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1940年代的四篇郭沫若佚文

2020-11-17 17:11:42金傳勝
郭沫若學刊 2020年2期

金傳勝

(揚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郭沫若全集·補編》的編輯工作目前正在緊張進行,郭沫若基礎性文獻史料的整理工作亦在穩步推進中。在查閱民國報刊文獻的過程中,筆者先后找到了1940年代郭沫若四則未見前人著錄與匯輯的演講、書信等集外文字,茲依發表時間為序,將這些佚文輯錄于此,并對相關史料略作考讀。

一、演講《游歷蘇聯觀感》

1945年12月1日的沈陽《蘇聯之友》創刊號上刊有一篇署名“郭沫若”①原刊作“郭沬若”。因“沬”“沫”形近,民國報刊常將“郭沫若”排作“郭沬若”。后文類似情況,均徑改為“郭沫若”,不再出注。的《游歷蘇聯觀感》。本刊系半月刊,由蘇聯之友社編輯,沈陽中蘇友好協會出版。《投稿簡章》云:“本刊系綜合性刊物,內容著重蘇聯介紹及文化方面材料,凡論文,翻譯,評論,文藝……等,各種稿件均所歡迎,反映生活的尤所歡迎。”據鄭文《在文化戰線上——憶1945年前后的沈陽》一文所述,該刊與作者主編的《文化導報》同是中蘇友好協會文化部創辦,“著重宣傳中蘇友好,共辦了三、四期”②政協沈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沈陽文史資料第16輯》,內部發行,1989年版,第65頁。。然而筆者僅見到三期。

該文發表時有以下編者按:“郭沫若先生是中國有名的老作家,在大革命時即舉辦創造社,從事詩歌文藝活動,為中國有名詩人,以后曾留學日本,在他的創作生活中,一直是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而奮斗的,除文藝作品外,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等有名的歷史研究,本文系先生于6月在重慶被邀請參加蘇聯科學家研究會時所作。”(在柳莎寫作的編后記《寫在后面》中有類似說法)據該按語可以知道,盡管編者對郭沫若的情況并不熟悉,卻對郭沫若十分崇敬。根據文章內容還可以斷定,“本文系先生于6月在重慶被邀請參加蘇聯科學家研究會時所作”的說法有誤,應該是郭沫若到蘇聯后一個月左右所寫。

該演講稿開篇的文字為:“我到蘇聯來,不知不覺已滿一月了。我是六月廿五日到達莫斯科的,在路上經過印度,伊拉克,伊朗等炎熱的地方。”由此可知,該演講稿副標題“七月十三日在莫斯科廣播電臺的講話”中的時間值得研究:郭沫若于6月25日由德黑蘭飛抵莫斯科,到7月13日未滿一月。據郭沫若回國后發表的《蘇聯紀行》,郭沫若7月26、27日分別在東方大學、廣播電臺演講:26日的演講題目是《中國文學的兩條路線》,27日的演講未寫題目。關于27日的演講,郭沫若這樣寫道:“三時半楊新松君來邀往作廣播。電臺聞即舊時專收中國學生的東方大學。電臺遠東部主任珂爾米珂夫先生親自招待,因通日語,彼此甚感方便。廣播須同時錄音,開始廣播之前曾試音二次,用意十分周到。廣播約十分鐘完畢。完畢后即聽到錄音放送,好像不大像自己在說話。”①郭沫若:《蘇聯紀行》,上海中外出版社1946年版,第150-151頁。結合《蘇聯紀行》中的以下文字可以推斷,此次的演講題目應該是《游歷蘇聯的觀感》:“寫就《蘇聯印象》以備廣播”②郭沫若:《蘇聯紀行》,上海中外出版社1946年版,第138頁。。現在回過頭來看副標題的時間,基本可以斷定是俄歷:俄歷的7月13日即公歷的7月26日。學者李斌認為,“《蘇聯紀行》發表前,按照郭沫若的習慣,他對原始日記應該有過整理”③李斌:《郭沫若1945年對蘇聯的觀察與思考》,《文藝理論與批評》2018年第4期。。按常理推測,整理工作應主要涉及不宜公開的活動或感想,在具體日期上出現差錯的可能性較小。那么,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游歷蘇聯的觀感》確實是郭沫若在莫斯科廣播電臺的講話稿,時間寫作俄歷7月13日,應該是記錄者搞錯了時間,正確時間應該是俄歷7月14日,即公歷7月27日;標題不是《蘇聯紀行》中的《蘇聯印象》,而是與之相近的《游歷蘇聯的觀感》,應該是郭沫若演講時改變了題目。

回到講稿本身,《游歷蘇聯的觀感》呈現了郭沫若一個月內參觀蘇聯各城各地后的感想。文中所述的參觀活動,在后來的《蘇聯紀行》中幾乎都能找到相應的記載。應該說,文章表達的是郭沫若發自“心坎里面”的真實觀感。蘇聯人民投身建設的熱情,男女地位的平等,對兒童事業的重視,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特意預告“在不久的將來,我回到中國以后,一定把它整理出來”,此即《蘇聯紀行》。

二、佚文《叔羊的畫》

《郭沫若年譜長編》(下文簡稱《長編》)系1946年3月:“本月為即將在上海舉行的沈叔羊畫展作序。認為沈叔羊‘對中國畫法有實事求是的研究,這種精神正是一個藝術家的基本條件。以謙沖的態度接觸自然,承受優良的遺產,在實踐中求闡發!這就是叔羊所走的路。’(4月6日《世界晨報》)”④林甘泉、蔡震主編:《郭沫若年譜長編》第3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135頁。經查,4月6日《世界晨報》登有一篇署名“柳風”的《沈叔羊先生的畫》,在評論沈的畫作時,全文抄錄了郭沫若的《叔羊的畫》一文,但沒有指明此文原發何處,《長編》對此亦無載錄。筆者在1946年4月5日上海《前線日報》副刊《藝聞》上找到此文,當是其初刊本。

