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海洋文化到閩南海洋文化的概念界說
——工作世界意義、本質與精神結構

2020-11-17 12:22:14李曉元王梓一
閩臺文化研究 2020年4期
關鍵詞:意義文化

李曉元 王梓一

(閩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閩南海洋文化是循著先大陸后海樣的空間運行邏輯行進的[1]。那么,從總體和本質上看,什么是閩南海洋文化呢?這里,先從海洋文化的一般概念說起,其用意并不在于想用一般概念推導出具體概念,而是意在達到一個互相印證的效果。海洋文化的一般意義在很大程度上關涉閩南海洋文化的內涵。先闡述一般海洋文化概念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試圖糾正學界對海洋文化概念界定的缺陷。學界對閩南海洋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閩南文化的海洋性及其精神蘊含等方面,尚缺失對閩南海洋文化概念的科學界定。只有一般的海洋文化概念,并以此推導出閩南海洋文化的概念,這也是導致對閩南海洋文化蘊含認知缺陷的一個重要原因,先弄清什么是海洋文化一般概念顯得很有必要。

一、關于海洋文化的概念

關于海洋文化的概念,有代表性觀點認為,海洋文化是“人類源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其本質是人類與海洋的互動關系及其產物。它有四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心理和意識形態的層面;二是言語、行為樣式的層面;三是人居群落組織結構和社會制度的層面;四是物質經濟生活模式,包括資源利用及其發明創造的層面。”[2]這些心理、意識形態、語言與行為、組織、制度、經濟生活模式以及發明創造,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四個層面了,但不管是四個層面還是八個層面,從這些層面的規定性看,似乎還看不出是海洋文化的獨特規定性,似乎所有文化都具有這些規定性,都可以這樣界定。當然,該學者在具體闡釋的時候講的是海洋文化,但那些已經不是概念了,作為海洋文化的概念就要在概念的界定上凸顯海洋文化的規定性,而不是表達一般文化的規定性或文化的一般規定性。一些學者認為商業性、慕利性、組織性、政治性、冒險性、崇商性是海洋文化的特征或精神內涵,這亦未彰顯海洋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本質規定和根本精神。還有學者認為:海洋文化具有文化的核心屬性,海洋文化特征的梳理與歸納需要在文化社會學的框架下展開,海洋文化并不具有慕利性、商業性、民主性、法制性等特征,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社會性、涉海性、習得性、地域性、整合性和共享性[3]。這一觀點除了“涉海性”具有海洋文化意味,其他亦缺失海洋文化特質,因為別的文化也都具有那些諸如社會性、共享性之類的特征。總之,上述這些對海洋文化的概念界定都尚游離于海洋文化內涵之外,缺乏海洋文化實質性的規定、歷史底蘊與核心意義。時下還有一種頗為流傳的概念就是“海洋文化就是與海洋有關的文化”,這就是同義語反復了,等于說“海洋文化就是海洋文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海洋文化呢?其一,海洋文化的核心要義就是以海洋為通道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文化,這里的世界意義是指地理空間意義上的國際世界意義。海洋文化的這一要義恰好應對了海洋的空間存在本性,即海洋連接世界各國、各地,海洋性就是世界性,海洋文化的海洋性就是世界性,海洋文化的海洋意義就是世界意義。這一點恰好與大陸文化的空間性不同,大陸總是分割成一個個屬地、國家、社會的空間,其邊界往往是一個地域、區域、國家、民族的屬地邊界,這是大陸文化在空間生活、工作、存在邊界上與海洋文化的明顯分野。如果海洋文化也有國家、領地的邊界,那恐怕就不是海洋文化了,就失卻了海洋文化的本意。區域海洋文化如閩南海洋文化雖然冠以區域的詞語,但其核心要義恰好不是區域文化意義,而是其海洋性意義即世界意義。也就是說閩南海洋文化、中國海洋文化、美國海洋文化、歐洲海洋文化,這些海洋文化的核心要義或本質不在于閩南、中國、美國和歐洲,而在于它們的普遍世界意義或國際世界意義。這是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的一個根本不同點。其二,海洋文化世界意義的總體是生活世界總體意義,是海洋生活世界總體的意義,是以海洋為通道的國際視野的生活世界總體意義,即海洋技術、制度、組織、精神、交往、行為的總體意義,是人與人、海洋自然和社會關系的總體意義,是海洋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總體意義,而不僅僅是經濟、政治、信仰等某個單面的生活向度。其三,海洋文化的本質是工作世界文化,是海洋工作世界文化,是國際視野的工作世界文化,是工作世界總體文化,而不單是商業、貿易、崇商重商等單面的工作活動,而工作技術、工作關系對其具有根本的支撐意義,其核心價值是共創共享的工作世界共同體。其四,海洋文化是內生文化與外生文化的互構文化,而不單是某個區域或某個國家的文化,這亦是其世界意義所然。其五,海洋文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動態過程,并趨向以工作世界為支撐的海洋文化共同體或海洋命運共同體。其六,文化世界先大陸后海洋的運行歷史和邏輯表明,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代的海洋文化是以采集、采集—狩獵文化為主,不具有世界性。正是因為它不具有世界意義,所以不是本質意義上的海洋文化,只是海洋文化的孕育和成長過程,并依附于大陸文化,海洋文化是與大陸文化互動的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才形成獨立范式。

