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競之
(湖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 長沙410012)
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而非遺無疑是這一根脈中的精華部分。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遺產,需要得到傳承與保護,而傳承的最佳狀態是“活”在現實的社會里。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非遺保護工作指導方針為“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1],“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指的應是非遺融入當代生活,而將非遺與文創進行融合是其中方法之一。2017年3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文化部等部門關于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的通知,通知中總體目標指出:“立足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發掘和運用傳統工藝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豐富傳統工藝的題材和產品品種,提升設計與制作水平,提高產品品質,培育中國工匠和知名品牌,使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應用,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需要。[2]”這說明非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已經進入“再創造”的新階段,而承載著非遺傳統文化的文創產品是有著“再創造”創新價值的與生活相關的實用產品。
根據2019年4月文化部和旅游部發布的《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湖南省國家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有118個。包括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曲、曲藝、傳統體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幾大類。分布在湖南省各個地市州縣,每一個都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承載著當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這些非遺項目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或有著“母性文化”的特點,或有著以情寄物且題材廣泛的特點,或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內涵以及形式多樣的特點。
所謂非遺活態傳承,是指在時代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非遺進行傳承和保護,以及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進行傳承與發展的方式[3]。而非遺文創產品則是源于非遺文化主題,經過創意設計轉化,具備市場價值的商品。

圖1 “福樂壽喜”新年紅包文創產品
當前,學界以案例來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活態傳承文創產品的思路,有以湘繡為例,從非遺+文創品牌+互聯網分享經濟相結合角度出發,主張將傳統與時尚,科技與文化,藝術與實用三者相結合[4]。有以夾江年畫為例,從地域文化與非遺文化融合的角度論述重構傳統元素,講好夾江故事,從藝術資源市場開發角度討論文化消費與非遺傳承的內在關系,提倡可持續發展理念[5]。有以非遺布老虎為例討論“非遺+雙創”的方式來實現非遺“反哺與造血”的機能[6]。也有研究者認為要用毛澤東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待文化遺產“古為今用”,不可全盤西化,活態傳承才是非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方式[7]。認為非遺續存的唯一要求是“活的載體”在創新中求生存[8]。“活態傳承”才是延續和成長,是最理想的保護方法[9]。挖掘傳統獲得“文化認同”讓群眾參與,打造非遺文化品牌,真正活態傳承[10]。深度挖掘文化價值,運用非遺文化IP開發,跨界融合的方法,活態傳承+生產性保護,促進手工藝傳承+經濟發展[11]。
目前對于非遺傳承有3種方式:利用、轉化和創造[12]。文創產品作為非遺“活態”傳承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在產品設計和制作中對非遺傳統文化基因的直接利用,在現階段是比較實用的方法。
非遺傳統文化基因中通常有著地域和民族特色,而且在日常生活經常被使用,內容以及使用的載體通常具有美好的寓意,這些美好的寓意有著所在群體的共同意識。將非遺傳統文化中的元素提取作為獨立的設計元素來使用,是可以最大化保留其文化形式與表達形式的利用方式。這種使用方法類似于“拿來主義”,但,不全是拿來,也不是異化運用,是保留了其表達方式,或保留其內容形式,當然其中還有創新的部分。如湖南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女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只屬于女性的文字,發源于湖南江永,其形如蚊蟻,纖細修長,具有傳統女性的柔美感,也具有一種如女性般的柔韌的氣質。筆畫總結大致:點、豎、弧、斜;近似“多”字形,書寫自上而下,從右至左,不具備標點符號[13]。女書字形的形體結構基本構件總共存在75個。大量的女書作品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親情的渴望、友情的期盼,以及民俗信仰的崇拜[14]。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化的發展,“女書”的傳承也出現困難,僅限于研究中,在其推廣和傳播者也有,但也以書法為主。通過萃取提煉女書造型元素和直接利用的手法(表1),不難看出其書寫結構和字型,有著不少適用于現在甚至未來的設計元素。圖1是一款“福樂壽喜”新年紅包文創產品。中國人有過年互相贈送紅包的民俗,討個吉利彩頭,通常用“福”“祿”“壽”“喜”作為主要的創作元素,來祝人們一年里順順利利,吉祥如意。女書中對應的“福”“祿”“壽”“喜”字樣,造型纖細悠長,同時進行了字體的設計,根據女書綿長特點與鞭炮結合,既符合女書的書寫特點又有了過年的氣氛,同時與花開富貴的花型,以及漢字“福”“祿”“壽”“喜”結合構成畫面,并采用中國傳統文化中表示喜慶的金色和紅色作為主色調,整個設計具有新意又具有中國傳統文化氣息,也符合現代人們過新年需要的喜慶,同時也向大眾傳播了女書“福”“祿”“壽”“喜”的書寫方式和字體的結構特征。以上的案例并沒有舍棄“女書”最原本的形態,將“女書”文字形態提取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來使用,與其他設計元素和現代的設計方法及觀念相結合,組合形成一個以“女書”為主要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