沈叔羊原名沈議,字叔羊,沈鈞儒之三公子,生于1909年。早歲肄業于天津南開中學,1926年在父親的建議下開始學畫。1928年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西洋畫系,同時師從畫家趙叔孺先生。從上海法學院銀行專修科畢業后,曾赴日本留學。歸國后任職于山西民族革命大學,1938年進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與郭沫若共事⑤參見沈叔羊《父親沈鈞儒與我的繪畫》、沈寬《我的父親畫家沈叔羊》等文。。在《父親沈鈞儒與我的繪畫》一文中,他曾簡短提及在第三廳的經歷:“在武漢時,張志讓介紹我到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第三廳是搞抗日宣傳工作的,廳長是郭沫若。后來武漢淪陷,第三廳無形中解散了,我被派到桂林去搞抗日宣傳工作。”⑥沈叔羊:《父親沈鈞儒與我的繪畫》,《北京市東城區文史資料選編》第5輯,1994年版,第63-64頁。

沈鈞儒、沈叔羊父子與郭沫若時相往來。沈叔羊曾在重慶舉行過兩次個人畫展。據《沈叔羊先生的畫》所述,在1943年12月的第一次預展中,來賓有茅盾、沈尹默、董必武、葉以群、宋之的、陽翰笙等社會名流。1944年10月第二次預展中,郭沫若、柳亞子、侯外廬、于右任等前來觀覽。《郭沫若題畫詩存》輯存了《題沈叔羊畫豬》《題沈叔羊畫石》《題沈叔羊勝利圖》,系1943年郭沫若為沈叔羊的《豬》《石》《勝利圖》所題。前兩首詩皆作于6月8日,即郭文所謂:“四年前在陪都開第一次展覽會,由衡老親自送了他幾張畫來,要我題字,我替他題過一張《石頭》和另一張《豬》,是兩首五古,在我認為是相當滿意之作,當然要感謝叔羊的啟示了。”只是“兩首五古”的說法當系誤記,兩詩實為四言古詩。當年10月,沈叔羊將父親的住所良莊繪成一圖,請郭沫若題詩,后者欣然題寫七言長詩《題良莊圖》。1944年郭氏還曾為沈叔羊《搗藥圖》題詩一首。

由郭文可知,沈叔羊回滬后準備展覽其近作,遂投函郭沫若,向其索文,沈鈞儒亦來囑托。作為故交的郭氏自然不便推辭,故于3月25日寫下《叔羊的畫》。據有關文獻顯示,1946年4月5日至7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沈叔羊與陶壽伯的聯合畫展在上海同孚路新大沽路口同德醫學院舉行①參見《新聞報》1946年4月5日第四版所刊廣告。。展出的沈叔羊作品有國畫、粉畫、鉛筆畫、油畫等,以花卉居多,風景靜物次之,每幅作品分別由郭沫若、黃炎培、柳亞子、馮玉祥等題字,僅供欣賞,并不出售。除郭文外,同期《前線日報·藝聞》還刊出一則《沈陶②原刊誤作“淘”。聯合畫展》,替沈陶畫展作宣傳。4月11日該刊登載沙千里撰寫的《沈叔羊之畫》,再次推介。文末透露道:三天的展覽,“觀眾多至兩萬余人,極一時之盛”。

如郭沫若所言,沈叔羊不僅“長于繪事”,而且“對于中國畫法也有實事求是的研究”,曾發表《從辯證法看藝術》《關于國畫的改進》等文,并出版專著《國畫六法新論》(1944)。郭沫若認為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正是一個藝術家的基本條件”,并贊賞沈氏對繪畫藝術“努力不倦”的鉆研。

三、致上海《益世報》函

上海《益世報》1947年8月16日第二版刊有落款“郭沫若”的《來函》,未見前人提及,當系一封佚簡。全信如下:

逕啟者,今日(十五日)貴報要聞版刊載魏德邁在滬與各界晤談,內列鄙人名字,與事實不符,請為更正是荷。此致益世報編輯先生鑒郭沫若(八月十五日)

查8月15日的《益世報》,果在第一版(要聞版)載有一則新聞《魏德邁特使團今晨飛往廣州魏使昨訪宋慶齡女士》,開篇即云:“魏德邁特使十四日整日在勵志社招待所接見賓客,忙碌異常,接見者多系民盟份子,及無黨派人士,計有董時進、郭沫若、王紹鰲、沈體南③應作“沈體蘭”。、譚平山、曹未風、胡厥文、張炯伯、沙千里、馬敘倫、陳叔通、許廣平等二十三人,言談頗久,此外并曾親訪孫夫人宋慶齡女士。”

《長編》系本年8月16日:“針對美國新聞處無中生有地報道《魏特邁晤郭沫若》,作《我并未見魏德邁》辟謠。說:‘我對于魏德邁并沒有絲毫愿見的意思和必要。’初收上海出版公司1947年12月初版《天地玄黃》,后收《沫若文集》第13卷,現收《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20卷。”④林甘泉、蔡震主編:《郭沫若年譜長編》第3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12-1213頁。實際上,這里的《我并未見魏特邁》應作《我并未見魏德邁》,“上海出版公司”應作“上海大孚出版公司”。《我并未見魏特邁》篇幅不長,現據《天地玄黃》版轉錄如下:

事情真有點稀奇,今天清早一見《時代日報》,一個大標題《魏德邁晤郭沫若》,細看是“美國新聞處上海十四日訊”,我不禁大笑。這是怎么回事呢?

接著看《新聞報》,《大公報》,都登載著我見了魏德邁,而且都作為“本報訊”。《大公報》甚至還說我“向魏氏提一書面意見”,更是天外飛來的奇事了。

當然,我應該向美國新聞處及其它各報去函請求更正,他們肯不肯更正,倒也又是一項小小的測驗。

認真說,我對于魏德邁先生并沒有絲毫愿見的意思和必要。甚至于有些朋友要去,我都勸他們最好不要去。像魏先生那樣的一位忙人,今天飛東北,明天飛臺灣,后天又飛廣東,在我們中國領空中飛來飛去。兩只貴耳里塞滿了的“報告”,我們實在是應該體諒體諒他一下才好。

我是中國人,我倒贊成我們應該“自力更生”。請別人來幫忙,固然不是自力,請別人不要幫忙,也同樣不是自力。(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六日)