二、海洋文化的核心要義

海洋文化的核心要義是其世界意義和工作世界本質。馬克思、恩格斯闡述了海洋文化的世界意義及其生活世界總體蘊含和工作世界本質意義。恩格斯在1849年的《民主的泛斯拉夫主義》一中指出了太平洋沿岸海洋文化的世界意義:“如果精力充沛的美國佬迅速地開發那里的金砂礦床,增加流通手段,在短時間內在太平洋沿岸最適宜的地方集中稠密的人口,開展廣泛的貿易,建立許多大城市,開辟輪船交通,鋪設從紐約到舊金山的鐵路,第一次使太平洋真正接觸現代文明,在歷史上第三次為世界貿易開辟新的方向,那有什么不好呢?”[4]歐洲殖民者跨海過洋開發美洲新大陸,這是一種具有世界意義的生活和工作創造。18~19世紀的美國發展歷程就是在太平洋海岸線上開通海洋航線,這種海洋文化是開礦、貿易、經濟、鐵路、航海、生活、工作的活動的總體,是海洋技術、資本主義殖民制度和意識形態文化的總體,是以海洋為通道開辟新的生活世界空間。而這種開辟、開拓活動就是典型的工作創造活動,也是歐洲現代文明對美洲土著文化的同化和融合過程。這種海洋文化受商業利潤的驅動,但并不只是商業貿易,而是生活世界總體存在,是技術、自然、社會制度的總體造化,而現代技術文明是其根本支撐。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0年的《國際述評》一文中,對海洋文化的世界意義做了更加詳細的闡述。歐洲早期的航海和貿易線路一直繞道好望角和合恩角,這就抑制了向海洋世界和新大陸的拓展,由此要繼續開拓其世界意義。“在緯度30度上的漫長海岸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富饒的地區之一,以前它幾乎是荒無人跡的地方,而現在它在我們眼前正變成一個富足的文明區域,聚集著一切種族和民族的代表:從美國佬到中國人,從黑人到印第安人和馬來亞人,從克里奧洛和美司代佐到歐洲人。加利福尼亞的黃金源源流入美洲和亞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區,甚至把最倔強的野蠻民族也拖進了世界貿易——文明世界。世界貿易第二次獲得了新的方向。”[5]太平洋海區域的生活和工作世界是由世界各國人民共同開辟的,是一個經典的海洋文化世界共同體,彰顯了海洋文化的國際世界意義,而共同的工作創造、工作世界構成這個文化世界的基礎。而這種海洋文化的基本通道就是海洋通道:“太平洋兩岸很快就會象現在從波士頓到新奧爾良的海岸地區那樣人口密集、貿易方便、工業發達。這樣,太平洋就會像大西洋在現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紀一樣,起著偉大的世界交通航線的作用。”[6]海洋交通即海洋通道是海洋文化的基本標志,也是海洋文化世界意義的基本標志。

