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8月9日,白俄羅斯舉行總統選舉,盧卡申科再次當選連任。隨后,白國內發生大規模示威游行,并發生暴力沖突。面對白國內政局變動,歐盟既想借勢鼓動“民主化”,一舉“拿下”白俄羅斯;又擔心過猶不及,遭到反噬,引發更大危機。
心態復雜,政策矛盾
白俄羅斯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與歐盟的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三國及俄羅斯、烏克蘭接壤,由于其連接歐盟與俄羅斯,戰略地位突出。1994年以來,盧卡申科一直擔任白俄羅斯總統,被歐盟輿論界描繪為“歐洲最后的獨裁者”。自1996年起,白俄羅斯就一直處于歐盟的制裁之下,包括取消援助、對白政府官員實施定向制裁,如取消簽證、凍結資產等。盡管如此,白俄羅斯并未發生歐盟希望看到的變化,反而進一步向俄羅斯靠攏。俄羅斯的能源補貼以及俄對歐盟國家產品通過白俄羅斯轉口俄羅斯的默許,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歐盟對白制裁施加的壓力。與此同時,白俄羅斯對俄依賴也一步步增大。白俄羅斯加入了歐亞經濟聯盟以及俄白哈關稅同盟,離歐盟則越來越遠。俄還希望與白統一貨幣和中央銀行。2008年俄格戰爭后,歐盟出于拉攏白俄羅斯的考慮,取消了部分制裁措施。2009年,歐盟還將白納入“東部伙伴關系計劃”。2016年,為避免白俄羅斯進一步倒向俄,歐盟取消了對白的大部分制裁措施。
很明顯,歐盟對白俄羅斯心態復雜,政策矛盾。一方面,歐盟希望白俄羅斯脫離俄,向西方靠攏。這既可證明西方、歐洲所謂民主自由模式的吸引力,并借白政治變化進一步向俄滲透,影響俄政治演變方向;也能將歐盟政治影響力進一步向東推進,爭取對俄羅斯更為有利的地緣斗爭局面。正因為如此,過去幾十年來,歐盟一直在軟硬兼施,試圖改變白俄羅斯,軟的方面包括增加對白援助,硬的方面包括定向制裁等。另一方面,歐盟對白俄羅斯又投鼠忌器,擔心適得其反。尤其是擔心如果將白俄羅斯逼得太緊,白可能徹底倒向俄,甚至接受俄白兩國合并的方案。因此,歐盟對白俄羅斯既不能太“軟”,否則被認為有損歐盟原則和形象(與“獨裁者”為伍);但又不敢太硬,否則會刺激白進一步向俄靠攏,在地緣政治上對歐不利,可謂拿捏困難。
白俄羅斯也明白自身戰略地位的重要性,一直利用歐俄地緣相爭的復雜矛盾心態游走于雙方之間,利用歐盟援助來抵御俄羅斯對俄白經濟、政治進一步一體化的要求;同時也利用俄羅斯對抗歐盟方向的壓力。這也是過去26年來盧卡申科屹立不倒的重要因素。
歐盟的“燙手山芋”
當前白俄羅斯形勢演變既關乎盧卡申科命運和白俄羅斯未來政治走向,更牽涉歐俄雙方地緣爭斗。對歐盟來說,這是契機,更是難題。
從契機方面看,歐盟一直希望白俄羅斯實現“民主化”,脫俄向歐,如果街頭運動能實現白政權更迭,和平演變,自然為歐盟所樂見。所以面對此次白政局變動,歐盟從一開始就推波助瀾、加以引導。8月19日,歐盟召開視頻峰會,專門討論白俄羅斯問題。就某一外交問題召開峰會對歐盟來說十分罕見,這也表明了歐盟對白俄羅斯問題的重視程度。目前看,歐盟的對白俄羅斯政策一是不承認8月9日選舉結果,認為其“既不自由也不公正”;二是反對、譴責白當局使用暴力;三是支持白國內反對派,立陶宛和波蘭等國尤為積極;四是醞釀制裁措施,形成威懾。