可見,當時有關“魏德邁見郭沫若”的報道并非個例。除了文中提及的《時代日報》《新聞報》《大公報》,《和平日報》《立報》等1947年8月15日的新聞中皆有類似報道。通過進一步查閱原刊,筆者發現上文曾載同年8月16日《時代日報》第一版,當系首發處。準確而言,文中所指的“大標題”應是《魏德邁訪孫夫人并晤馬敘倫郭沫若等》,刊于15日《時代日報》第一版。讀到《時代日報》《大公報》上的失實報道后,郭沫若馬上就寫了此篇短文,寄與《時代日報》刊布。同日復致函《益世報》,均是為了辟謠、更正。在編選《天地玄黃》一書時,郭沫若大約根據手頭的剪報,將此文的發表時間注于文末,致使研究者誤以為它作于8月16日。1961年該文收入《沫若文集》第13卷時,作者對個別表述進行了修改,如第四段中“魏德邁先生”的“先生”被刪去,“魏先生”被替換成“魏德邁”,反映了當時特定的政治氛圍。

四、演講《蘇聯的民主與自由》

1948年5月至6月,香港《持恒學友》第2期、第3期上曾刊載長文《蘇聯的民主與自由——第四次學術講座郭沫若先生講蘇聯觀感》,署“郭振翮記錄”。該刊系月刊,非賣品,由持恒函授學校港九同學會編印,旨在“輔導學習,交流心得,溝通海內外訊息”①邱國忠:《香港持恒學友活動追記》,吳長翼、邱國忠編《持恒紀念集》,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頁。。據程浩飛《持恒函授學校簡況》,“為紀念韜奮先生,發揚他的愛國、民主精神,對海內外青年進行教育”②王仿子:《出版生涯七十年》,上海百家出版社2010年版,第171頁。,1947年香港生活書店籌辦持恒函授學校。總經理徐伯昕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孫起孟出任校長。學校設專修部、中學部兩大部門,各部再設文學、社會、哲學、國文、會計等科,面向社會各界招生,1947年10月開學,次年9月停辦。各科導師均為在港著名學術界文化界人士,如胡繩、宋云彬、沈志遠、張鐵生、邵荃麟、葛琴等。港九地區的學員隨后發起“持恒函授學校港九同學會”,成立干事會,編印《持恒學友》,開展多種多樣的聯誼活動。為了提高學員的素養,同學會先后邀請張鐵生、劉思慕、胡繩、郭沫若、孫起孟等開設專題講座。第2期上載有《五次學術講座講師和講題》,公布了五次學術講座的信息,分別為:第一次,張鐵生講《西歐聯盟》;第二次,劉思慕講《目前國內形勢的分析》;第三次,胡繩講《中國反帝反封建問題》;第四次,郭沫若講《蘇聯的民主與自由》;第五次,孫起孟講《青年修養》。同期刊有第二屆港九同學會總干事馮廷杰撰寫的《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署“廷杰”),談到了開辦學術座談會或講座的具體思路:“推動分科座談會,有計劃地擴大學術講座,用有系統的適宜的方法分配每次的講題,聘請對每個講題特別有心得的主講人,使講座盡量適合同學們多方面的需要。為了照顧國內和海外的同學,我們打算把座談會和學術講座的記錄選出較有深入性的而又是同學需要知道的,刊在《持恒學友》月刊內。”③廷杰:《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持恒學友》第2期,1948年5月。除了郭沫若的演講記錄,本刊還登載了《目前形勢分析——第六次學術講座小記》(第3期)、《東南亞民族運動與華僑》(第4期)等,記述了喬木(喬冠華)、胡愈之先生分別擔任講師的第六次和第七次講座的內容。

那么,郭沫若的演講發表于何時呢?筆者在《持恒學友》上沒有找到有關第四次講座時間的記錄。據馮廷杰1996年的回憶文章云,“講座安排每兩周舉辦一次”。已知上述第六次、第七次的日期是5月16日、30日,則可反推第四次講座當在4月18日左右。《長編》1948年3月譜文中有:“4日參加中華全國文藝協會香港分會舉行的春季文藝講座,主講《蘇聯的民主與自由》。(6日香港《華商報·文化短波》)。”④林甘泉、蔡震主編:《郭沫若年譜長編第3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232頁。可見,1948年 3、4月間,郭沫若以《蘇聯的民主與自由》為題至少講演過兩次。

記錄者郭振翮系社會科同學,任第二屆干事會出版股干事,《持恒學友》上刊有其《本會第三次會員大會記》等文。第2期所刊《讀者·作者·編者》在“一、鳴謝”中特意向郭沫若表示謝意:“郭沫若先生為我們修改《蘇聯的民主與自由》的演講記錄。”表明這篇講演經過郭沫若的修改與勘正,內容可靠。

本次演講給聽眾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馮廷杰在《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提醒學友要適度勞逸結合時,特意用演說內容作為例子:“有了埋頭的研究學習,沒有娛樂活動也是不成的。舉一個例子說,如上次郭沫若先生給我們講《蘇聯的民主與自由》,說到蘇聯人民注重業余的娛樂,他們在白天,把全部精神都放到工作上,到了晚上,又需要充分的娛樂來恢復疲勞,這種生活方式,值得我們注意。”①廷杰:《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持恒學友》第2期,1948年5月。將近20年后,他在《我在“持恒”學習的片段回憶》中回憶道:“在我的記憶中,同學們聽這些專家的報告中,以郭沫若講的‘訪蘇觀感’和喬木講的‘國際、國內形勢問題’最有吸引力,議論較多,激動而又興奮。”②馮廷杰:《我在“持恒”學習的片段回憶》,吳長翼、邱國忠編《持恒紀念集》,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2頁。