與黑格爾把中國文化單向度地貶黜為封閉、保守、專制的大陸文化不同,馬克思和恩格斯還關注到中國的海洋文化,認為中國的海洋文化是中國與世界的世界性文化融合,指出了中國海洋文化的世界意義:“再過幾年,在我們面前將會出現一條固定航線,從英國通往查理斯,從查理斯和舊金山通往悉尼、廣州和新加坡……如果我們歐洲的反動分子不久的將來會逃奔亞洲,最后到達萬里長城,到達最反動最保守的堡壘的大門,那末他們說不定就會看見這樣的字樣:中華共和國,白由,平等,博愛。”[7]當然,這里的“白由,平等,博愛”,是對資本主義殖民侵略的譏諷,實際上是揭露了資本主義海洋文化的殖民主義性質,但它客觀上會使中國進入與現代文明融合的開放的海洋文化時代,而這種進入亦是通過海洋通道實現的。這個過程和結果都被馬克思、恩格斯言中,從舊中國的“五口通商”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已從封閉的大陸文化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并與世界人民一道,創造了中國與世界相融合的海洋文化的輝煌業績。而海洋文化、文明取決于海洋工作技術。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科技生產力或科技工作力的巨大作用。他們指出:“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8]這里,馬克思指出了機器工作技術是海洋文化、海洋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根本支撐。

從海洋文化形成的歷史看,海洋文化的本質在于其世界意義。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再到中世紀,雖然海洋捕撈、海神祭祀以及海洋精神等海洋文化都有很大發展,但海洋文化還都依附在大陸文化中,沒有形成獨立的文化范式。中世紀末期大航海時代促進了海洋經濟、海洋生活和工作世界總體意義的進展。海洋經濟文化的發展導致人口向沿海地區集聚,使海洋文化更加呈現出生活世界的總體和工作世界本質意義,更加彰顯出這種世界意義的國際性。我們都說“海上絲路”是海洋文化,這恰好也在于它以海洋為通道的世界意義。當然世界意義不只是海洋通道意義上的世界意義,陸上的絲綢之路也具有世界意義。由此,在世界意義的規定性上,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是相通的,即條塊分割的大陸文化也可以在向世界開放、與世界交往的意義上實現其世界意義。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就是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這兩種文化世界意義的展現。南亞的印度、斯里蘭卡,以及其他阿拉伯等國家,在漢代就與中國進行絲綢和陶瓷貿易交往,這些國家中的佛教、文學、藝術、天文、醫藥等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尤其是佛教對中國產生了重要影響;與此同時,中國的造紙、養蠶繅絲、制瓷技術、民風民俗以及先進的手工技藝等也相繼傳播世界各國。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被譽為“十五世紀世界最偉大的航海家和航海”[9]。由此可見,海洋文化就是通過海洋通道不斷實現生活與工作世界的國際世界意義過程,就是世界性的交往過程,這一過程是技術、制度和精神文化的總體,其中海洋工作世界技術是其根本的支撐。地理大發現后世界進入海洋生活和海洋工作時代,海洋文化的國際世界意義日益彰顯,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就是海洋文化的本意和真意,這個世界的總體就是以海洋為通道的生活世界的總體,其本質是海洋工作世界。

三、什么是閩南海洋文化

閩南海洋文化的概念蘊含主要是從閩南海洋文化的歷史進展過程歸結出來的,它與一般海洋文化的概念不是互相推導的關系,而是互相印證的關系。

其一,閩南海洋文化是中國海洋文化乃至世界海洋文化的一部分,蘊含著閩南海洋文化的特殊意義,又承載著中國或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意義。中國是海洋大國,海洋文化歷史悠久,意義豐厚。那種認為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藍色文明,東方文明尤其是中國文明是大陸文明、黃土文明的觀點,是不顧歷史和現實的片面觀點。考古學家發現的大量新石器時代的貝丘,以及古人類的漁業生活方式和航海活動都表明中國海洋文化在遠古的孕育和成長生態;在遼東半島、環渤海灣、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福建、兩廣,還有長山島、臺灣島、海南島等以及這些大島周邊的諸多群島上,自古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生活,這些沿海和海島地區都是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發源地。閩南海洋文化是中國沿海海洋文化的重要構成因子,亦是中國海洋文化和整個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海洋文化總體框架上,一方面,相對其他海洋文化形態,閩南海洋文化具有自己的特殊意義;一方面,作為世界海洋文化和中國海洋文化的有機構成部分,又具有普遍世界海洋文化和普遍中國海洋文化的普遍意義或一般意義。如媽祖信仰文化、開漳圣王文化的海洋性就具有閩南海洋文化的特殊性,而愛國愛鄉精神、冒險精神、包容精神、工作創造精神等精神文化則是閩南海洋文化與普遍世界海洋文化的共有意義。由此,研究、認知、理解與建構閩南海洋文化,要顧及其區域存在與世界空間的雙重意義。