表1 漢字與女書字體對照表
非遺傳統美術與時尚文化,看似是兩種對立的文化,但實際上也并非完全不可融合。時尚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之所以被成為潮流文化,就是因為它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滲透程度高、傳播能力強并且廣受歡迎。如果能將傳統文化元素與之結合,并隨之廣為傳播,那么想要保護和傳承非遺傳統文化也就不成問題了。例如GUCCI就曾將中國風的印花設計直接運用于產品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印花設計的中國風味,而產品形式又是經典的歐式設計,一眼又能瞧出中國的文化在其中,這就是一種時尚+傳統文化元素的案例。季羨林先生曾說“中國文化之所以能長保青春,萬靈藥就是翻譯”,而使非遺文化長保青春的萬靈藥則是文化創新。與翻譯同理,將不屬于非遺文化的文化,以非遺文化的語言和形式表達出來,以非遺文化的表達形式來表述不同的文化,既可以擴展非遺文化的受眾面與市場,也可以使不同的文化藝術碰撞,擦出新的火花,讓星星之火燎起文化的廣闊草原。
非遺傳統文化由許多文化元素組成,如同一個漢字由許多筆劃組成,一臺機器由各種零件組成,當我們用傳統美術中的組成元素,以一種非傳統的方式組合,就像一種“解構主義”強調個體,運用打破、重組和疊加等方法對整體中的某一個元素或部件進行再設計,從而得到一種嶄新的傳統藝術的表達方式,其關鍵在于,要在保留其文化基因的前提下,對其進行表達形式的創新。如圖2,是利用女書文字設計制作的徽章,此徽章用于旅游紀念品銷售。女書發源于江永,“江”是江永的一個代表字(女書“江”字書寫方式見表2),這個字同時也是中、章、姜、忠、恭、鐘、張、宮等字的共用字。取用“江”字和“女書”的基礎筆畫(點、豎、撇捺和兩個弧),配合徽章的圓形,將“江”筆劃進行可識別性設計組合,直接舍棄了“女書”文字傳統原有的形式,將“江”字的筆劃拆解為6種基礎筆畫和一個沒有被拆開的文字,以現代設計的觀念和技法,再進行重新組合,從而得到了一個具有現代設計感的同時又具有“女書”文化底蘊的產品。既美觀又具有很強的地域代表性,非常適合作為旅游產品來售賣。

表2 “江”的漢字與女書字體對照表

圖2 “Jiang”字徽章
這一利用非遺文化元素設計的文創產品案例,是將其文化構成元素解構為不同的元素再重新排列組合,是一種能將文化基因保留卻完全改變表達形式的方法。這種解構方式,在現代西方設計中比較常見,我們將它運用到現代非遺文創產品設計中,可以得到不可計數的新表達形式,而每一種都可能是良性的創新表達。
這個時代的時尚也是潮流,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所謂“時”,就是當下、現在,而“尚”則是崇尚、高品位和領先。是一種流行,觸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體現人們不凡品位的用詞。時尚隨著時間和事件的發生而改變,而現在的中國時尚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再現和文化多樣性的呈現。非遺傳統文化,要在現代生活中活下來,只有成為實用可親的產品,走入千家萬戶,成為現代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才有可能抵御市場經濟的變化和文化入侵,才可能在時代的洪流中不被淘汰且成為中國文化傳承的那一部分。而與時尚文化相結合創新并非進行文化的顛覆,而是在保留大部分的傳統文化基因特征和形式的情況下進行創新,是一種文化上的異化翻譯。如圖3是一款名為“聰明”的耳飾。耳飾,是現代女性和年輕人喜歡的一種裝飾品。這一設計選用了女書中“聰明”二字的造型(參見表3),女書的“聰明”二字其筆劃結構似柳葉,造型有隨風蕩漾的優美感,也很適合制作成耳環。佩戴起來有一種既自信又含蓄的感覺在其中,不僅符合中國人含蓄的審美意識,也充分表達了現代年輕人樂觀、積極向上的“聰明”;既符合現在越來越自信的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和審美需求,又符合傳統文化中的含蓄謙虛精神,還有時尚的味道在其中。圖4,是一個系列的日常T恤設計,T恤圖案的文字分別是“吃什么”和“出來玩”(參見表3),用女書文字講述現代年輕人的故事,插畫設計非常具有現代都市感,偏向于青春活潑的風格,也很有日常生活的氣息,再搭配上結構輕快具有動感的“女書”文字,非常具有年輕的活力,讓傳統與時尚結合起來的同時也很接地氣。雖然插畫中描繪的是都市的場景,但配色和“女書”文字的元素卻使得整個T恤帶上了一種接地氣的“湘土”風味,造型也非常符合如今在年輕人中很流行的“city pop”音樂的風格。這種將“傳統與時尚”“都市與風土”相融合的方式,將離人們生活很遠的非遺文化拽入人們最日常的情境中。這樣的方式看似無法完整保留非遺傳統文化的風味與氣質,但卻很好地使非遺傳統美術貼近了生活,甚至融入了年輕人的生活里,讓傳統美術不再離人們的生活那么遙遠,使流行時尚依托非遺文化基因,顯得更為有生命力,也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

圖3 “聰明”耳飾

圖4 女書日常T恤

表3 漢字與女書對照表
習主席于2020年9月考察長沙彰顯出兩個關鍵詞:傳承與創新[15]。而在傳承中創新是非遺傳承和保護的最有活力的方法之一,非遺活態傳承的方法也需要創新,只有現代民眾廣泛認可和使用才可以使之不落后于時代,成為先進文化中的一份子,非遺的文創產品不一定要“原生態”,要與時俱進,走出博物館和記憶,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不斷適應社會變化的文化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湖南省非遺項目有很多種,而文章中只是以“女書”項目作為案例來分析非遺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法,女書和其他非遺項目一樣面臨著時代審美、經濟潮流和外來文化的沖擊,研究其文創產品的創新在于使之有更多的融入民眾生活的機會,如何在保留其文化基因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性的研究與開發勢在必行,也是當前的時尚。其他類似的非遺項目的文創產品開發可以參考此案例和方法來進行設計,還可以進一步探索不同于“女書”項目的非遺文創產品的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