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理中
內容提要 近年來,安徽新媒體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新聞輿論工作,著力在中央廚房建設、移動與視頻傳播、技術平臺支撐、政務服務、地方頻道、融媒體工作室六個“著力”上下功夫,推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融媒體新聞作品,在加快新媒體建設、提升新媒體影響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安徽新媒體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新聞輿論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部署要求,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在六個“著力”上下功夫,推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融媒體新聞作品,2019年有2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4件作品獲全國“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精品獎,中安在線“中安時評”欄目被中央網信辦評為“全國優秀網評欄目”,81篇作品在國家有關部委、省直有關部門的評比中獲獎,在加快新媒體建設、提升新媒體影響力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媒體融合,關鍵在融,前提是合。建設好新媒體,必須充分發揮“中央廚房”媒體融合核心平臺作用,以“一體化發展”理念建新媒體、管新媒體、用新媒體,實現各媒體各端口內容建設一體化考慮、一體化推進、一體化考核。近年來,集團大力探索中央廚房常態化運行機制,充實融媒體指揮調度中心職能,整合內容策采編發人力資源,再造采編審核發布流程,推動新媒體發展從物理相加走向化學質變,實現了相加到相融“1+1>2”的效能。內容生產上,實行總編輯負責制,統籌每日新聞重點選題策劃、新聞采寫和信息采集、融媒體產品制作、內容審核把關、集團自有媒體平臺及第三方平臺的矩陣發布、新聞傳播力分析及評估考核,有效落實了安徽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的部署要求,提高了新聞策采編發的時效性、針對性、精準度,提升了融媒體產品原創力、傳播力、影響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啟動以來,集團“網端報微視”傳播矩陣共同發力,各端口將信息制成短視頻、H5、AI主播說新聞、MV等各式融媒體產品,先后推出《我在!戰風戰雪戰疫情》《安徽戰疫記》《虛擬主播來盤點 安徽各地“大喇叭”喊話大PK》等2300余篇原創融媒體作品,其中792篇被學習強國總平臺選用,奏響了全省上下眾志成城、共抗疫情的最強音,凝聚起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強大力量。
群眾在哪里,陣地就在哪里。順應網絡傳播移動化、視頻化等發展趨勢,就要加強話語形態、呈現方式、傳播渠道等方面創新,與網民群體特別是青年網民群體所思所想同頻共振,不斷提升宣傳的有效性。集團重新高度重視客戶端、手機報、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移動端平臺發展,注重微視頻、動漫、手繪、圖說、直播、H5、VR、Vlog等形式的全面應用,努力推出適合移動傳播的優秀融媒體產品。其中《平凡造就偉大!葉連平:留守兒童的“擺渡人”》《圖說安徽工業70年》《禮贊新中國,安徽人這樣表白》等一大批貼近年輕人喜好、符合手機端傳播的融媒體產品,閱讀量都超過10萬+。微電影《黑洞》,被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等官方微博微信轉發,總點擊量超千萬,獲得第四屆“平安中國”微電影一等獎,并在中央電視臺12套節目播出。突出網絡直播和視頻傳播,去年組織網絡直播120余場,其中完成省政府新聞辦組織的新聞發布會圖文直播70場,完成“2019年世界制造業大會”圖文直播,在線瀏覽量達百萬余人次,完成省政協月度專題協商會的直播6場,超過1000萬人次觀看。圓滿完成“安徽2019年新年音樂會”“安徽省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進校園”“安徽省勞動模范工匠大師進校園”等視頻直播40余場,網絡在線觀看人數累計超1000萬。