其二,同閩南文化一樣,閩南海洋文化是內生與外生文化互構而成的文化,是閩南人和閩南地的區域文化,也是普遍世界或普遍人類的文化。從閩南海洋文化的歷史演進看,整個過程都是閩南文化與其他區域文化和中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互動、互構過程,沒有純粹的完全的閩南海洋文化。如閩越海洋文化就是七閩部落文化與來自浙江的于越族融合互動的文化,開漳圣王文化的海洋文化范式亦是中原人與閩南土著的共同造化。而宋朝以后的閩南海洋文化,除了大陸內部的互構關系,還融入了諸多世界文化的因子,如漳州月港文化的貿易文化和海商文化,泉州港文化的多元信仰文化,以及近代以來的通商口岸文化和現代的特區文化、開放文化,等,都是閩南區域與其他區域和中國總體以及世界文化的共同造化與建構。

其三,閩南海洋文化的歷史運行軌跡是先大陸后海洋,先依附后獨立。閩南舊石器時代的原始氏族文化的性質是大陸文化,是閩南海洋文化的孕育期和依附形式,七閩文化和閩越文化以及開漳圣王文化是閩南海洋文化依附范式的形成階段和依附形態,宋以后的媽祖海神信仰文化、港口文化和海商文化等是閩南海洋文化范式的獨立形態。閩南海洋文化與閩南大陸文化和中原大陸文化互相構造、互相推助,并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躍升為閩南文化的前沿、主導和晉級范式。閩南海洋文化與大陸文化的互動是在互相沖突和矛盾的關系中進行和實現的。閩南海洋文化的動態運行模式是沖突—融合—沖突—融合……。

其四,閩南海洋文化的核心內涵或本質是以海洋為介質和通道所實現的世界意義,而世界意義是國際世界視野中的世界意義,這種世界意義的總體是生活世界總體意義,是國際化的交往、貿易、生產、意識形態、技術、制度以及自然生態的總體,是漁業、海洋開發利用、海產品生產和消費、海洋貿易和交往的總體,是海洋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總體,是海岸、海島以及國際世界的海洋生存總體,是歷史海洋文化和現代海洋文化的總體。閩南海洋文化的本質和基礎是國際化的海洋工作世界,而海洋生存能力特別是海洋工作技術與海洋生存關系及其互構關系是其本質結構,而海洋工作技術具有根本的支撐意義。海洋介質或海洋通道是閩南海洋文化世界意義不同于大陸文化世界意義的標志。

四、閩南海洋文化的精神結構

歷史文化、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載體都是閩南海洋文化的外顯資源,思想觀念或精神結構是其內在資源和精神內核。閩南海洋文化的思想觀念或精神結構如下。

(一)包容與開放意識并行。有容乃大,千條江河歸大海,這是海洋文化的海洋包容和開放意識的雙重體現。要開放必須包容,否則就不能開放,甚至可以說開放就是包容;要包容必須開放,否則就無所包容,甚至可以說包容就是開放。海洋文化相對于內陸文化,閩南海洋文化更具有包容與開放的意識。從七閩文化的七閩部落并存與交流開始到閩越融合文化再到閩越與中原移民的不斷融合文化,再到與海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閩南海洋文化無論是作為依附范式還是獨立范式,都呈現出這種包容與開放的顯要意識。如泉州有48 個少數民族,各民族和睦相處,并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道、儒、釋、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平共處,體現了泉州人包容的氣度和開放的胸懷”[10]。自古以來,閩南人就呈現出“飄洋過海,過番謀生”的生態。廈門、漳州、泉州都是著名的僑鄉。在閩南地區,古今中外文化互相融合共存,并在融合中不斷創新。閩南海洋文化是閩南文化與中原文化、中國其他區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多種文化的融合創生過程和結果。海洋文化世界更有利于人們吸收、摹仿、學習外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滋生強烈的開放與包容意識,也有利于閩南海洋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得到發揚光大和有效的傳播。

