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肺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應用意義。方法:擇取的臨床資料49例為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肺心病患者,將其隨機分兩組,即參照護理組(n=24)與探討護理組(n=25)。參照護理組給予患者行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方案,探討護理組給予患者行常規護理聯合舒適護理模式干預方案。分析對比兩種護理模式對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結果: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其生活質量評分、心病知識知曉率以及護理滿意程度等方面對比,參照護理組均差于探討護理組,且組間各指標對比結果P<0.05,表明存在有統計學差異。結論:將常規護理聯合舒適護理應用于肺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較與單一的常規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療效確切,護理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患者對疾病認曉率,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臨床積極推廣與應用價值。
關鍵詞:肺心病患者;舒適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017-02
肺心病臨床全稱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該疾病主要是因呼吸道感染誘發所致,且其多發于中老年人群[1]。當患者發病時,其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缺氧、全身水腫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同時伴有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等情況,一旦發病,需及時且有效的治療,否則極引發易肺性腦病及呼吸與心力衰竭等疾病,患對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本文分析探討將舒適護理應用于肺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應用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擇取的臨床資料49例為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收治的肺心病患者,將其隨機分兩組,即參照護理組(n=24)與探討護理組(n=25)。所選患者均確診,且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所選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7:22;年齡均為57-83歲,平均年齡(70.23±4.91)歲;病程均1-19年,平均病程為(12.19±3.05)歲;病癥類型:31例患者為電解質紊亂,25例患者為呼吸衰竭,18例患者為肺源性疾病。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基本情況對比,即P>0.05,無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參照護理組給予患者行常規護理模式干預方案,探討護理組給予患者行常規護理聯合舒適護理模式干預方案。
參照護理組[3]:予患者病情觀察;予患者用藥指導;予患者舒適溫馨的治療環境與住院環境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
探討護理組:一是予患者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同參照護理組患者一致。二是予患者舒適護理模式干預措施[4-7]:①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肺心病需較長時間的治療,這也是大多數患者治療期間極易產生較為嚴重的煩躁、壓抑及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護理人員及時予其與患者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與安撫,通過主動與患者溝通,傾聽其訴求,引導其釋放心中不良情緒;通過給予其正確的引導,疏解或消除其心中壓力;通過將治療有效病例,介紹于患者,助推其樹立治療,增強其與醫護人員的配合度。②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通過定期集中宣教或者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將肺心病發病機制、治療效果等相關知識告知患者,予其錯誤想法及時予以糾正,促其正確認知自身疾病。③予患者發癥觀察護理及呼吸訓練:嚴密監測患者心率、脈搏等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時做好相關并發癥預防工作。告知患者有效排痰及呼吸訓練方法,對患者練習情況進行指導。④予患者飲食予以指導:據患者實際病情及身體狀況,為其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要求患者嚴格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飲食需清淡,且易消化,同時注重攝入熱量與蛋白質,適當補充維生素。⑤予患者口腔護理:囑咐患者保持呼吸道濕潤;為防口腔感染,定時以生理鹽水漱口。⑥指導患者加強鍛煉: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適當進行戶外活動;為強化患者抗病能力,季節更替時,做好保暖措施。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主要指標: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軀體疼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總體健康。
(2)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肺心病知識知曉率與臨床護理滿意程度的影響。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涉及觀察指標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錄入、統計與分析處理,若組間各指標數據對比結果P<0.05時,則表明存在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對比,見表1示,探討護理組均優于參照護理組,且組間各指標數據對比結果P<0.05,表明存在有統計學差異。
2.2 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肺心病知識知曉率與臨床護理滿意程度影響
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肺心病知識知曉率對比為,探討護理組為96.0%(24/25),參照護理組為83.33% (20/24);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對比,探討護理組為96.0%(24/25),參照護理組為79.17% (19/24)。且組間兩指標數據對比結果P<0.05,表明存在有統計學差異。
3 討論
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肺心病臨床具有發病率高,且反復發作等顯著性特點,因此,對于該病癥的治療難度較大。臨床相關研究表明,肺心病的發病機制與患者肺部及其胸廓慢性疾病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性,當患者患有肺心病時,其肺功能與肺結構均出現異常[8]。因此,臨床需予肺心病患者及時且有效的臨床治療,與時同時,所給予患者的相應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其臨床療效提高,具有重要的臨床治療意義。
本次分析結果表明,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再輔以針對性的常規護理聯合舒適護理模式干預措施,更利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分析結果提示,舒適護理模式干預措施的有效應用,極大的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從而提高治療的依從性,確保治療效果,應用意義顯著[9]。
綜上所述,將常規護理聯合舒適護理應用于肺心病患者的臨床護理之中,獲得良好的臨床療效,較與單一的常規護理干預,該護理模式療效確切,護理安全性更高,更利于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增強患者對疾病認曉率,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具有臨床積極推廣與應用價值[10]。
參考文獻
[1]王瑜.研究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對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9):121+131.
[2]呂曉迪.舒適護理模式在肺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1):92+95.
[3]張新.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8):38-39.
[4]張瑋.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肺心病患者護理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05):102.
[5]巴桑卓瑪.舒適護理聯合健康教育對肺心病患者護理的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7):84.
[6]許飛.舒適護理模式在肺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0):237-238.
[7]朱晨,宰梅玲.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8):201.
[8]邢華.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02):224-225.
[9]劉秀.肺心病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08):124-125.
[10]徐曉春.舒適護理模式在肺心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0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