訪蘇歸國后,郭沫若曾受社會各團體的邀請介紹蘇聯觀感,今存演說記錄的計有:1945年9月14日為重慶星五聚餐會講《蘇聯工業現狀及其成功之關鍵》,同年10月21日在中蘇文協婦委會講《蘇聯婦女漫談》,11月4日應中央大學學生自治會之約講《蘇聯觀感》,1946年5月在上海某處講《蘇聯的建設》,9月在中國建設社主講《蘇聯的集體農場》,同年年底在上海某處講《蘇聯的集體農場與中國的土地改革》。1948年的這篇《蘇聯的民主與自由》是目前能見到的郭沫若關于蘇聯的篇幅最長的演講,全文達八千多字,涵蓋了蘇聯多方面的情形。作者的目的首先在于糾正當時一些民眾對蘇聯帶有偏見的認識——認為蘇聯是極權國家,一黨專政。他以自己在蘇聯的親身經歷為例,介紹了蘇聯貧富差距的消弭、男女地位的平等、對少數民族的尊重、宗教信仰的自由,還講到了蘇聯人民的苦干精神,集體農場的出色成就,科學研究的與時俱進,以及蘇聯公民的娛樂生活、教育制度和新聞報紙。談論蘇聯時,郭沫若總是將美國作為反面參照物,試圖闡證前者的真民主,而諷刺后者的假民主。另外,作者還會將蘇聯與中國進行比較。如說到蘇聯的生產與研究能緊密結合時,他同時將英美國家、中國拿來對比:“他們的生產和人民生活配合,他們的研究工作和生產計劃配合,不像英美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生產和研究脫了節,更不像中國把研究工作當作花瓶,拿來找官做的。”當然,作者對英美資本主義國家是以批判為主,對待落后的祖國,則于反思中帶著“恨鐵不成鋼”的遺憾。“只要有一技之長,在蘇聯便可以立足的,便可以受到國家看重的,并不是像我們的貴國,一切一切都非國民黨員不行。由此可知蘇聯的一黨專政和法西斯政體決不相同的。”從這些語句中,可明確體會到作者對黨同伐異的國民政府的嘲諷與鞭撻。在描述蘇聯家庭農場的美好場景時,作者再次想到中國:“他們的生活和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恰恰成一個相反的對比。集體農場帶來了免于匱乏,免于恐懼的充分的自由、平等,令我萬二分羨慕。”作者對中國農民命運的深切同情于此可見。

附1:

游歷蘇聯的觀感——七月十三日在莫斯科廣播電臺的講話

我到蘇聯來,不知不覺已滿一月了。我是六月廿五日到達莫斯科的,在路上經過印度,伊拉克,伊朗等炎熱的地方。到了莫斯科真好像是到達西方各國一樣,莫斯科天氣非常涼爽,簡直好像重慶末秋的天氣。到莫斯科之后第二天,就是六月二十六日,我曾訪問列寧格勒,二十九日飛回莫斯科并到了斯大林格勒,七月十二日到了塔什干(“塔什干”原文作“塔干什”,下同),十九日又飛回莫斯科。在這短短的一個月當中,我游歷了蘇聯四個重要城市,我參觀了南方戰跡,我參觀了不少的工廠企業,集體農場,研究所,博物館。我欣賞了好幾次歌劇,音樂,話劇和電影院的活動,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感想閃電般的錯綜在腦海中,我把這一切都記在心坎里面。在不久的將來,我回到中國以后,一定把它整理出來,今天我得到這個廣播的機會,想把游歷蘇聯各城各地的感想很簡單報告一下。

我們知道蘇聯是戰勝國,全世界的人都在贊美他感謝他,但是蘇聯所受的戰爭禍害恐怕比任何參戰國都要厲害。斯大林格勒這個城市可以說全部被毀滅了,蘇聯的勝利是付了很多很多的代價。因為這樣,蘇聯人民對于戰爭的勝利到現在還是勝利的高興,但他們絲毫沒有一點驕傲的顏色。全體人民都在辛辛苦苦努力于新的工作——建設工作,他們生活是降到最低而合理的程度,這是我們敏感的第一點印象。蘇聯婦女和男子一樣在很艱苦的工作。有好些工廠里面的女工比男工還要多,特別開電車開汽車多半是婦女司機,還有站崗的婦女警察,她們都非常健康而靈敏,非常自由與愉快,這是我感到的第二點印象。蘇聯兒童特別受著保護,我在中國時,早就聽說過,蘇聯是兒童的樂園,到了莫斯科我才感到沒有一點夸張,蘇聯兒童是那樣高興,那樣天真,那樣自由,我在別的地方實在是沒有看見過,像莫斯科那樣涼爽的地方還送兒童到南方避暑。這對兒童身體保育是多么注意呵!這樣對于優秀的第二代的重生是毫無疑問的。

蘇聯科學和藝術確實非常進步發達,工業農業的建設也很好,文化教育也非常普及,不僅莫斯科,列寧格勒等中心城市是如此,就是塔什干①——烏茲別克的首都等所有邊疆地方也是這樣,我看到在這里生長著世界最好的棉花,有黃色的也有綠色的,而斯大林工廠每天出產廿五萬噸,塔什干近代化的程度是多么驚人哪!我相信人民和國家重要的是人民和國家打成了一片,人民的事就是國家的事,國家的事,就是人民的事。所以蘇聯全體人民將全力來參加國家建設,為國家建設的工作,因為這樣便進行得更迅速而徹底。

蘇聯的勝利絕不是偶然的,蘇聯還有更偉大,更光明,更光榮的前途,我相信這是社會主義建設勝利的原因。

附2:

叔羊的畫

沈叔羊是救國老人沈衡山的三公子,早年曾留學日本,抗戰時期曾參加政治部第三廳的對敵宣傳工作。人極和易,不喜張揚,我和他共事數年,竟不知道他長于繪事。四年前在陪都開第一次展覽會,由衡老親自送了他幾張畫來,要我題字,我替他題過一張《石頭》和另一張《豬》,是兩首五古,在我認為是相當滿意之作,當然要感謝叔羊的啟示了。豬可入畫,這意義實在新鮮而雋永。

叔羊的畫如其人,平靜而無邪雜的霸氣。他另外有《圖畫六法新編》之作,對于中國畫法也有實事求是的研究,這種精神正是一個藝術家的基本條件。以謙沖的態度接觸自然,承受優良的遺產,在實踐中求闡發——這便是叔羊所走的路,他正努力不倦地循走著這條路,他的造詣是不可限量的。

叔羊得早復員返滬,今將在滬上展覽其近作,來函索文介紹,衡老亦殷殷以此為囑,故特屬此短文,遙祝其成功。然能介紹叔羊者乃叔羊之畫,能介紹叔羊之畫者亦即叔羊之畫。昔九方堙善相馬,于牝牡驪黃之外得之,善賞畫者似亦宜看取畫人之精神,叔羊所欲求于世之知畫者,其意或亦在此。(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于重慶)

附3:

蘇聯的民主與自由——第四次學術講座郭沫若先生講蘇聯觀感

郭振翮記錄

蘇聯是民主國家還是極權國家?