內容為王,技術為要。新媒體建設要重視技術的支撐引領作用,把技術建設和內容建設擺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新技術引領媒體融合發展,驅動媒體融合升級。針對集團媒體端口眾多、采編力量分散、傳播效果不顯的短板和弱項,2019年,集團著力“云技術”,謀劃“安徽云”媒體融合平臺建設,利用大數據、云存儲、AI等新興網絡技術,提升了信息抓取、存儲功能,建構了數據分析模型,優化了分發路徑,為集團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安徽云”平臺首先是一個集約平臺,將“策、采、編、發、推”等各個采編環節、采編力量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時聯動,提高新聞生產力水平和質量。其次是一個協作平臺,使集團各有關部門集合在平臺上,實現指揮有序、信息共享、協作有力,提高單兵作戰效能。再次是一個智能平臺,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輿論熱點,反饋傳播指數,明確傳播方向,達成傳播目標。目前“安徽云”平臺“一云一端一平臺”三大子項目已基本建成,即將正式上線。
新聞傳播價值,服務集聚用戶。著力政務服務,就是要借助主流媒體政治優勢,強化公信力,提高服務力,搶占更多入口,打造更高平臺,拓展更大空間,從而實現聚攏用戶、提升影響的目標。集團早在成立之初,依托強大的新媒體內容運營團隊,承辦了“安徽發布”新媒體平臺運營維護服務,以及線上線下活動策劃服務。隨后,又通過積極爭取,承接了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安徽紀檢監察、安徽省人大、安徽省政協、學習強國安徽平臺等省級新媒體的內容發布及運營工作,組建了由一線業務骨干組成的“政務新媒體中心”。由此開始全面建設以政務服務為核心的新服務業態,通過提高新媒體運營服務、技術服務、榜單數據咨詢服務等多種服務輸出,逐步構建全省政務新媒體傳播體系。截至目前,集團以“安徽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和“安徽紀檢監察”等重點省級賬號為牽引,推動政務服務向縣區、鄉鎮延伸。直接承接省直、市直和縣(區)單位政務服務60余家,覆蓋人群超1億人次,各類政務賬號累計閱讀量50億。其中,集團代運維的“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和“安徽紀檢監察”在全國同類政務公眾號排名中始終穩居前三,政務服務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
堅守公信力、提升影響力、擴大覆蓋面,是區域性媒體集團立足之本。無論是體制創新、流程再造、內容提升,都要因地制宜、管用有效。著力“地方頻道”,就是要深度挖掘本地新聞資源,面向縣區等基層單位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服務,新聞報道和信息服務同樣“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從而激發新聞生產傳播的活力、創造力,增強主流媒體的引導力、影響力。去年年中,隨著中安在線馬鞍山頻道正式開通上線,全省16個省轄市實現了全覆蓋,“中安在線主網+16個市地方頻道”同頻共振、精準傳播的網絡宣傳平臺集群形成。與周邊省級網絡媒體相比,安徽布局地方頻道起步較晚,但是今天再晚都是早,明天再早都是遲。沒有辦不到,只有不敢想。依托地方頻道,衍生的宣傳及政務服務業務也在逐步拓展,“地方頻道+政務”“地方頻道+輿情”“地方頻道+技術服務”等服務模式已初具雛形,成為集團新聞宣傳和市場運營的一個亮點。
全媒體時代需要全媒體人才。作為背靠黨媒的融媒體工作室,以產品導向和服務導向來重構流程,組織上推行扁平化管理、賽馬制選才、創新性激勵,業務上講求跨部門協作,專業化組合,項目制施工,是激發創新活力、釋放人才紅利的絕佳平臺。為適應移動互聯網傳播變革,2016年9月集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第一家定位為融媒體產品生產的主題工作室——徽喜鵲工作室。2018年9月,集團組建“徽鏡映像”工作室,聚集專業攝影記者力量,創作了大量高清晰、可視化、沖擊力強的圖片新聞報道產品。去年3月,集團總結成功經驗,在既有的“徽喜鵲”“徽鏡映像”兩個工作室的基礎上,先后分兩批組建“宛新平”“徽視頻”等共14個工作室。各工作室明晰定位,分類策劃,各展所長,注重表達方式、表現形式、傳播方式的創新,強化融媒體元素和可視化視角,著力提高融媒體產品生產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先后開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三周年”“三嚴三實”發表五周年、“春游江淮請您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決勝脫貧攻堅”等一系列重大主題宣傳報道,推出了一大批適應互聯網傳播的新媒體產品,形成高潮迭起的宣傳態勢,融媒體工作室已成為集團體制機制加速融合轉型的加速器。目前集團正按照“打造現象級產品”的目標,加快對各類創新資源配置進行高效整合,加大對融媒體工作室的扶持力度,進而推動集團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