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哲
【關鍵詞】淺表性膀胱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期經尿道手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6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023-01
膀胱癌屬于惡性腫瘤疾病類型,為泌尿系統多發疾病,該疾病以50歲以上人群為主要發病群體。淺表性膀胱癌又稱為TaG1-T1G3所有腫瘤,其發生率約為新發膀胱癌總發生率的50.00%以上,而且具有明顯的治療不徹底復發率。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是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礙的典型誘發疾病,而且導致淺表性膀胱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合并率增加。臨床針對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疾病特點,以采取手術治療方案作為優選治療手段。臨床相關資料指出,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案具備手術損傷少,手術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速等優勢。故此,本文旨在探討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分析?,F簡述如下。
1.1資料
運用隨機信封方法進行分組設計,將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我院50例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同時間段50例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設為實驗組。實驗組:50例男性,年齡41-69歲,平均年齡為(53.65±2.85)歲;病程時間:3-24個月,平均病程時間為(6.50±0.25)個月。對照組:50例男性,年齡40-68歲,平均年齡為(53.40±3.05)歲;病程時間:4-23個月,平均病程時間為(6.35±0.30)個月。兩組患者的人組數據有可比(P>0.05)。
1.2方法
實驗組實施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法,具體如下:(1)TURBt治療方法。手術前30min給予廣譜抗生素,靜脈注射,沖洗液選擇生理鹽水;接著給予膀胱插入電切鏡外鞘及鏡芯;借助手術鏡仔細觀察具體腫瘤病灶情況;給予電切腫瘤基底部;觀察有無出血,若無出血現象,則可給予蒸餾水200mL膀胱灌注,留置5min,接著給予膀胱沖洗(無菌生理鹽水),停止標準為沖洗液顏色變淡。(2)TURP治療方法。在前列腺中葉以電切,直至精阜上緣為止,接著以順時針方向對前列腺兩側葉進行切割,對精阜周圍尖部切割,并進行前列腺表面電切修整。對照組采用分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法,具體操作與實驗組相同。兩組手術后均給予常規護理,如生命體征監測、導尿管留置、常規術后膀胱沖洗、給予靜注抗生素等。
1.3觀察指標
對照兩組的應用療效,包括(1)手術指標,即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以及住院時間,(2)術后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經SPSS19.0處理數據,進行t檢驗、x2檢驗,求P值。
2.1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比較
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較對照組減少,而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及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縮短(P<0.05)。

2.2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情況比較
實驗組有1例復發,術后復發率為2.00%;對照組有7例復發,術后復發率為14.00%;實驗組的術后復發率較對照組降低(x2,=4.8913,P<0,05)。
淺表性膀胱癌即非肌層浸潤型膀胱癌,可以劃分為T1期、Ta期。雖然盡管淺表性膀胱癌屬于初期腫瘤,但由于該腫瘤具備一定侵襲能力,而且固有層內伴有淋巴管、血管較多,容易發生種植形式轉移,因此,其腫瘤轉移幾率、擴散幾率較大。臨床相關研究報道指出,目前我國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發生率約為7.00-8.00%,因此臨床需加強重視,積極治療,以改善預后。
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往經常選擇分期手術治療方案,即TURBt方法、TURP方法;但相關臨床研究分析得知,若單獨實施TURBt方法后,患者的術后復發率高,而且TURP方法的術中大出血發生率高,需給予輸血治療,并導致費用問題等增加。而給予縮短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開展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法,患者的下尿路梗阻、排尿障礙等問題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其次,由于同期手術電切,給予化療藥物灌注,從而術后復發率降低,而且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損傷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1)實驗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而且各項手術指標時間(手術時間、術后留置導尿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說明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法的開展可以提高患者的手術質量,促進預后;(2)實驗組的術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在臨床工作中開展實施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法可以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相關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綜上所述,實施同期經尿道手術治療方法可利于縮短淺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可利于降低術后復發率,有理想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