(二)和諧與沖突精神并行。人和社會的本質關系是和諧關系,但和諧關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爭取、奮斗和創造出來的。閩南海洋文化是一個內生文化與外生文化的不斷融合過程,這種融合是一個總體趨向和諧、分段飽含沖突的過程。歷史上閩越族的抗爭精神、移民爭斗精神、遷離祖居地的背井離鄉精神、海外經商的挺而走險精神,這些精神都較為直接地顯現和流露著沖突精神,它與中原文化中儒道文化過度強調和諧甚至貶黜沖突的文化傾向形成明顯的反差。這些沖突精神與歷史文化融合過程中凸顯的和諧精神一道,共同構成閩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能量,推助閩南海洋文化世界的進展。

(三)崇商與重道精神共生。海洋文化境遇中的閩南人有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強烈的競爭意識。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必須要重視商品交換與貿易,這是海洋文化世界的經濟紐帶,否則,海洋文化就失去了經濟支撐。而海外貿易和經商都要遵循商業之道,而商業之道有強盜之道和君子之道。西方殖民主義者入侵、劫掠他國是強盜之道。閩南海商文化總體上遵循的是和諧、和平、博愛之道。閩南海商奔走、遍布世界各地,卻不像西方“海商”那樣留下侵略的劣跡,他們對自己的故鄉更是倍加愛護。取得成就后回饋桑梓成了他們普遍的做法。如被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和許多閩南籍僑商傾家捐錢捐物回饋家鄉就是典型的例子。扶持同鄉也成為閩南海商的美德。閩南海商在海外格外注重相互幫扶,發達了的商人會把自己的同鄉帶出去,不僅教他們經商之道,還出資相助。

(四)故鄉與異鄉精神并存。故鄉精神就是愛國愛鄉精神。愛國愛鄉不是固守原地,不是畫地為牢,更不是坐吃山空。愛國愛鄉就要承擔與奉獻,就要開拓進取,超越有限土地的限制,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去開拓世界生存空間,就要有背井離鄉的異鄉精神,正如《泉南歌》所唱:“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去異國他鄉謀求發展,開創新的生命空間,這是一種勇敢的決絕,是一種冒險的行動,是一種愛親人、愛鄉鄰、愛祖國的勇于擔當的選擇和舉動,這種故鄉與異鄉并存的精神與中原文化的“月是故鄉明”、“孝子不遠游”的單向度的故土難離的過度的故鄉情結形成較為明顯的反差,是對那種過度的故鄉情結的超越。從故鄉到異鄉,從異鄉到故鄉,從異鄉到新的異鄉,這就是閩南海洋文化的存在之鄉和空間生存軌跡。

(五)愛國愛鄉與世界精神互構。故鄉與異鄉精神主要還是閩南海洋文化的生命空間存在意義,而空間存在是一個總體的生活世界,其本質是工作世界。閩南海洋文化的核心蘊含是存在總體的世界意義或世界境界,而不單是物質空間的捕獲和穿行,也不只是牟利的商業行為或物化趨向。這就注定了閩南海洋文化的根本精神是存在總體的世界精神,即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攝取生活世界總體意義的文化生存精神,即海洋生活世界總體精神。而這一切的意義、價值、存在都要靠工作創造,如此,閩南海洋文化的本質或根本精神是海洋工作世界精神,即以海洋為介質或通道追求國際化或全球化的生活世界總體意義的工作創造和工作生存精神。

注釋:

[1]李曉元:《閩南文化先大陸后海洋的空間運行邏輯》,《閩臺文化研究》2016年第3期。

[2]曲金良:《海洋文化與社會》,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6頁。

[3]陳濤:《海洋文化及其特征的識別與考辨》,《社會學評論》2013年第5期。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326頁。

[5][6][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63頁,第263頁,第265頁。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

[9]駱小平:《海洋科技與海洋生態:馬克思主義“太平洋時代理論”的發展動力》,《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4期。

[10]游秋海:《閩南商文化的形成與特質》,《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歡
意義文化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
“k”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誰遠誰近?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综合网| 99精品久久精品|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免费黄色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午夜福利网址|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亚洲性网站|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福利在线一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6在线 |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波多野结衣二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亚洲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 亚洲天堂成人| 99久久精彩视频|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美女毛片在线|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一区|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国产91视频观看|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找国产毛片看|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午夜小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在线看不卡|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18在线| 依依成人精品无v国产| 国产成人三级|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成人一区在线|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网| 高清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aⅴ| 91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