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正健
9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在其斡旋下,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科索沃行政當局領導人霍蒂在華盛頓白宮會晤后達成“歷史性”的經濟關系正常化協議。這份以經濟合作為名的協議因其內容中夾雜多處反映美國單方面意志的條款,動搖了歐盟在科索沃問題上的主導權,也對俄羅斯在西巴爾干的影響力構成沖擊。未來塞爾維亞能否繼續保持一貫的多邊平衡外交政策,引發廣泛關注。
夾雜美方“私貨”的協議
本次塞科雙方簽訂的經濟關系正常化協議主要條款涉及高速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吸引美國資本、人員流動便利化措施、水能與能源合作、宗教自由、學歷證書互認等,塞科還承諾在一年內停止針對彼此政治敵對活動。除此之外,協議暗藏美方在政治經濟及外交領域的“私貨”,包括認定黎巴嫩真主黨為恐怖組織、塞爾維亞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等。
作為協議直接當事的塞科雙方,彼此主要矛盾十分清晰,即塞爾維亞對科索沃實質性“獨立”的承認或默許問題。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高度對立。維持既有事實獨立狀況是科索沃的基本訴求,而對于塞爾維亞而言,舉國上下塞爾維亞族民眾幾乎都無法容忍其政府承認科索沃獨立。因而在本次協議商討過程中,即使美方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塞方也堅決要求刪除有關承認科獨立的表述。
塞爾維亞選擇參加本次簽約活動更多是出于改善塞美關系目的,希望引入美國資本以促進經濟發展,因此不難理解塞為何能接受眾多對本國不利的域外條款。對于科索沃而言,參加本次會晤更多是出于顧忌美國的立場。2018年以來,科索沃以塞爾維亞不承認其獨立為由對塞輸入貨物加征高額關稅。但在協議中,科卻承諾取消關稅并與塞共同落實多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發展經濟,與此同時卻未能迫使塞承認科獨立。考慮到美方對科索沃的一貫支持以及諸多援助,科不得不接受這些條件。不過,協議中規定塞科雙方圍繞承認科索沃的“外交戰”停戰一年,可被視為美方對科索沃的外交支持。而協議也沒有改變科索沃事實獨立的狀況,保持當前態勢對外爭取更多的外交空間對科方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美方對于本輪會晤則是謀劃已久、寄予厚望,特朗普希望借此機會解決科索沃問題從而“名垂青史”。美國總統大選即將于11月舉行,特朗普撮合塞科簽約無疑是出于為自己競選連任加分的考慮。不過,武契奇及其團隊對核心問題的堅定立場似乎超出了特朗普的預期。因而為了讓特朗普滿意,塞也不得不接受美方在這份“經濟關系正常化協議”中夾雜的域外要求,例如將其駐以色列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由此也可以看出,特朗普本質上并不關心切實解決科索沃問題,更多是想借機獲得政治利益。
塞爾維亞不會改變多邊平衡外交政策
長期以來,塞科會談由歐盟主導,在核心問題上嚴重對立導致雙方很難達成共識,塞科經濟合作也止步不前。歐盟一直試圖通過技術層面的專家談判促進民族和解,逐步解決科索沃問題,主要包括推動雙方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落實科索沃境內塞族自治、消除人員貨貿往來壁壘等。但美方主導的本次會晤卻輕易挑戰了歐盟在處理塞科問題上一貫的主導地位,歐盟的“循規蹈矩”對比美方的“極限施壓”也顯得相形見絀。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之間具有特殊關系,俄塞有同為斯拉夫民族長久而傳統的親近感,冷戰結束后兩國也在諸多領域長期相互支持。俄塞間的軍事合作使得塞可以在安全方面保持對科索沃乃至克羅地亞等的威懾,并影響塞鄰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境內塞族共和國的政策走向。但在美方主導的本次協議中,卻有不少條款明顯針對塞俄關系而來,例如促進塞爾維亞能源供應多樣化、利用美國系統加強航班信息審查等,劍指俄方能源與情報等方面利益。也難怪協議簽署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洛娃會在社交媒體上對塞總統武契奇發表冒犯性言論,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武契奇的樣子像是前者在“審問”后者,降低了塞爾維亞的地位,一度引發俄塞兩國外交風波。最終,事件以普京正式道歉而平息,作為回應塞方也表示不會改變現有對俄友好政策,同時強調協議并不針對俄羅斯。從事件可以看出,俄方雖心有不悅,卻也忌憚失去塞爾維亞這歐洲腹地的唯一盟友。未來面對歐盟與美國的多重沖擊,俄或許會繼續增大在塞爾維亞籌碼,維持俄在塞地位。
本次協議中不少條款系美方直接意志表現,如果塞爾維亞嚴格落實,無疑將嚴重動搖塞與歐俄關系的根基。武契奇領導的塞爾維亞政府一貫奉行多邊平衡外交政策,利用塞戰略地位在歐盟、俄羅斯、美國等之間維系著微妙的平衡,并極力避免被迫選邊站隊的不利局面,盡可能獲得俄方政治支持與能源紅利,獲得歐盟財政與外交扶持,獲得美方經濟投資,最終謀求塞爾維亞以相對中立的身份、利益最大化地加入歐盟、歐元區以及申根區。過去幾年中,該政策為積貧積弱的塞爾維亞爭取到了寶貴的發展紅利,充實了國家經濟,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
那么,這份協議的簽訂是否意味著塞爾維亞已經偏離了多邊平衡外交政策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協議本身來說,塞科雙方簽署文本各不相同,且多有表述不清、模棱兩可之處。這就給塞爾維亞通過“便宜行事”對其進行“改良”以淡化美國“獨大”色彩留下了空間。如協議規定塞將在以色列尊重塞爾維亞的前提下將駐以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而協議科索沃方面文本包含科與以色列建交的條款,這一條在塞方文本中未出現。9月7日,歐盟警告塞科雙方,如果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入耶路撒冷,將降低其加入歐盟可能性。武契奇隨即表示,塞方反對以色列與科索沃互相承認與建交,并將其視為以不尊重塞的表現,因而將暫緩遷館計劃。此類條文在協議中比比皆是,尤其是能源供應多樣化、5G可靠供應商等條款,均為塞方留有極大選擇空間。在涉及對美經貿方面,塞可能將優先顧及歐盟相關政策規定,以求避免觸及美歐在經貿方面矛盾焦點,維護自身發展利益與入歐前景。涉科問題上,塞方或將尋求務實與逐步地解決塞科雙方技術層面爭端,特別是邊界及民族自治問題,繼續在歐盟主導下與科對話。
可以預見,塞爾維亞與科索沃的談判僵局仍將持續,塞科雙方加大力度尋求第三方介入將不可避免。未來美國無論是特普朗連任還是拜登當選,其政策仍將是迫使塞方在事實上接受科索沃獨立。俄方也將繼續在政治軍事與外交上支持塞方抵制科索沃獨立要求。歐盟則將繼續在現有規則體系范圍內就具體事務要求雙方進行技術談判。事實上,塞爾維亞族與阿爾巴尼亞族(科索沃的主體民族)的固有矛盾并沒有因為這份經濟正常化協議而緩和,只有塞阿民族間實現和解,塞科雙方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擱置爭議、共同發展。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專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