我想在座各位很關心很想知道這個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有許多種說法;特別是美國,它以為蘇聯是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的國家,極權主義,赤色帝國主義。美國教育出來的胡適,還說蘇聯是比德國和日本更厲害更獨裁的國家。人們說的民主自由好像只有美國才可以獨享。這種說法其實是對蘇聯極偏見,對民主對自由極不公平的說法。

但也有些人說:蘇聯也有民主,但蘇聯的民主和美國的民主不同,各有其對民主的解釋:美國的民主是大家都有自由——政治上的民主,蘇聯的民主是大家都有飯吃——經濟上的民主。

蘇聯國內,沒有大資本家,沒有地主,土地是國有的,也就是人民共有;工廠是公營的,也就是人民共有。人民之間沒有大富和大貧的區別,這就是經濟上的民主。這些,很多人都承認的。但是有很多人還以為蘇聯一黨專政,個人獨裁。斯大林承繼了列寧政權差不多廿年,怎能算是民主呢?這不是政治上不民主的最好證據嗎?反過來看看美國,美國每四年選舉大總統,每個成年的國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大總統卸任后,還是一個平民。和我接近的朋友當中,也有很多人主張蘇聯應該除了經濟上民主之外,學學美國政治上民主的一套,美國除了政治上民主之外,也要學學習蘇聯經濟上的民主才對。表面看來,這種主張很公正,不偏袒,其實這是有問題的。為什么呢?我們試想想:一、有了經濟上的“民主”為什么不會有政治上的“民主”?二、有了經濟上的“不民主”何來政治上的“民主”?

美國青年一到成年便可以有機會成為大總統。每個青年都有選舉權;但是每個青年是不是一定有被選舉權呢?我以為還得看事實:美國的憲法上固然是明白地寫著每個國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事實上又如何呢?

原來美國國民貧富差別得很利害,美國的財富集中在八個財團之中,其余的老百姓比我們還窮的也很多。沒有錢的人根本不能受教育。有錢的人可以受高等教育,在社會上占極重要地位。大家都知道大總統要有相當社會地位,有相當學識。貧苦的工人和農人有什么資格夠得上當選為大總統呢?可知沒有經濟上民主的國家盡管法律如何漂亮規定,實在決不算真民主,只可算是假民主而已。

蘇聯的經濟上怎見得表現出民主精神?

至于蘇聯,大家都認為它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沒有大資本家大地主的階層。人民生活都在水平線上。它現在仍舊是在社會主義社會的階段,國內雖然沒有大貧大富之差,但仍舊有小貧小富的存在。有人以為它是共產黨主義的國家,人民不能夠有財產,一切是公家所有,即是說私有財產制度不存在,其實蘇聯憲法規定每個人都可以有少量的私有財產。譬如日常生活上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的應用物品,實驗儀器,工作參考書……每個國民都可以占有。例如我有一個小小的家庭,附近有一點土地再作一點勞動生產,這些收獲可以歸我個人所有。在畜牧地帶的人民,也可以有幾十頭牲畜。蘇聯憲法上規定每個人有工作權,各人可以拿到應得的報酬,這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值”,工作和報酬是正比例。不工作的沒飯吃。將來達到共產主義社會階段會一變而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那個時候,生產豐富沒有分配問題,連小貧小富的差別都沒有了!目前的蘇聯尚未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階段,還有小貧小富之差;所以工人們工作愈多,報酬也愈多。特別在斯達哈諾夫運動中表現得非常清楚的。工人中如果有特別發明特別發現是可以獲得獎金的。國內貧富的關系并不是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樣清一色,但卻沒有大的差別。人民的生活都在水準的上下,差不了多少。可能有小貧小富,卻沒有大貧大富。所以經濟上的民主蘇聯確實做到了。我大前年在蘇逗留了五十天,我到過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中亞西亞的烏茲別克共和國的首都塔什干,在歷史上有名的薩馬爾罕,還有巴庫,和托爾斯泰的故鄉雅斯拿雅玻里雅拏。我看了不少東西,但卻沒有看見一個叫化子。我沒有看到一個衣不蔽體的人,也沒有看到一個面圓圓的富翁,五十天的時間并不多,我卻不敢擔保的確蘇聯國內沒有一個叫化子,或者可能會有,譬如茅盾先生,他就看見過一個。蘇聯憲法上規定不做工沒飯吃。雖然失業的人很少,但可能會有極少數人偷懶不去作工,那他就只好討飯。古人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因為社會制度好,要找一個懶人便是很難的。我們大中華民國卻相反了。蘇聯大部份的老百姓生活很平均,有叫化子的話也算是極少的例外。我們卻不要把例外夸大起來,美國作風就是如此。蘇聯的經濟上民主確實做到了,既沒有貧富的差別,也沒有男女的差別。我游蘇后,回到重慶有許多女朋友問我蘇聯的婦女問題如何?我說,蘇聯根本沒有婦女問題。工廠里面,女工有的比男工多,開電車的差不多都是女的,警察也是女的,我想大約因為那時歐戰剛結束,而遠東方面,戰事還未結束,大部份軍隊沒有復員,因此女比男多。由此可知經濟上平等之后,男女都可以達到平等,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應得的享受,不像資本主義國家,有錢的可以有特別優裕的環境,沒錢的卻要捱苦。如果說經濟上已經達到民主而政治上達不到民主,這是不合邏輯的。反之,像美國經濟上不能達到民主,而硬說政治上達到了民主,這是騙人的鬼話而已。

那末我們為什么對蘇聯如此隔膜呢?對于她國內情形為什么這樣不了解呢?

一、語文問題:俄文難懂,識俄文的人很少。

二、政府統制:我們想到蘇聯游歷實在不容易,政府多方限制;我們也不容易看到他們的報章雜志,更沒法接觸蘇聯的學者。

三、歪曲宣傳:對蘇帶敵性的國家歪曲宣傳。

蘇聯在政治上怎見得表現出民主精神?

