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斐
(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 河南 鄭州 450000)
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漫長歲月里,人類自身的演進與發展離不開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人類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環境。在人與環境形成的系統中,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環境對人類影響最深遠的莫過于居址的選擇,年代越久遠,影響越重大,甚至具有決定性。古人改造自然的能力還很有限,自身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周圍的環境。良好的居住環境有利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反之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人類不是從誕生之初就具備選擇良好居址的能力,而是由于自身趨利避害的本能,在同環境不斷磨和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的。
從人類最初的居址發展到城市,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城市是一種不同于鄉村的聚落形態。它是一定時期、一定地域內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最早的城市應出現在龍山時代[1],鄭州商代都城應屬于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的最初階段[2]。
都城所在地的選擇及建設,對每個政權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史念海先生在《我國古代都城建立的地理因素》[3]一文中提到的觀點是十分精辟的。鄭州商代都城作為早期的王都,自然也遵循了這樣的原則。
鄭州商城發現于1955 年,位于今河南省鄭州市市區內。城址平面為東北角不規則的五邊形,周長約7 公里,面積約300 萬平方米,是商代前期規模最大的一座城址。
商湯滅夏,選都何處,必然有其相應的環境因素。鄭州北鄰黃河,西依嵩山,東南與廣闊的黃淮海平原相連,介于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之間,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現在我國亞熱帶與溫帶氣候的分界位于秦嶺—淮河一線,鄭州正處于暖溫帶的南部,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為6 ~8 個月,年平均氣溫約14.2℃,一月平均氣溫約為-0.3℃,七月平均氣溫為26℃~28℃,雨量適中,年降雨量為600 ~750 毫米,且集中于夏季,雨熱同期,這種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4]。而在3000 多年前的商代,亞熱帶的北界要比現在偏北一些。雖然具體在什么位置學術界還存在較大爭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鄭州地區應包括在當時的北亞熱帶之內[5]。也就是說,鄭州當時的氣候要比現在溫暖得多。竺可楨先生認為,在近五千年的最初兩千年,即從仰韶文化到商代晚期,大部分時間的年平均溫度高于現在2℃左右,一月溫度大約比現在高3℃~5℃[6],降水量也比現在的豐富。另外,從農作物的種植情況也可反映出當時溫暖濕潤的氣候。在鄭州白家莊商代遺址中曾發現稻殼的痕跡,在商代鄭州的植硅石組合中,特殊啞鈴形(兩端具有勺形凹口)及其排列方式(葉脈長軸垂直) ,是典型的水稻扇形植硅石,也都表明了水稻的存在[7]。水稻種植的存在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當時的氣候狀況。
從整體上看,鄭州地區是一片廣袤的平疇曠野,屬黃河沖積平原,從小區域來說,這里又存在著許多起伏不平的山岡丘陵,這種環境有利于生物的多樣性,對農業發展也很有利。當時鄭州所處嵩洛地區的土壤,屬于棕壤的褐土(俗稱黃土) ,是一種肥力較高的土壤,有利于早期農業的產生與發展。特別是鄭州商城位于滎澤和圃田澤中間的高阜之處,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水性良好,適耕期長,保水保肥性好,且利于石鏟、木耒等原始農業生產工具進行開墾與直播,也利于開挖水井及水渠等進行農田灌溉,這對當時農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在商代時,鄭州附近有賈魯河、金水河、熊耳河、索須水、七里河、潮河、古黃河及今已不存在的古濟水等大小河流。鄭州商城位于熊耳河、金水河之間。商城西北有滎澤,東有圃田澤,還有《鄭縣志》所載的城東約2.5 千米的“城湖”,約十千米的“梁家湖”,約6.5 千米的“螺螄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澤藪,由此便構成了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水文景觀[8]。這種分布均勻的河流、湖泊對古代的澆灌,以及人們的生活用水是十分有利的。
《國語·周語上》記載:“昔伊、洛竭而夏亡。”宋柏松和張松林兩位先生據此和其他一些文獻資料推斷,夏末發生了重大的旱災,湯選擇鄭州建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鄭州地區有著豐富的水資源[9],這種說法也是值得我們去借鑒的。
另外,鄭州地區作為四方交通的中心地位也是商湯定都的重要原因。從地理形勢上觀察,鄭州位于河南的中部偏北,北望太行山,南裹嵩山,東部為坦蕩的華北大平原,西連九朝故都洛陽。往西抵虎牢關可入洛陽盆地,東逾汴、徐可至于大海,北通幽燕,南達湖廣,為后世所謂的“十省通衢”之地,歷代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從考古發掘實物資料即可發現,舊石器時代中期鄭州地區即為華南與華北的南北交通要道和文化交匯地帶[10]。新石器時代,尤其仰韶文化時期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陶器中即有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屈家嶺文化和北方文化交流融合的跡象[11]。到了龍山文化晚期和洛達廟早期,人們就在此建了村落[12]。而進入夏商以后,以嵩山文化滋養和培育的中原早期文明更是吸引著四方部族的交流和融合,鄭州地區在交通樞紐方面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商末帝辛征人方就是從殷墟出發,然后在這里折而向東[13]。商王朝后期盡管都城早已不在此地,但這里仍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在鄭州商城始建和使用年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
都城的選址及建設,對歷朝歷代都是不可忽略的大事,能夠對其造成影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統治者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考慮都會左右都城的選擇和建設。
從上文對鄭州商城的分布、形制與環境關系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商代統治者在選擇都城的地點時,都選擇了自然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地勢險要的地區。在具體建造都城時,也體現了對環境的適應及保護意識。總之,環境對鄭州商城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某些方面,環境因素甚至成為人們在作出重大決定前優先考慮的條件。由此也可以看出環境研究與分析在考古學研究中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