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楨
【關鍵詞】優質護理;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疼痛評分、并發癥;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268-01
肝內外膽管結石是一種常見的肝管匯合部上方分支膽管內結石癥狀,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部疼痛。肝內外膽管結石可導致患者出現肝管梗阻,并誘發患者出現膽管狹窄、感染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手術是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有效手段,微創手術因具備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備受臨床青睞。為探究在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中應用優質護理的效果,選取100例患者行實驗,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內收治的100例行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實驗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自愿參與并簽訂了實驗同意書;(2)患者均于本院實施手術,手術成功且術后各項臨床指標平穩;(3)患者無心血管重癥疾病或肢體功能障礙。排除標準為:(1)患者有膽管結石手術史;(2)患者有其他實驗參與情況。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34.5-75.0歲,平均(41.8±9.1)歲。利用隨機數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50例)和實驗組(50例),比較一般資料,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數據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術前健康教育。基于患者的性格、教育程度等選擇恰當的方式向患者介紹疾病相關的知識,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配合患者行手術準備,及時告知治療的相關事宜;(2)心理護理。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選擇恰當的方式對患者行心理疏導,使患者了解微創手術的優勢和效果,使之能有平穩的心態,以積極向上的態度面對手術治療;(3)疼痛護理。及時給予患者疼痛護理,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術后疼痛這種正常現象,指導患者利用深呼吸、按壓腹部、調整體位、交流、娛樂等方式方法分散疼痛注意力、緩解疼痛,必要時可使用止疼類藥物;(4)引流管護理。加強術后引流管護理,密切觀察患者腹腔引流液情況,保持引流管通暢、避免壓折,及時更換,防范患者感染;(5)飲食護理。術前禁食,術后積極聯系營養師為患者設計科學的飲食方案,囑患者清淡飲食、少食多餐,必要時可輸注氨基酸保證患者機體營養需求。(6)出院指導。引導患者辦理出院手續,告知患者飲食、作息、生活等方面的注意事項,定期隨訪,引導患者保持規律生活。
1.3觀察指標
(1)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記錄患者的并發癥(傷口感染、術后出血、膽管炎、膽道殘石等)發生情況,計算并發癥發生率;(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情況,分值越高說明患者越疼痛;(3)利用本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護理越滿意,以得分不少于80分者為“滿意患者”,計算患者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使用“X2檢驗”和“t檢驗”進行驗證,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的各項調查結果比較
(1)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肝臟是人體最主要的代謝器官,肝道是肝臟分泌、排泄的通道。肝膽疾病同時發生的概率極高,肝內外膽管結石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易誘發膽道感染,患者病情易反復、治療難度大。微創手術是伴隨現代醫學技術快速發展而產生的新的醫療技術手段,雖然具備創傷小、出血少、患者恢復快等特點,但微創手術仍然屬于有創治療,術后患者會出現傷口疼痛、心理焦慮等問題。因此,必須給予患者一定的護理干預手段,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優質護理是一種立足于常規護理的新型的護理模式,充分的考慮了患者的切身利益,利用先進的護理理念指導護理實踐,優化并完善護理配置,能夠有效的提升護理的質量。本實驗亦證明,接受優質護理的實驗組患者的護理后的疼痛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指標(2.4±0.5分、6.00%、92.00%)均明顯優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對應指標(5.7±0.5分、30.00%、64.00%),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充分證明在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中應用優質護理具備優勢。
綜上所述,在微創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術中應用優質護理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減少患者的不良問題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