蘇聯在國家行政上和英美沒有什么差別,英美的政治制度是代議制度:人民選舉議員組織國會,代表民意。蘇聯也和英美一樣有這樣的議會,英國的議會是貴族院,眾議員,美國上議院,和下議院。蘇聯的議會便是蘇維埃,蘇維埃有聯盟蘇維埃和民族蘇維埃之分。聯盟蘇維埃又怎樣構成的呢?原來蘇聯是由十六個共和國構成的,每個共和國選四十名代表構成聯盟蘇維埃,不論國家大小,代表的人數是一樣。民族蘇維埃是整個蘇聯每三十萬人選出一名代表。蘇聯國內人種復雜,不止國內有許多種,種下面又有大大小小的族,共計全國有一百八十九族。聯盟蘇維埃和民族蘇維埃是最高蘇維埃,下面還有各級各樣的蘇維埃,通是人民選出來的。由最高蘇維埃合并選出政府,和英美的國會沒有分別,不過名稱不同而已。更進一步,我們再來比較一下憲法吧:英美憲法規定人民有被選舉權和選舉權。但英美人民選了議員之后,便失掉了權力。譬如有一個競選議員要想大家選他必定說了很多漂亮話,開很多空頭支票,等他當選了之后,便一股腦兒把諾言忘得干干凈凈。那時他一直可以當議員至任滿為止。因為英美人民只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卻沒有罷免權。但是蘇聯卻不同,憲法里規定著有罷免代表權。譬如某人當選之后,在一定的時間之內他要向選民報告工作,如果覺得不滿意,人民還可以罷免他,把他撤回。大家試比較比較那個是真民主?那個是假民主?其實蘇聯的憲法和各國比較起來是最民主的。(大家可以參考吳清友的《今日之蘇聯》)所以有些人說美國民主,蘇聯不民主,不是認識不夠,便是故意歪曲。

蘇聯是不是一黨專政的?斯大林是不是一個獨裁者呢?

有人懷疑蘇聯一黨專政,斯大林是獨裁者,和希特勒,墨索里尼,蔣介石沒有分別,這是什么緣故?原來蘇聯的共產黨跟美國民主黨,共和黨,英國的保守黨,工黨是不同的,英美政黨所代表的是特別的某一階層,要有“資格”——相當的財產才可以當黨員,黨的基礎明明白白是擺在私有財產多寡的基礎上,蘇聯的共產黨員是從人民中選出最能吃苦,最有才干的人做黨員,蘇聯的共產黨員是人民中選拔出的優秀分子。當了黨員,要服從鐵的紀律。例如革命成功初期,男女關系較為隨便一點;革命后漸漸嚴格,尤其是黨員更須遵守紀律,以身作則的。每個黨員保持黨員的資格亦屬不易,要在人民中起模范作用。戰時首先為國捐軀,平時要獻身建設。故從表面看來,蘇聯是一黨專政,其實是由人民中選取考驗過的優秀分子出來參與政治工作,我們應該說它是真實意義的國民親政,并不是一黨專政。再者,蘇聯的公務人員、士兵和其他大部分的老百姓也并不都是共產黨,公務人員中黨員所占的百分比極少極少。蘇聯并不是執行嚴格的思想統制,叫每個人非信仰共產主義不行。蘇聯的學者當中,思想很落后的都有,可見它并不是不能容納思想不同的人民。我試舉一例證明這點:蘇聯有一個很有名的漢學家亞列克塞也夫,蘇聯科學院的權威教授,前任駐華的蘇聯大使彼得羅夫和代理大使費德林博士,都是他的學生,他在北平住了好幾年,我參加科學院二百二十周年紀念時見到了他。他能說中國話,但說的是文言。我到列寧格勒,他曾親自到飛機場來接我。他計劃作一部《中國文學史》,現在尚未完成,他也翻譯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翻譯過司空表圣約(“約”應作“的”)《詩品》,這也就是他的博士論文。他把許多中國歷代的代表作都翻成了俄文。他對中國很喜歡,什么都是佩服中國的。有一次,他和我同席觀賞各種歌舞表演,有一幕是一男一女的對舞,男主角是蘇聯頂有名的男明星,女主角也是蘇聯國內三大明星之一,對他們的舞藝,大家都非常贊美。亞列克塞也夫教授很莊嚴地看,大拍掌,也不笑。這一幕表演完后,掌聲雷動,他卻掉頭來問我:“閣下樂乎?”我沒有回答,他跟著便說:“無禮!無恥!”下一個節目是女高音獨唱,這個女角也是有名的聲樂家,唱完后大家贊好,叫她再來。他后來問我樂不樂,我也沒有回答,他又表示他的意見,認為“喉嚨大,吼得高”。這位教授對中國文化學術的成就盡管高,可是他對音樂和聲學的修養卻顯得很低。我們再繼續看下一個節目,這個是蘇聯民族形式的歌舞,和前兩個現代形式的歌舞節目不同,蘇聯政府特別保存各種民族形式,很受人們的歡迎。我當時看到的是烏克蘭民間歌舞。亞列克賽也夫教授再問我的時候,我就答道:“很好很好!”,這位老教授聽了卻搖搖頭,老大不高興,連話也不跟我說了。由這個例子可以證明蘇聯國內所有的學者,教育家,公務人員……并不完全是共產黨員,甚至包含有類似我們的道學家的人。只要有一技之長,在蘇聯便可以立足的,便可以受到國家看重的,并不是像我們的貴國,一切一切都非國民黨員不行。由此可知蘇聯的一黨專政和法西斯政體決不相同的。同樣理由,斯大林是否獨裁者,這個問題也可以得到解答了。斯大林當政廿年這么久,完全是因為人民選他出來讓他領導的,每逢改選,斯大林必重新參加選舉一次,再向選民演講。據說他有一次演說特別向選民聲明,“根據蘇聯憲法第幾條,我不稱職,你們可以撤我的差。”他的年紀有七十多歲,他是喬治亞人,他何嘗不想回到南方去,在故鄉中休養?但是蘇聯人民不答應,蘇聯離不了他。你們想在世界上究竟有幾個像斯大林這樣能為人民服務的人呢?大家看見過蘇聯的影片,每次斯大林出現于公共場所的時候,人民的高聲歡呼吧?像《青年之光》和《豐功偉績》這兩個影片那樣,斯氏一出現,人民的歡呼一直要延長至十幾分鐘。《青年之光》,我是在場的,實際情形,確實是那樣。由此可證明他完全以德服人,并不是以力服人。試想用秘密警察用特務來維持的國家,能夠這樣強大嗎?蘇聯國內民族復雜,可以利用極權來統一嗎?希特勒在前就看錯了,他以為三個月內便可以征服蘇聯,因為蘇聯在他心目中正和德國一樣,是用極權來統治的,只消一閃擊便會瓦解。然而,事實告訴我們,他的看法完全錯誤了。

蘇聯對國內民族的政策怎樣?是不是完全平等的呢?