但總體而言,白俄羅斯問題如果繼續惡化,對歐盟來說將是一個“燙手山芋”。
歐盟當前的麻煩已經夠多。在東地中海地區,希臘與土耳其已經形成對峙,一旦擦槍走火,將是歐盟難以承受之重。相比白俄羅斯問題,希、土對峙的威脅要嚴峻和緊迫得多。還有非法移民問題,近幾個月來,進入歐洲的來自非洲的非法移民數量已經大幅上升,希臘的難民營火災進一步增加了歐處理非法移民問題的緊迫感。這些都讓歐盟難以兼顧白政局變動。
烏克蘭先例的教訓猶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的爆發與歐盟及德國誤判形勢密切相關。當時,歐洲利用聯系國協定誘使烏克蘭政府在歐俄之間選邊站,然后又利用烏克蘭選舉危機公然介入,鼓動顏色革命,招致俄羅斯的強烈反彈。最終導致克里米亞“入俄”、烏克蘭在本國東部地區與俄陷入僵持,歐盟則與俄羅斯陷入了制裁與反制裁的惡性循環。如果歐盟加大對白俄羅斯的干預力度,可能再度招致俄強勢介入。
可能加大歐盟內部分歧和矛盾。中東歐的仇俄、恐俄國家,如波羅的海三國、波蘭等是當前白俄羅斯局勢變動最為積極的干預者,它們要求歐盟加大對白的介入力度。至于是否會因為白俄羅斯問題而進一步惡化與俄關系并不是這些國家的關心所在。相反,它們甚至希望利用白俄羅斯問題來進一步遏制俄羅斯。但對于希臘、意大利,乃至法國等南歐國家來說,涉及土耳其、利比亞等的中東、非洲問題才是重點。近年來,出于地緣政治考慮,法國還特別希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當然不愿因為白俄羅斯問題再次與俄羅斯形成對抗。在歐盟對俄政策中,德國發揮著關鍵性作用。但即使是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德國對俄政策也極為務實,并未斷絕與俄對話渠道。德國當下正面臨新冠疫情反彈、難民問題、與土耳其關系惡化等更為緊迫的挑戰,對于全面干預白局勢也是意興闌珊。
因此,迄今為止,歐盟并未明確呼吁盧卡申科下臺,也未要求白俄羅斯重新選舉,甚至連派遣官員赴白調解也極為謹慎。
拉鋸戰仍將持續
對烏克蘭等原蘇聯國家而言,在俄羅斯與西方之間“選邊站隊”的壓力長期存在,并隨著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而階段性加大。當下,白俄羅斯既不屬于歐洲陣營,也不屬于俄羅斯陣營,可以說是“地位未明”,這也是其危險之處。俄決不愿看到某一天白俄羅斯會倒向西方,甚至加入北約和歐盟,更緊密的一體化是俄對白政策不懈的追求。只有將白更為緊密的與俄綁在一起,俄對可能失去白的焦慮心理才會得到緩解??梢韵胂螅鞣?、歐盟不會樂見這一結果,對波蘭、立陶宛等國而言更是如此。
目前看,白俄羅斯選舉爭議尚未解決,國內變動仍在持續,歐俄雙方很大程度上仍在觀望,白俄羅斯自主解決選舉問題、維持現狀可能是雙方目前均能接受的結果。但如果白國內形勢向惡化方向發展,將迫使歐、俄雙方深度卷入,引發新的更大危機。當然,也存在隨著時間流逝帶來抗議疲勞癥的擴大、白俄羅斯國內形勢漸趨穩定的可能。但無論局勢如何發展,只要白俄羅斯仍然“地位未明”,歐盟和俄羅斯圍繞白的“拉鋸戰”就將持續下去,白局勢階段性惡化的可能性也將長期存在。
(作者為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助理、歐洲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