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1日,受李克強總理邀請,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來到國務院小禮堂。李克強勉勵選手們要努力做大國工匠,把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的歷史性突破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他說:“推動中國制造和服務邁上中高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一代青年技能人才肩負不可替代的使命。”
世界技能大賽是最高層級的職業技能賽事,也是展示和交流先進技能的重要平臺,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
從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開始,一批批中國青年技術工人站上世界級競賽的領獎臺,一次次讓“中國制造”閃耀在世界技能的舞臺。
在這些載譽歸來的年輕技工中,有實現金牌零突破的中國“好焊”曾正超,將每道魚鱗狀焊紋間最寬與最窄的地方焊接得分毫不差;有先后兩屆蟬聯冠軍的張志坤、張志斌兄弟,成為數控銑項目和塑料模具工程項目中的佼佼者;有強強聯合的廣州胡耿軍和云南鄭棋元,打破了移動機器人項目韓國五連冠的世界紀錄。
16枚金牌、14枚銀牌、5枚銅牌和17個優勝獎,中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榮登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
上海更是作為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舉辦地,接過世界技能組織會旗。至此,世界技能大賽開始進入中國時間、上海時刻。
看著高高掛起的五星紅旗,回想起2011年首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那一幕,第三次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的張立新感慨萬千:“當時,逐一聯系開設有比賽項目相關專業的學校,根本找不到參賽的人。不是技術不過關,就是語言不行,要不就是還沒搞懂究竟要比什么。”
然而,不到10年后的今天,一塊又一塊大賽獎牌已經與迅猛發展的中國工業一起,鐫刻在中國制造的里程碑上。
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肖星星實現了我國在電氣裝置項目金牌零的突破。他說:“我是個幸運兒,趕上了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爭當技能人才的好時代,有了人生出彩的機會。”
參賽之前,肖星星和他的同伴們是來自偏遠地區的農村娃,是散落人群就找不到的無名之輩。
參賽之后,他們成了聚光燈下的寵兒、青年技術工人的偶像,勞模工匠榮譽等身,有的高技能人才還破格成為最年輕的副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顯然,年輕技工每天十幾個小時的辛勤汗水,技術學院以賽促學的激勵機制,國家造就技能型勞動者大軍的扶持政策,共同鋪就了高技能人才走向成功的漫漫征途。
目前,盡管我國技能人才已達1.65億人,高技能人才卻僅有4791萬人。技能人才的素質、規模和結構,仍然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需要。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祝賀中國選手在大賽中取得的佳績,同時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新一代大國工匠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