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六號開始,我寫了一批小說。寫第一篇時并沒有要寫成一個系列小說的想法。是從第二篇寫到一半的時候,決定給本來和房子沒關系的主人公,設計一個關于房子的困境,同時有了要寫一批和房子有關的小說的念頭。當時我想把這個系列叫作“租來的房子能叫家嗎”,一共十二篇,每篇八千到一萬字。有了這個想法后,我回過頭去看之前寫的那篇,主人公竟然也有關于房子的苦惱。除了主人公都有一個關于房子的苦惱之外,這些小說還有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主人公都來自農村,他們大都是通過考入大學這種手段來到城市的,他們的家境都很普通,有的甚至可以算得上貧窮。當然若干年后,他們的人生應該說已經擺脫了貧窮,就像許多人說的,“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到現在為止,小說主人公們涉及的關于房子的煩惱大概有這些:因為征信問題,銀行不給主人公放貸,主人公的煩惱在于,怎樣讓開發商把首付款退還給他;已經過了合同里約定的交房時間好幾年了,開發商卻仍然沒有交房的跡象;主人公給一個同學發短信借錢,雖然此刻他身無分文,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借到首付款,他能借到錢買上房子嗎;因為孩子上學的原因,主人公不得不在學校附近租房子,學校附近的房子又破又貴,主人公多想住進自己嶄新的大房子里去啊;主人公的男朋友騙她說已經交了首付,但婚后主人公才發現,丈夫早已偷偷把那個房子給退了,從此丈夫再也沒有買房子的嘗試了;還有一個主人公的小區開發商收了燃氣初裝費,卻用作他處……
再來說說我這些主人公的職業:他們有讀完碩士在民辦高校當老師的;有大學畢業后考公務員進入機關寫材料的;有在私企工作跟著老板干了十多年,眼看著的公司越來越大,老板越來越有錢卻越來越疏遠他的;有在報社做編輯的;有在小公司打工,過段時間就換工作,三十好幾歲了仍然一事無成的……
為什么要寫這樣的小說、這樣的一些人物呢?
因為那些關于房子的煩惱和困境,要么在我身上發生過,要么在我認識的人身上發生過,而這些主人公的職業,全都來自我認識的人。也就是說,這些小說都來自我的生活。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直到二十歲考入大學,才來到了真正的城市。在上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所了解的就是讀高中的那個小縣城以及讀初中的小鎮還有讀小學的那個村子。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認識的大部分都還是跟我有一樣經歷的人們。我們都已經四十歲左右了,站遠了看,我們這些人這么多年最大的煩惱是什么呢?是的,我們共同的煩惱是房子。我們當中大部分買了房子,但是只有少數的一兩個人真正把房子問題解決了,剩下的人仍然被房子問題困擾著,比如:房子對口的學校不夠好,運氣好的得到了機會讓孩子上了個好學校,卻不得不去租房子住;大部分人呢,感覺自己買的第一套房子不夠大,隨著孩子長大,家里變得越來越擁擠了;有些人已經買了第二套房子,但是還房貸讓大家花錢的時候變得縮手縮腳;等等等等。
房子確實扮演了我們這些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角色,我們當然也會面臨愛的困境、面臨婚姻的困境,也可能有其他心理上的創傷,但無論在哪種困境中,都包含有房子的困境,它像一條脊椎骨一樣,是最大的、最重要的存在。這就是我要寫這個系列小說的原因。
一位看過這批小說的朋友,有一天突然對我說,你為什么現在都寫關于城市的小說,為什么不再寫農村題材了呢?確實是這樣,除了剛開始寫作時,我寫過一些關于農村的小說,后來寫的就全部是關于城市的小說了。為什么不寫農村小說了?因為我發現如果要去構思一篇關于農村的小說,已經找不到鮮活的素材了。我離得太遠了,離開得太久了。我現在想到農村,全都是小時候的記憶:照進屋子的陽光里浮動的塵埃,風中搖曳的楊樹的葉子,兩條在夕陽里往遠處一直延伸的電線,黃昏貓頭鷹的叫聲……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記憶越來越給我帶來美好溫暖的感覺。
至于現在的農村,我回去時,就只能看到老人了。我和那些在小縣城生活的小學初中同學聊天,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其實也都是城市的困境:比如買房子,比如找工作,比如買車,再比如怎么把孩子送進好的學校讀書,等等。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現在回去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想一想,最近的一次已經是兩年前了。農村的生活現在不會對我構成困擾了,或者說已經不再觸動我。因為這個原因,有好幾年的時間,我覺得自己再也寫不出小說來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看了許多書,向好多人請教,經常在某一個瞬間,覺得題材匱乏的問題馬上要解決了,但是真要動手寫就會發現,問題仍然在那里。直到去年十二月六號,我才把問題真正解決了。后來我回想,之所以能重新啟動創作,無非是從別人那兒獲得了對世界新的看法,我找到了自己的“秩序”,也就是我的目光終于落到了我所熟悉的“這類城市”上。
所以,現在我常常到街上去?!洞篪B騰空而去》這篇小說的靈感,就來自我在街上看到的一個給房東打電話請求推遲房租的中年男人。我發現在街上,我總是能被某一個真實生活的瞬間給打動。而這種真實生活的瞬間,一般情況下在富麗堂皇的建筑物里是看不到的。那里人們走路的姿勢,說話的腔調,穿著打扮,都明白無誤地顯示出他們不由自主地處于表演狀態,像給房東打電話請求推遲房租這種事自然不會發生。而我恰恰愛把目光投在大街上這些小人物身上。
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包括我,在面對老家的人們時,總想表現出一副自己過得很好的模樣,在虛榮的驅使下做出過許多奇怪的舉動。但現在,我們已經放棄這個打算了。好多次,我聽到我的初中同學說出這樣的話:能留在大城市已經很不錯了,能有個住的房子就很不錯了。是的,我們這些中年人不再吹噓、不再假裝自己過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