樂。比如有的音樂電臺只播放經典老歌,而有的只播放影視金曲,不同類型的廣播音樂節目滿足了不同類型聽眾的娛樂需求。
(二)我國廣播音樂節目面臨的困境
新媒體的崛起對于傳統媒體形成了巨大沖擊,這其中就包含廣播電臺,對于音樂節目也有一定的影響,當下我國廣播音樂節目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新媒體音樂廣播更優越。新媒體是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因此新媒體音樂廣播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與設備,能夠給聽眾帶來更好的收聽體驗,相比之下傳統音樂廣播節目則遜色很多[2]。
其次,傳統廣播音樂節目品牌力不足。對于當下社會而言,品牌力就相當于核心競爭力,而品牌的建設雖然已經受到了所有媒體節目的重視,但是在具體設計與執行過程當中,品牌力不足的問題卻十分突出。有部分傳統廣播音樂節目雖然會對聽眾做詳盡的調研,品牌相關意識強烈,但是卻沒有做到精準定位,依然想要全面覆蓋,所以導致宣傳重點不突出,效率低下等問題。
最后,聽眾年輕化激化了廣播音樂節目競爭。對于當代年輕人而言,新媒體的崛起給這屆聽眾提供了更為多元的收聽渠道與內容,所以出現了聽眾要求逐步拔高的局面。但是傳統廣播音樂節目的聽眾主要集中在學生與青年這個群體當中,而且更多的人是通過車載廣播收聽音樂節目,這與新媒體音樂節目的受眾高度重合,加劇了競爭,同時對于傳統廣播音樂節目產生了巨大的威脅,導致傳統廣播音樂節目聽眾不斷流失[3]。
二、媒體融合時代提高廣播音樂節目生命力的策略
就當下而言,融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傳統廣播音樂節目要想擴大市場占有率,那么必須要豐富其內容,真正實現“內容為王”,守住廣播音樂節目的生命力。具體來說,在融媒體時代要提高廣播音樂節目的生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策略:
(一)傳承創新,堅持正確導向
網絡時代的副作用就是信息大爆炸帶來的價值與取向問題。當下許多音樂作品的價值觀與審美情趣存在問題,而且還有大量的跟風歌曲、口水歌、腦蟲歌,很容易使聽眾產生視聽疲勞,影響聽眾欣賞。在這方面有的傳統廣播音樂節目堪稱表率,不但能夠堅持正確的導向,同時還能夠傳承優良傳統,融合新媒體技術進行創新,使節目煥發出新的活力[4]。舉例來說,知名度非常高的《經典947》,是中國內地非常專業的經典音樂廣播頻率,在流行音樂大行其道的當下,經典947一直致力于向聽眾普及古典音樂,推出了《音樂新空氣》《與你共享》《輕松樂逍遙》等節目,另外對于古典音樂愛好者,經典947還開設了《縱橫經典》《古典導航》等等節目,詮釋古典音樂的內涵并進行分析,做到了推陳出新,獲得一大批忠實的聽眾。經典947借助音樂提高聽眾對于美的鑒賞能力,通過音樂也帶領聽眾了解了不同國家古典音樂的區別,讓聽眾能夠享受其中,這才算是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值得所有廣播音樂節目借鑒。
(二)做內容要有新視角、新題材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思想水平以及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音樂作為人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現代人對于音樂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編輯應當站在受眾的角度,將音樂與人們的精神需求完美融合,借助不同的話題與需求,讓人們透過生活更加貼近音樂。簡單來說就是音樂節目需要與時俱進更加貼近實際生活。傳統廣播音樂節目一般是主持人先進行一段簡單的背景介紹進行鋪墊,然后播放具有代表性的音樂,甚至還有主持人插科打諢胡亂調侃之后,播放詞曲蒼白的歌曲來湊數,這樣的音樂節目很難贏得受眾歡心,更難增加受眾黏性。所以廣播音樂節目要想做到繼承創新,換發新的生命力,那么在內容打造與策劃上面就應該有更多的新視角和新題材[5]。比如說《李峙的不老歌》就是廣播音樂節目轉型比較成功的典范。以生活中的話題為引子來引出音樂內容,節目當中既聽得見陽春白雪的音樂作品,也聊得了日常生活當中的家長里短,話題更有參與度,更加貼近聽眾生活群體的定位。《聲報》曾經這樣評價,李峙的節目中不僅有音樂,還有便利店吵架的小兩口,以及電臺大院里的流浪狗小黃、小黑,你聽不見驕傲自滿,也找不到光環和偽裝。讓聽眾能夠在節目中卸下生活與工作中的疲憊,在音樂中找到情感的共鳴。
(三)注重節目品質,分享獨特觀點
在互聯網時代缺少地從不是信息,而是獨特的觀點和意見,音樂節目尤為如此。當下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來越多,聽眾可以通過網絡來了解音樂與歌曲信息,因此對于廣播音樂節目的內容與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簡單介紹歌曲,隨大流的音樂評論已經很難滿足聽眾日益提升的品位。如果想要獲得聽眾青睞,僅僅有好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中肯的音樂觀點,在這方面一些品牌影響力比較大的音樂節目不僅有不同曲風和類型的音樂,同時主持人或者相關音樂編輯也會分享對音樂的獨特感受與理解,將自己的觀點與聽眾進行分享和互動,讓聽眾參與進來,增強聽眾對于音樂節目的黏性,讓廣播音樂節目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四)利用新媒體資源,拓寬參與渠道
在融媒體時代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沖擊,但同時也帶來類很多機遇。相比于傳統單向傳播方式,當下電臺與聽眾進行互動更加方便,尤其是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音樂節目與聽眾互動的渠道與方式不僅僅局限于電話、短信、微博等方式,更有多種平臺為聽眾提供互動[6]。互動渠道的拓寬對于廣播音樂節目而言是增加聽眾粘性與節目自身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缺少互動,那么廣播這種形式的魅力就會大大削減。舉例來說,對于廣播音樂節目而言,聽眾與主持人進行有效互動,那么對于聽眾而言,是一次表達感受、豐富音樂理解的機會,但同時對于主持人以及這檔節目而言,聽眾的觀點和意見能夠激發節目策劃靈感,為豐富節目內容提供幫助,同時增加聽眾對于節目的喜愛度,這正是廣播音樂節目煥發生命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音樂節目要煥發生命力,必須學會合理利用新媒體資源,拓寬聽眾參與渠道。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視域之下,對于廣播音樂節目來說,要做好節目最核心的點在于站在用戶的角度出發,節目內容編排直擊用戶需求與痛點,從而達到吸引用戶的目的。但是這對編播人員的音樂功力與情商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編播人員必須能夠站在受眾的角度進行音樂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用戶的青睞和期待,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內容才能夠骨肉豐滿,在這種基礎之上構建的“互聯網+體系”才能夠發揮最大的價值。做到這一點才能夠保證廣播音樂節目永不過時,成為豐富人們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
參考文獻:
[1]王帥.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困境與出路[J].記者搖籃,2020(06):121-122.
[2]宿旻.廣播音樂節目媒體融合發展思考[J].西部廣播電視,2020(10):69-70.
[3]萬虹,駱賓.新媒體時代廣播音樂節目的發展對策研究[J].傳播力研究,2020,4(04):37-38.
[4]王雷.新時期關于提升廣播音樂編輯能力的若干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3(30):126.
[5]李兆陽.融媒時代廣播音樂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素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9(03):138-139.
[6]景宇陽.對新媒體環境下優化廣播音樂節目制作的探討[J].黃河之聲,2018(1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