我們想想:蘇聯國內民族如此復雜,為什么它卻是那樣的堅強?試看我們大中華民國吧,五族能夠共和嗎?漢族可以共和嗎?蘇聯的民主完全是澈底(“澈底”今作“徹底”)的民主,因為它對內沒有階級的對立,人吃人,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澈底廢除了。帝俄時代對于各民族不平等的待遇也已經鏟除了,譬如說烏茲別克共和國,在帝俄時代是很落后的,和我國新疆一樣,但是革命之后,完全改變過來了。蘇聯的十六個共和國就是十六個平等的主人,每族都得到民主和自由。烏茲別克共和國在漢朝已和我國有來往,至明朝亦來朝貢,歷史上記載得很明白。它被并入俄國版圖不過是三百年左右。我在蘇聯被招待到烏茲別克,逗留在國都塔什干十天,在撒馬爾罕也有幾個鐘頭。原來撒馬爾罕是個歷史上有名的城市,是明朝初年鐵木兒的帝都。鐵木兒把疆土拓展到印度西北部,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蒙古人有一部分留在撒馬爾罕境內,城內有鐵木兒的墓和其他古跡。我早上乘飛機赴薩馬爾罕,晚上回到塔什干。我在烏茲別克,算舊的和新的都看到了,明白地看見了蘇聯對各民族的共和國的政策是怎樣的。

在烏茲別克,舊的風俗習慣有許多仍然保持和原來一樣。譬如說婦女的眉是劃成一字的,因為她們的眉毛很濃,兩眉間的地方很狹,索性劃成一字。發辮也很奇怪,有四十條至五十條之多。舊式婦女,在頭上披著大斗蓬(“斗蓬”應作“斗篷”),帶(“帶”應作“戴”)上很長的黑色面幕,差不多到膝部。原來回教風俗七歲以后女子的臉孔不能隨便給人看。他們吃飯也很有趣,是用手來抓的,這種習慣在新疆也有。我在塔什干,回教長老宰羊來招待我們,他們把羊肉叉燒,羊尾最寶貴的,長老親手把羊尾巴送到客人的嘴里。長老——阿洪也請我們參觀過禮拜堂,堂內跪拜的人很多,就是教堂外面的空地也有許多人在膜拜,處處跪滿了人。他們信仰的回教和我國的回教一樣,并不受政府取締和禁止。由此可以證明蘇聯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是極其尊重的。信仰宗教的人很多,整個蘇聯大小不同的宗教卻有九十二種之多。我們由此可以舉一反三,知道其他宗教必同樣受尊重的。也許有人又會問我:為什么奉行馬克斯主義的國家對于宗教這種“鴉片”如此縱容呢?我的解釋是這樣:我那天去參觀教堂,室內室外有幾千人,這幾千個教徒當中我發現大半數以上是五六十歲的老人。中年人和青年人很少很少。由此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便是蘇聯的民族政策在消極取締方面比較寬大,而對積極建樹方面則拼命苦干。對新生的一代,教育是拼命提高了,青年人接受豐富的教育,便不會再吃宗教的鴉片。我想將來再繼續下去,恐怕烏茲別克國的回教徒會自然絕跡,而教堂會變成博物館了。總之,蘇聯對于每一種舊的東西斷斷不是極力鏟除,只要不妨害國家的安全,是讓他們自生自滅的。其次我們再看蘇聯對于新的建樹怎樣在努力苦干。他們苦干的成績卻是非常驚人的。蘇聯建國卅年,已經改換了新的面目,但這建設是只有中間的十五六年的。開始十年還有國內戰亂饑饉,資本主義國家的圍攻,最近的四年愛國戰爭所受的摧殘非常厲害。但是他們卻不斷改進和建樹,漸漸復原,也漸漸超過了戰前的成就。譬如烏茲別克共和國,棉產很豐,全蘇有百分之六十的棉花在烏茲別克出產。烏茲別克的集體農場差不多完全從事棉花的生產和種植,專門研究棉花的中央研究院也設立在烏茲別克,各式各樣的棉花都有,最優良的棉種是他們從埃及移植來的。埃及種的棉花纖維比美國的長,比美國的堅實,但它也有一個缺點,這個缺點便是容易生病。經過蘇聯棉種中央研究院研究的結果,新埃及種的棉花保持了原來的優點,卻克服了以前的缺點,是全世界最好的棉種。此外其他棉種也很多,還有許多是有顏色的,桃紅咧,黃咧,綠咧,織成布更好看,顏色是天然的。有一種黃色的棉種好像駱駝絨,但纖維卻很短。目前蘇聯研究棉花集中了全國的力量不斷研究,不斷試驗,有計劃,有組織,配合得很好。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去合作。我到塔什干參觀,一望大片的棉田,像大海一樣的遼闊,最大的紡織工廠我也去過,這是斯大林工廠,廠內的機器是全部電氣化的。每個女工可以管理好幾十部機器。因為烏茲別克的雨量非常少,他們便利用帕米爾高山上的冰雪。山上的冰雪融解了,流下來便有水了。每天規定下午三時便開放水管。烏茲別克境內的土壤也不完全是好的,有許多帶有沙漠性及半沙漠性的;因此他們又建筑化學工廠,制造肥田料。工廠是四大部分合成。有一部分工廠,專把水來電解,提出氫氣。還有別一部分的工廠從空氣中提取氮氣。再有一部分工廠氫氮兩種元素合成銨,又由銨造成肥料,加在土壤里,這樣一來,可以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的生產量。他們的生產和人民生活配合,他們的研究工作和生產計劃配合,不像英美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生產和研究脫了節,更不像中國把研究工作當作花瓶,拿來找官做的。卅年以前和蒙古新疆一樣的土地,現在已變了新的面目,今天竟然達到最高的生產水準。我到許多的公共機關、研究院、工廠,和集體農場去參觀,大半都是本地人,甚至高級的人員也是如此,并不是由俄羅斯來統治一切的。有一次和我一起去參觀集體農場的,還有英國坎特勃里的副主教休列特·詹森。在農場里的老百姓特別歡迎我,他們擁抱我,吻我——非常熱烈非常親切。農場內的老百姓都很愉快,正如古書上所說:“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他們的生活和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恰恰成一個相反的對比。集體農場帶來了免于匱乏,免于恐懼的充分的自由、平等,令我萬二分羨慕。

蘇聯人民的生活享受怎樣?他們覺得愉快嗎?

