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傳照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新功能減退及其機制。方法:選取2018年6月到2020年5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實驗組,利用心臟彩超檢查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情況,并將心臟彩超結果與臨床相關指標進行相關性研究。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體檢的8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也獲取上述相關檢查結果與實驗組進行比較。結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LVEF值低于正常對照組,但仍處于正常范圍內;二尖瓣舒張期血流頻譜E\A值和Ta\Td值顯著降低,并與年齡以及血糖水平成顯著負相關。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相對于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的心臟功能減退,年齡較大和血糖顯著升高是心臟舒張功能減退的主要危險因素。
關鍵詞:糖尿病;心功能減退;血糖;心臟舒張功能;超聲心動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07-169-01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和功能不全障礙所致的內分泌疾病,倘若不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容易引發多種類型的并發癥,心血管是其最常見的靶器官?,F代醫學研究認為,糖尿病性心臟病主要是由于血糖代謝紊亂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細胞功能障礙及心肌細胞動力學改變,最終導致患者的心功能出現異常,最終演變成心臟小血管病變及心自主神經病變,最終導致患者心功能不全情況的發生。我院基于此,分析了80例糖尿病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以及生化相關指標,并探究了二者的關系。現將研究結果進行匯報:
一、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選擇2018年6月到2020年5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時選取同期在我院體檢的8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實驗組對象的選擇標準為:患者年齡≤50歲且未絕經,DM病史≥1年,血糖控制較為穩定(連續測定血糖波動≤2mmol/L),不存在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瓣膜病等其他心臟疾病以及內分泌疾病。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選擇德國的SONOS 2500型超聲心動設備,當患者處于平臥位及左側臥位時,對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左室容積及每搏量進行計算,評估患者左室舒張功能指標。
獲取患者的臨床資料,包括患者的吸煙飲酒史、既往手術史、糖尿病治療情況、視覺情況以及肢端感覺情況。
實驗室指標:患者確診為糖尿病后的最高血糖、最早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以及糖化血紅蛋白。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及SAS統計學軟件來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及協方差分析來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心功能進行相關性分析,并用t檢驗及秩和檢驗來對患者的等級資料進行分析,并對具有相關性的各指標進行回歸分析。當P<0.05時,認為數據之間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心臟左室功能
通過上述統計數據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較之對照組明顯降低,評估左室功能的二尖瓣舒張期血流頻譜E峰下降,A峰上升,E/A值降低。
2.2左室收縮功能和糖尿病各指標相關性
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評價患者左室收縮功能的各項指標和患者的臨床及實驗室指標關系并不大,但是評估左室舒張功能的二尖瓣血流頻譜各項指標和患者的年齡及糖尿病實驗室指標之間存在密切的相關性。通過對上述指標之間的關系進行回歸性分析,可以發現糖尿病實驗室指標和患者的E、A峰速度時間積分比(EI/AI)之間存在負相關的。
三、討論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獲取相關數據后并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普遍更低,但是基本上處于正常范圍內。該數據提示糖尿病患者早期可能已經存在心肌細胞受損,導致心肌細胞的收縮功能存在問題,但是在靜息狀態下仍然能夠維持其正常水平,僅存在心肌收縮儲備降低的情況。同時,本次研究還表明,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評價其左室收縮功能的各項指標和患者的臨床及實驗室各項指標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當然,這種情況的存在不除外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少、整體研究時間較短等試驗干擾因素的影響。因此,糖尿病患者心肌收縮功能明顯降低和血糖各項指標的相關性還存在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超聲心動檢查中,二尖瓣舒張期血流頻譜是對左室舒張功能評價的重要指標。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糖尿病患者二尖瓣舒張期血流頻譜的E峰下降、A峰上升,E/A值以及E、A峰速度時間積分比均明顯下降,提示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受損,為了保障左室舒張功能,患者的左房功能往往會代償性增強,用來確保心動周期舒張期時患者的左室充盈情況。實驗組患者的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和對照組研究對象之間的差異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便能夠證明。
在本次研究中,結果提示糖尿病患者二尖瓣舒張早期頻譜容易發生如下改變:第一,E峰速度及峰值高度均下降,導致E峰時間延長。同時由于E峰的減速時間延長,導致E峰形態存在不對稱的情況。E峰的這種不對稱改變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整個心動周期中,左室舒張不充分且舒張速度減慢。同時,在評估左室舒張功能和臨床及實驗室各項指標的關系時,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及血糖指標和其左室舒張功能之間存在不同程度的負相關,即年齡越大,血糖水平越高,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下降越明顯。
綜合全文,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臨床醫師,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及并發癥的預防時,除了視網膜血管及足底血管預防外,還需要關注患者的左室舒張功能異常,尤其是對長期監測血糖水平較高及年齡較大的患者,更需要積極治療并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圍。對于已經存在左室舒張功能異常的患者,則需要積極監測其血糖水平,并采取長效、強力降糖藥來控制血糖,避免患者左室舒張功能的進一步減退,同時降低糖尿病性心臟病的發生風險。
參考文獻:
[1]何慶榮,靳元,朱飛飛,黨立群,張云娟.淺析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心臟變時性功能變化及意義[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08):47-48.
[2]鄭寥寥,俞幼燕,錢賽芳,黃翯.2型糖尿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心臟變時性功能變化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08):11-14.