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 湯振娟 曲寶田 王唯 陳鑫 陸惠良


摘要:目的:應用多層螺旋(MSCT)檢測肺內結節的形狀、位置和邊緣情況,為肺內結節良惡性的鑒別診斷提供有力的診斷依據。方法:選取86名肺癌病患作為實驗研究對象,進行CT拍片和檢測,分析肺內結節的情況。結果:86名肺癌病患中均經過CT檢測,一共發現肺內結節158個,其中有82個是良性結節,與病理檢驗結果相符的有61個,準確率是74.39%;有76個惡性結節,與病理檢驗結果相符的有63個,準確率是82.89%。另外在同個肺葉中的結節同樣是惡性結節的情況比較多,惡性結節已經出現了轉移的趨勢。結論:在對肺癌病患肺內結節進行良惡性分析時,CT檢測是非常快速、準確率較高的一種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肺癌;肺內結節;CT檢測;良惡性;臨床診斷
【中圖分類號】R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040-01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1],由于在發病早期缺乏比較典型的臨床癥狀,當出現胸痛、咳嗽、痰中帶血等臨床癥狀就診時,多已屬于5年生存率較低[2]的中晚期肺癌,由此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也是腫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可達70%[3],多數病患在確診后的心理狀態都較差。肺癌在CT上主要表現為結節,所以在前期進行CT檢查時,如果是肺癌病患那么他的肺部就會有結節出現,只要對其進行分析,就可以初步判定肺癌是良性還是惡性,對后續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很大的影響[4]。所以本文對進行CT檢查的肺癌病患肺內結節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判斷,為臨床判斷其是良性還是惡性提供數據支持,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86名肺癌病患作為實驗研究對象,其中肺癌病患的男女比例是1:1,年齡在42-75歲之間,經CT檢測每位癌癥病患肺部的結節平均數量是2個,結節的大小在0.5cm-2.8cm之間,在通過CT檢測評估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1.2 CT檢測方法
選用CT檢測儀器是聯影40排螺旋CT,病患在技師的指導下配合并進行掃描,病患頭先進,仰臥位,雙手上舉,從胸廓入口開始掃描,一直到雙肺下界膈面為止。球管電壓120kVp和電流100mAs,層厚2mm,層間隔2mm,使用標準算法重建圖像。肺癌病患在進行增強掃描時,選擇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80-100ml,注射速度為每秒3-4ml,在注射后的30s、90s,分別進行動、靜脈雙期增強掃描。
1.3? CT結果分析
在CT檢測完成后,需要兩名經驗豐富且專業基礎知識很扎實的影響科室的醫生對結果進行分析,主要判定指標是肺癌病患肺部結節的形狀、位置和邊緣情況,從而進一步判斷病患肺內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
1.4 統計學分析
收集對86名肺癌病患肺內結節的判斷情況,所有數據應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并討論。用P<0.05來表示數據之間差異顯著,實驗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肺癌病患的肺內結節診斷結果
86名肺癌病患中經CT檢測,一共發現肺內結節158個,其中有82個是良性結節,與病理檢驗結果相符的有61個,準確率是74.39%;有76個惡性結節,與病理檢驗結果相符的有63個,準確率是82.89%,結果見表1。
2.2 肺癌病患肺內結節的位置及邊緣性質
根據CT檢查分析結果,如果兩個以上結節在同一肺葉中出現的,那么其為惡性結節的概率較高,且大多數已經發生了轉移,如果在不同肺葉中,診斷結果為惡性結節的可能性較低。另外通過觀察結節的邊緣,發現其實結節的邊緣大多數比較清晰,具體結果見表2。
3、討論
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更新,醫療水平得以飛速發展,在疾病的診斷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對肺部惡性腫瘤有了很多的治療方法和手段,提高了病患的存活率、降低了死亡率。對疾病越早確診,治療的效果就越好,其中CT影像技術的進步,大大的幫助了醫生在臨床上對肺內結節性質確診的準確率以及能夠較快的確定病情[5]。
在本研究中,通過對86名肺癌病患的肺內結節應用CT檢測進行良性惡性的判定,判斷依據就是根據肺內結節的位置和結節的邊緣形狀來判斷,其中如果肺內有兩個結節且出現在同一側肺葉中,說明是惡性結節且已經轉移的可能性很大。根據實驗結果可知,86名肺癌病患的CT檢測結果中,一共有肺內結節158個,其中有82個是良性結節,準確率是74.39%;有76個惡性結節,準確率是82.89%;而結節的邊緣清晰的數量占大多數,不論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結節。
此種檢測技術和方法,對于X線平片或者血液腫瘤標志物比較難以發現的肺內惡性腫瘤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這種疾病在早期時并沒有特別明顯的臨床癥狀,所以在疾病早期比較容易被忽略,一經發現可能已經是中后期,為治療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而通過CT檢測對肺內結節的觀察,可初步判定出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依據且準確率高,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鄭榮壽,孫可欣,張思維,等.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9,41(1):19-28.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9.01.005.
[2]Allemani C,Weir HK,Carreira H,et al.Global surveillance of cancer survival 1995-2009: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for 25,676,887 patients from 279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67 countries ( CONCORD-2) [J].Lancet,2015,385( 9972):977-1010.
[3]Blandin Knight S,Crosbie PA,Balata H,et al.Progress andprospects of early detection in lung cancer[J].Open Biol,2017,7( 9):170070.
[4]笪宏.肺癌患者肺內小結節良惡性的CT檢測臨床價值分析[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7):1623-1624.
[5]聶成剛,謝華輝,柯紅,et al.肺癌患者肺內小結節良惡性的CT檢測的臨床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7,1(018):P.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