我參觀完了之后,又回到塔什干觀劇,那天晚上演的是莎士比亞的大悲劇,《奧賽羅》。是烏茲別克的演員,用烏茲別克語表演。舞臺布景非常華麗,燈光布景也極完善,我心里很佩服烏茲別克的文化水準這樣高。劇演完了,招待的人請英國坎特勃里的副主教休利特·詹森批評批評,那位主教用外交的口吻回答,他說英國人的作風和烏茲別克人的作風不同,前者冷靜、沉著,后者勇往直前,所以演這出戲也有不同的演法。假如倫敦人看了塔什干這次演出,他們一定未及終場便溜走了,蘇聯人去看倫敦人演出,也恐怕未及終場,已經瞌睡。其實照我個人的意見,莎士比亞那出戲應該像塔什干那次演出才不失作者的意圖,原來劇中的主角奧賽羅是非洲摩爾族人,他愛上了一個希臘公主,他是黑人而又是武人,教育程度不高,頭腦簡單,因此猜忌也很深,他懷疑自己的夫人不貞,誤殺了她,后來覺悟而自殺。我們試想:像奧賽羅這樣半原始性的武人會不會文鄒鄒地學英國人的紳士作風呢?抑或像塔什干人那么勇往直前的呢?我那天看戲時,又細看臺下的觀眾,原來很多便是白天在農場內工作的老百姓。中國老百姓辛苦了一天,會跑到城市看戲嗎?會看外國的古典戲嗎?蘇聯的老百姓工作后,得到了充分的享樂,還有程度欣賞外國的古典劇,可(“可”字似衍)由此更可證明蘇聯人民實在確實得到解放,得到高度的自由了。

說到看戲,不由得我又想出這一件故事。我那次到蘇聯,同被邀請的還有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丁燮林先生,他是留英的,他對于戲劇有很濃厚興趣,大家也許看過他作的《一只馬蜂》那出獨幕劇吧?據他的意見,他以為像蘇聯人民能了解娛樂的意義的確很少見很少見,試看每個劇場晚晚都滿座,便知道丁先生的話確有他的道理,有一次駐蘇京中央通訊社的朋友,送了三張戲票給我們,他打算和我,丁先生一起去的。怎知到時他沒有來。我們初到,情形不熟,冒險走向藝術劇院,不知由什么地方進去,我們便拿著兩張票問人家,怎知幾十雙手擁來,爭著問我們買黑市票。原來蘇聯的戲票也是配給的,但是供不應求,不得不限制每個人每月看多少次。不喜歡看的,可以把票讓給別人,喜歡看多(應作“多看”)幾次的,也可以買黑市票。大家也許又會覺得奇怪,蘇聯也有黑市的嗎?原來小規模的黑市也是有的,戰時公訂各種貨物的配給價格極低,合作社的價格比公價高十多倍,自由市場的貨物價格又比合作社的價格更高。譬如自己吃不完的東西可以賣,自己種出來的東西也可以賣。紅軍的家屬所配領的東西比較好,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所得到的配給品也比普通人好,普通人想吃多點,吃好點,也可以求之于黑市。這種小規模的黑市并不希奇,但決沒有黃金美鈔那樣的黑市的。蘇聯人喜歡逛公園,看戲,聽音樂,這些正當的娛樂卻是恢復疲勞最好的方法,是應該極其重視的。蘇聯人民能夠如此享受高度的娛樂并不是他們的天性,主要的原因卻是經濟問題得到解決,沒有匱乏,沒有恐懼,教育平等,文化程度自然會提高。

說到蘇聯的教育,有一點不可不向大家報告的,便是收費問題,同一學校,同一班級的學生的收費也不一樣,比如富裕的,收得貴一點,比如清貧的,收得便宜一點。我參觀鐵路工人的幼稚園,每個小孩每月只收三十個盧布,實際他們消耗每月每人要百五十個盧布的。有一部分的小孩還是免費的,家長收入多的,可以征收多一點。醫藥也不要錢的,醫院對于生育小孩的母親也特別優待,國內每個人生活都有保障,可以盡情享受。他們并不是天性會享受,主要原因是制度合理,民族性也逐漸高尚化了。羅斯福總統所提倡的四大自由,他們是充分享有著的。所謂信仰自由,免于匱乏的自由,免于恐怖自由,言論的自由,在蘇聯是已經完全做到了!

蘇聯的報紙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并不是以達官貴人做中心的。人們的照片常常在報紙上出現,我的照片也在報上登載過。報紙上完全沒有廣告,不像美國的報紙,專替資本家吹牛皮的。蘇聯對于民主自由確實是兌現的,我親眼所見已經超出我所能想像(“想像”今作“想象”)的這么好。至于美國,我們能說它是民主的國家嗎?黑人所受的待遇怎樣?法律雖然規定每一個公民不論種族可以參加選舉,但是有許多黑人得不到選舉的機會,被人歧視,受人欺侮。南部各洲(“洲”應作“州”)的人,他們不僅反對共產主義,甚至有很多人大學連進化論也不許講的。所以,我們最要緊不可受人家宣傳的蒙蔽,不要受人家的麻醉,對于某件事物,要有充分的研究才可以下結論,我以為大家最好能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av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婷婷在线网站|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亚洲三级色| 91视频区| 福利在线不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欧美精品另类|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狠狠干| 欧美区一区|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动态图|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精品视频网| 91在线丝袜|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欧美一区精品|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午夜片| 亚洲天堂啪啪|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69av在线|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91色在线|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91青青草视频|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国产性爱网站|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成人午夜天|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91热爆在线|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观|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另类视频|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久久综合成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色婷婷狠狠干|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日本欧美精品| 五月天福利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内a级毛片| 91在线视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